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施工軟基處理關鍵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水工建筑物施工當中,建筑物地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針對整個施工過程有著重要作用,所以,為了能確保水工建筑物施工順利進行,就需要針對施工中的軟基處理加大重視。本文將以某工程概況為例,分析軟基的主要特點,針對水工建筑物施工軟基處理的關鍵技術,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壩體及防滲的主要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水工建筑物 施工 軟基處理 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b)-0028-02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工建筑物,該建設使用的安全穩定效果,在一定層次上決定著地區經濟建設安全穩定效果。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當中,軟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壓縮性強等特點,并且經過了長時間的使用還會出現下沉等嚴重現象,從而針對整個建筑事業的發展都有著嚴重影響。因此,這就需要相關建設人員能夠在水工建筑物施工當中針對軟土地基處理的關鍵技術加大重視,有效減少在施工中會發生的安全隱患問題與質量隱患問題,使地基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都能到達專業標準。
1 工程概況及軟基特點
以某地區的水工建筑物施工為例,大壩泄流主要是運用壩頂敞開式自由溢流,主要分布在壩頂中部,堰頂高程202.00m,一共創設了5個孔子,單孔凈寬9.0m。大壩運用挑流消能,挑坎末端高程197.84m。堰上設交通橋,橋面高程207.50m,橋寬3.0m。該建筑工程主要是運用分層取水,壩后閘閥式啟閉。在大壩右岸161.00m,176.00m、191.00m、高程預埋管徑DN600mm。因為壩址是建設在軟土基環境之上,所以,必定會針對工程項目建設使用的安全穩定效果造成一定影響,不僅加大了施工難度,同時還降低了結構作用于實踐的合理性。
與此同時,軟基指的是在施工過程當中所存在的軟土,該土質當中含有砂礫等其他雜質從而形成的就是地基,相比較普通地基而言,由于軟弱地基的地質具有松軟等特點,所以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具有較強的可塑造性,但是軟弱地基在其承載能力方面并不是很好,而在整個施工過程當中由于具有較強的流變性和觸變形,其主要因素就是內部含水量較高,會在挖的過程當中因為水分的流失,致使地基層松軟。那么因為軟基不具備較強的承載性能,所以不能滿足于水工建筑物施工需求,因此,這就需要針對軟基處理的相關技術加大重視。與此同時,軟基還具有沉降速度較快、低強度、低透水性和土質不均勻等問題,在一定層次上加大了潰壩、塌陷以及崩裂等質量問題的發生概率[1]。
2 水工建筑施工物中軟基存在的危害
根據建筑施工現狀來看,由于軟基存有承載力弱、壓縮性高、滲透性差等特點,所以在水工建筑物施工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建筑物都會因為軟基問題從而出現滑動等現象。同時,由于軟土地基自身存在的特點,一旦在施工的過程當中遭遇降雨或者是地基負荷加大,都會給軟土加大重量,進而出現失衡現象,甚至嚴重的話還會危及到建筑物是否穩定等問題,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造成了巨大損害。
3 水工建筑物施工軟基處理的關鍵技術
將從以下幾點分析水工建筑物施工中軟基處理的關鍵技術。
3.1 軟基處理的換土法
