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稻田養魚轉型升級發展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黑龍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在稻田種植方面,黑龍江作為第一大省,稻田種植面積多達六千多萬畝,在稻田養魚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近幾年,黑龍江稻田養魚上的規模不斷擴大,提高稻田產量與品質的同時,還轉變了思想,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建立了綠色生態系統,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與轉型。然而,在稻田養魚轉型升級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下文對此展開探討,并提出了一系列發展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稻田養魚;轉型升級
實際上,稻田養魚并非最新興起的農業生產方式,早在兩千多年前,稻田養魚已經開始盛行于我國某些地區,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稻田養魚相繼經歷了三次改革,提高了稻田種養的綜合效益,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國家越發重視現代化農業的推廣,第三次稻田養魚的改革目標——解決糧食問題已經不再適宜當前形式,構建農業生態系統,成為稻田養魚的關鍵。對此,黑龍江省稻田養魚轉型升級成為必然。
1 稻田養魚的概述與意義
稻田養魚,即以種植水稻為主,兼顧養魚,通過人工建立起稻魚共生的生態環境,將原有的稻田生態向更完整的生態環境轉彎,達到水稻增產與魚類豐收的最終目標。在稻田種養過程中,利用魚類吃掉稻田中的雜草與害蟲,而魚排泄的糞便作為稻田肥料,為稻田生長提供更優良的條件,如此,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并且,該種種養方式,極大保障了稻米和魚類的綠色健康。據悉,選擇稻田養魚,稻田通常能夠增產一成左右。
通常來講,若僅種植水稻,為滿足水稻所需要的營養,必須進行施肥,而化肥使用過程中,真正被水稻吸收的營養在35%之間,其余化肥直接被余留于水中、堆積在水稻內,導致農業污染。若僅養殖魚類,為獲取客觀效益,養殖戶需要向水中大量投放魚餌,增加魚類放養量,在魚苗長成這一階段,約有90%的有機物成為水污染源頭。面對該種現象,將水稻種植與魚產品養殖相結合,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簡易生態系統,兩者之間互利互惠,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灑與餌的投放量,實現綠色生態農業,成為當前農業發展必然趨勢。
2 黑龍江省稻田養魚轉型中常見問題
2.1 技術力量稍顯薄弱
在黑龍江地區,真正實施稻田養魚的種植戶并不多,因為,種植戶的技術水平不足,很難保障水稻與魚類的協調性,常出現魚類投放較少,稻田仍然存在蟲害與雜草,為保障魚類健康,不能進行藥物防治,人工除蟲與除草,增大了種植戶的工作量,稻田質量與產量受到影響;魚類投放過多,害蟲與雜草不能滿足魚類生長需求,影響了魚類生長,甚至于,魚轉而以稻苗為食,稻田養魚的作用難以發揮。
2.2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在稻田養魚轉型過程中,政策的扶持必不可缺,若缺乏政府政策的扶持,則意味著稻田養魚轉型升級中,缺乏政府幫助、缺少資金支持、缺乏技術支撐,很難調動群眾積極性,抑制了稻田養魚的發展。對此,盡可能提高政府扶持的時間與力度,具有重要意義。
2.3 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稻田養魚想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市場與品牌,如此,方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當地經濟效益。通常,稻田養魚的水產多在城鎮、鄉村零售,產量大的也有通過販運戶批量銷售到外地,一般水產售價普遍較低,種養效益并未得到顯著提高,抑制了稻田養魚的轉型升級發展。
3 黑龍江省稻田養魚轉型升級發展對策
3.1 強化技術的支持
面對稻田養魚轉型升級困難問題,加強技術支持非常必要。一方面,黑龍江政府應積極將技術人員下放,使省內種植戶能夠得到技術人員的專業指導,提高稻田養魚的科學性,充分發揮稻田養魚的效益。一方面,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稻田養護的技術水平,為稻田養魚的轉型奠定技術支撐。同時,鼓勵當地農機部門、龍頭企業等引進新型稻田種養技術,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稻田與魚的協調性,提高生態農業的穩定性,推動稻田養護的普及與轉型,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業效益。
3.2 提高政策保障
在稻田養魚發展階段,只有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帶動稻田養魚的發展。如:若政府提出經濟補償類相關政策,調動群眾展開稻田養魚的動力;扶持政策的提出,能夠為稻田養魚的設施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促進稻田養魚的技術推廣,提高群眾稻田養魚意識??傊?,在稻田養魚轉型發展中,加強政策支持,是普及稻田養魚的重要措施。
3.3 重視市場導向
面對稻田養魚產品缺乏競爭力問題,當地政府應重視,轉變傳統的重生產、輕管理的老舊觀念,依照市場優質化的消費需求,選擇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種養品種,進行規?;⑸鷳B化生產,為本地稻田養魚中的魚產品做成品牌,提高本地產品的市場需求量,盡可能提高稻田養魚的經濟效益,推動種養的迅猛發展。
4 結語
黑龍江省作為著名的魚米之鄉,無論是魚還是米都廣受歡迎,但是,作為我國稻田種植大省,稻田養魚作為一種生態、經濟的種養方式,在當地發展速度并不快,升級轉型更是因技術力量稍顯薄弱,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受到阻礙。對此,強化技術的支持,提高政策保障,重視市場導向,推動稻田養魚轉型升級發展,帶動當地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茸.稻魚共生錢糧雙增[N].農民日報,2012-08-06(1).
[2]邱武梁.生態仁莊[J].百姓,2017(4):28.
[3]張洪,袁泉,梁榮明.紅田魚無公害稻田養殖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0):325.
[4]劉強,張佳.稻魚共生稻田里的文化遺產[N].農民日報,2011-0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