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景觀規劃專題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達國土面積的33%。城市規模不斷擴張,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日益增加,有限的平地、可耕地以無法承擔人類發展的壓力。人們渴望環境接近原生態,坡地作為一種環境資源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對象。坡地包含范圍較廣泛,山坡山地都包含其中。由坡頂、坡肩、坡腳、坡面、坡高組成。坡度=(高程差/水平距離)×100%山谷、山峰、懸崖等地貌可稱為“大地形”。土丘、斜坡等被包含在坡地中稱為“小地形”。我們可以把坡地理解為一個傾斜面,當然坡地表面還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臺階、地形輪廓線不規整的高地或低地。它的主要特征是空間形態變化復雜和地形輪廓的不規整性。
  關鍵詞:坡地景觀;地形
  1.1研究背景
  坡地景觀是在景觀體系之下所包含的一個具體研究范疇的含義,這個范疇所包含的應該是由坡地環境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受其影響所形成的氣候環境、生物、土壤等各種相關成分和要素的綜合體,并由相關成分和要素所形成的生態和空間系統,還包括系統空間和坡地環境所蘊涵的審美理解和審美特質。坡地類型 自然形成:未經過人工改造的天然形成的坡地。人工設計:人工開挖或是根據需要有條理的可以堆積起來的坡地。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遇到坡地花園,實在是件美麗又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們可以利用坡地特有的地形打造出蜿蜒的園路、高起的的休閑平臺和下沉式的休閑空間,而且還可以延伸出其他更有趣的設計和作用。有植物修飾的邊緣,或者用木材水平橫在坡道上形成的擋板,都有減緩流水的作用。修剪擋板是一種簡單且靈便的解決方案,在擋板的阻力作用下,土壤上的護根層不會隨著雨水順流而下。
  2、搭建瀑布
  營造瀑布是利用坡道優勢很普通的方式,層疊的瀑布在曾經不好打理的坡道上發出悅耳的聲音。坡道越陡,越能營造出一簾清澈的水幕,稍緩的坡道適合營造潺潺的溪流和較小的瀑布,但需要在附近安裝電源向水泵供電。
  3、植物種植
  樹木、灌木和多年生植物的根有固定坡地土壤的作用,像景天屬植物和富貴草等地被植物,一旦它們的莖觸到土地就會扎根于彼岸的任何地方,植物編織成的網有效的抑制了沖蝕和雜草。
  4、修建階地
  利用幾道矮墻將坡地分成幾層階地可能更好。易接近的階地可選擇種植草本植物和蔬菜,遠處的坡地可種植低維護的樹木、灌木和多年生植物。
  5、蜿蜒階梯
  為坡道修建臺階可以讓我們登上任何坡頂的頂點,寬敞的臺階或者蜿蜒舒緩的階梯要比陡急的階梯好爬。
  6、修建擋土墻
  在坡地修建擋土墻可塑造不規則的坡道,并擴展底部的使用空間。
  1.3坡地坡度分類
  根據唐璞教授在《山地住宅建筑》一書中介紹:
  坡度<3%:平坡地。基本是平地,開敞空間較發散。
  坡度3%--10%:緩坡地。要進行坡道設計。
  坡度10%--25%:中坡地臺階、平臺開始使用,地面形態變化豐富。
  坡度25%--50%:陡坡。隨坡度的遞增,對空間的壓迫感增強。
  坡度50%--100%:急坡??臻g壓迫感更強,重力作用使得空間有 向下滑動的動勢。
  坡度>100%:懸崖。對空間有完全封閉的作用。
  類型:
  1.幾何形態坡地造型
  2.地貌形狀坡地造型
  3.自然主義坡地造型
  坡地景觀的功能
  生態功能:獨特的地形地貌是營造小氣候、改造環境氣候的根本。不同角度的坡地接受太陽輻射、日照長短都不同,其氣溫差異也大。據研究表明:與平地相比,2-5度的北坡,日照強度降低25%,而6度的北坡,日照強度則降低50%左右。坡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為大面積的植物提供了生長空間,也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保護。
  游憩功能:平坦的地形景觀活動趣味性較為單一,而坡地地形復雜,地貌特征豐富,例如凹地形、凸地形、山谷、山脊等類型。地形的特殊性造就了坡地的趣味性游憩功能,不同的坡地也有著不同的游憩空間。
  視覺空間塑造:從視覺上來說景觀塑造視覺空間遵循著“三遠”的原則,不同的角度看過去會看到不同的坡地景觀,不同的坡地形態,不同的坡地色彩。
  2.1坡地景觀特征