換土法在水工建筑物施工當中屬于被頻繁應用的技術,由于大部分水工建筑物施工都是在河流區域中進行,所以施工地質結構都是以軟黏土、淤泥為主要結構,對于該類型的地質進行開展處理方式,這就需要在施工中運用換土法。換土法的主要原理就是把最初軟基當中存有的淤泥使用施工機械進行挖出,然后在把新的沙壤土換到已經挖空的淤泥坑中,以此來有效確保該地基結構具有穩定性和承載力。與此同時,換土法還適應于具有豐富換填土源地區,并且還具有工期較短和成本較低等特點。但是在實際施工的過程當中,相關施工人員還需要高度重視原有土質是否和換填土能有效結合,施工人員可以事先進行創設整套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以下四點:其一,需要在實施換土法之前,把軟基當中所存有的水進行有效排除;其二,在運用施工機械把淤泥挖出時,要確保已經到達持力層就停止工作,以此來保證新土填上之后能夠實現有效銜接;其三,在已經換土之后,還需要使用施工機械在已經換土的表面進行夯實;其四,要想確保地基結構具有扎實等特點,還可以把土料融入進去。
3.2 軟基處理的優化結構法
優化結構法主要是上下相結合的處理方式,針對松軟土基實現處理,在水工程建筑物中運用優化結構法,不僅能確保施工單位能夠正常施工,還能在此基礎上有效優化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屬于軟基處理技術當中最有效的方法。假設水工建筑物施工規模較小,那么就可以運用擴大基礎底板的方式,所謂擴大基礎底板就是把在施工的過程當中,能夠選擇略薄的鋼筋混凝土底板;若是水工建筑物施工規模較大,就需要在加大工程造價的基礎之上,以加大底板高度、減輕自重等方法有效處理軟基[2]。
3.3 加筋土法和加載預壓法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當中,針對軟基的處理方法還包含加筋土法,主要是由土工合成材料或金屬板條等具有抗拉能力的材料融入到軟基土層當中,如砂墊層當中埋置土工織物材料,合理運用受位作用強的特點,有效整改整個基地應力分布方式,然后再借助于土顆粒位移和拉筋之間出現的摩擦力,促使土和加筋材料能夠有效結合,進而減少變形頻率,降低地基側向位移的現象,最終實現加大地基承載力的主要目的;而加載預壓法則是指借用于預壓荷載作用,從而針對軟弱地基開始固結,促使地基能有效提升自身強度,然后在施工之前把預壓荷載卸掉,這樣一來,不僅能有效提升地基承載力,還能降低地基出現下沉等現象。
4 壩體及防滲的主要措施
4.1 針對壩體做好軟基處理
在水工建筑物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相關施工人員能夠針對地基承載力較弱的建筑物加大軟基處理,尤其是壩體。那么在進行開展軟基處理時,需要在提升壩體防滑能力和抗滲能力的基礎之上,確保壩體的重量不會得到增加。因此,為了能在施工過程當中完成這一施工目標,相關施工人員都在施工的過程當中運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并且還在運用新防水材料的同時,運用臨水面土工膜截滲的方法。而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只有臨水面的坡度比一般坡度小1/3,那么就能有效運用水重的方式進而提升壩體的防滑能力,不斷擴大基礎寬度,從而加大壩體的抗滲能力。
4.2 地基防滲問題的主要措施
在地基防滲問題當中,還包含側面防滲和防滲墻的布設。那么為了能有效提升地基防滲性能,首先可以創設防滲墻的時候,把該墻體創設在下游的關鍵位置或是上游的關鍵位置,以此來加大滲徑的長度。同時,還需要有效解決側面防滲的問題,對于側面防滲問題,則是可以運用建造截水環的方式進行有效處理,但是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在施工的過程當中針對寬度有效控制,以此來有效確保寬度不低于底部防滲墻的深度,以此來有效提升地基的穩定性[3]。
5 結語
綜上所述,水工建筑物施工軟基處理屬于一項高技術含量且復雜的工程。本文主要針對建筑施工軟基處理的關鍵技術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從而針對軟土基中存有的問題以及會對建筑物質量造成的負面影響,運用換土法、優化結構法以及加筋土法和加載預壓法等方法做好軟地基的處理工作,確保整個施工過程都能在檢驗之后達到施工要求,從而提升建筑物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杰.分析水工建筑物施工中軟基處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7(34):136-137.
[2] 李存友.水工建筑物施工中軟基處理分析[J].四川水泥,2017(1):199.
[3] 王秋昕.水工建筑物施工軟基處理對策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3):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