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產業發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科技時代,代表著數字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維度的“智能+”應運而生。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構建數據驅動、跨界融合、人機協同、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創新智能化服務新體系,推動諸多產業變革創新,在創新引領、共享經濟等領域新城新動能,形成產業應用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智能+”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 傳統產業 經濟結構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c)-0144-02
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科技時代,代表著數字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維度的“智能+”應運而生。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拓展“智能+”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是科技進步的體現,基于人工智能的產業模式提升了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1]。
1 從“互聯網+”到“智能+”創造了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出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舉措,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盎ヂ摼W+”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創造了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是互聯網思維的實踐新成果?;凇盎ヂ摼W+”開放生態和連接一切的生態系統,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工業、農業、金融、商貿、通信、交通、旅游、醫療、教育、智慧城市健身等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來了巨大的變革,促成了商業模式和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塑[2]。
2 “智能+”的技術基礎
“智能+”是數字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維度,呈現出來的人機協同、深度學習、自主操控等新特征。人工智能技術的技術基礎是神經網絡、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其中最底層是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結構為神經網絡;中間層是機器學習,是運行可以訓練計算機在數據中解決問題的程序;最頂層為深度學習,是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學習的神經網絡通過組合低層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層標識屬性類別的機器學習中對數據進行表征的學習方法。人工智能智能的應用技術主要有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語音類技術,有生物識別、視頻識別和圖像識別等視覺類技術,以及機器翻譯、情感分析和文本挖掘等自然語言處理類技術?!爸悄?”的實用價值程度也決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壯大[3]。
3 “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成為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途徑
人工智能是隸屬于高新技術產業,以高精尖科技基礎為產業發展的基礎,不是局限在科技領域與商業應用,已經在各產業全面應用?!爸悄?工業”管理智能升級、企業生產制造轉型變得高效便捷;“智能+銷售”在采購和庫存管理等方面電子商貿更加精準;“智能+醫療”可以遠程醫療、記錄醫療影像,人工智能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智能+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極大降低了服務成本;“智能+醫療”提高了醫療行業診斷效率和服務質量,遠程醫療構建了患者、醫生、醫療設備和醫療機構的互動融合,并且有效地緩解了醫療資源短缺問題;“智能+教育”推動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自適應教學平臺等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信息通信、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應用得以涌現“賦物以智,賦人以慧”,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園的建設更適于學生學習、生活,更好的實現了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因材施教的雙主體教育觀和創新為主的創新教育觀。
人工智能應用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農業、智能金融、智能醫療、智能商貿和智能教育等各個行業,提供效率、降低成本,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了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產業,提供全方位產業配套服務?!爸悄?”使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興產業深度融,經濟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與教育、醫療、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等的結合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極大的改變[4]。
4 “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建議
4.1 培養“智能+”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人工智能屬于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大量具有高層次、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針對“智能+”與產業的特性,培養匹配度高的重點領域應用人才,招賢納士,促進人才結構的優化。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儲備,加強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培養人工智能領域跨學科的專業人才。
4.2 加強“智能+”與產業融合的技術基礎研究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需要突破傳統工業革命產業的技術瓶頸,必須要保持創新發展的根本動力?!爸悄?”和各產業以及相關的各學科相互協調、搭建科研創新平臺,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理論、核心關鍵技術、核心算法以及芯片、傳感器等AI基礎層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創新是發展的有效途徑。
4.3 營造“智能+”與產業融合的良好環境氛圍
“智能+”與產業要做到深度融合,其適應的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相輔相成,需要合理規劃、統籌戰略發展體系,要健全和完善發展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風險保障和資金保障,形成“智能+”與產業發展的新動能。要有適合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助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國家層面密集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盡快落地,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際產業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更快的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
4.4 推進“智能+”與產業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
持續提升制造業等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的發展速度,加快5G的應用,提高制造業等產業數字化、智能、網絡化水平,做強數字經濟,激發增強相關產業企業活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和金融鏈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智能+”產業集群。
5 結語
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圍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融合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構建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人工智能在工業、農業、教育、醫療、交通、智慧城市等多領域的深度應用,創新智能化服務新體系,推動諸多產業變革創新,在創新引領、共享經濟等領域新城新動能,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形成產業應用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亞楠.八大院士論道 共探人工智能產業趨勢[J].自動化博覽,2019(2):14-16.
[2] 中國經濟報告.笑看國際風云.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與未來[EB/OL]. https://mp.weixin.qq.com/s/2q3QcMA7gIRaotH-HzaUMA.
[3] 李艷.“智能+”將改變什么[N].科技日報,2019-03-08.
[4] 宋之杰.加強人工智能和產業發展融合[N].河北日報,2019-02-13.
[5] 黃蕊.“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6):89-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