  坡地景觀相比較于其他景觀形式,有自身的特點。首先,坡地的地形和地表肌理的豐富變化使坡地景觀具有獨特的景觀特征;其次,從景觀意象的產生過程來看,人們對于坡地環境的知覺感受和情感交流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基礎,對其空間領悟、文化認識、感情體驗已經形成一定的認同感。
  景觀獨特性:
  坡地最明顯的場地特征在于起伏的地形,地形的高低變化賦予了坡地景觀特有的景觀意味。
  坡地的自由輕松的輪廓線與建筑嚴謹硬朗的線條形成鮮明的對比,層次感的增加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心理感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從視覺、空間和情感等多方面獲得場所體驗。
  情感認同性:
  自古以來,儒家推崇“山水”,把山水當作人類道德品質的寫照,暗示人的品質應該象山一樣高大、自然和質樸。無論是崇尚自然的中國山水觀,還是以人為中心的西方山地觀,坡地景觀通過有效組織豎向空間變化形式創造出有地域及時代特點的、令人愉悅的、利于人們休息的、便于識別的景觀空間。了解坡地景觀的由來與緣起,結合因地制宜、師法自然、統籌兼顧等設計原則,對我們當代的景觀設計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2.2坡地景觀中外對比
  在世界園林體系中,西方規整式園林和中國自然風景式園林是風格迥異的兩大體系,這同樣體現在對于坡地景觀上的處理上。這種不同風格的形成緣起東西方人的思想觀念、自然環境、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等綜合因素差異,它反過來指導著人類的實踐活動。
  在中國傳統的居住模式中,山水田園生活成為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形成尊重自然、創造性的利用自然的觀念。
  首先,中國自古就有對“山水”的崇拜的傳統,“山水”成了景觀、風景的代名詞,人們的情感與之融為一體。
  其次,風水學也是把對山水、地勢的考察放在首位,它以人為出發點,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環境規劃的總體思想。
  再者,尊重自然的觀念是在適應民俗文化的前提下產生的,在這種較普遍的社會認同下創造出遍及全國各地、融入民俗民風、形式各異的山水空間和藝術。
  歐洲園林文化傳統,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人們理想的天堂是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那時的園林就是從營造第二自然開始,通過人的改造,形成幾何式的自然,西方園林就是沿著幾何式的道路開始發展的。
  從古羅馬的別墅花園到15世紀,意大利大規模的追求田園風味的莊園,17世紀,古典主義園林取代了意大利式園林,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國造園家勒·諾特。這一時期的園林是幾何式的,建筑的軸線統一著園林的軸線,大園林中又設計了許多不同風格的小園林。到了17、18世紀,英國出現了自然式風景園林,大面積的草坡地、河岸自然曲折,歐洲大陸的風景園主要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幾何園林自然風景化,另一種是出現新設計的自然風景園。
  結語
  堅持生態優先,以環境為本。充分發揮自然基礎的功能,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維持原有的地理環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環境不被破壞,并得以有效的保護與延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的設計重在完善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功能,提高其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
  參考文獻:
  [1] 山地公園綠地坡地景觀設計
  [2] 可持續坡地景觀設計研究
  [3] 山地居民居住區坡地景觀設計研究
  [4] 坡地景觀植物設計初探
  作者簡介:
  柳葉(1994.4.5),女,漢族,籍貫:黑龍江佳木斯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設計學,景觀。
 ?。ㄗ髡邌挝唬捍筮B工業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3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