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框架下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改革要在核心素養的框架下,課堂教學需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本文將對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內容進行一些淺顯的分析,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課堂教學;核心素養;中學美術;
就目前我國課標提出的美術教育的核心素養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文化理解、創意實踐。而我個人認為中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導向和內容應該更傾向于審美判定、文化理解、和創意實踐方面。這三個內容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信息素養、溝通合作等能力的最有效和直觀的方式。
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共情教育的主要方式。而系統、有效的美術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懷和審美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對世界的好奇心,進一步刺激學生探索心,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和學習意愿。
本文將從美術課堂教學的目標、現狀和策略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將對廣大教師朋友提供一些借鑒。
1、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核心素養目標
1.1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美術教學的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學生可以認識、描述、分析審美特征的評價要求。達到這些要求就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美術素養,具有基本的審美能力。
1.2將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
課標要求學生可以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崇尚文明,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増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美術與社會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作品涵養、人文精神。
1.3關注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
美術教學課標中明確列出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要求學生具備查閱、搜集、設計、討論等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可以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及相關圖片報道,進行簡單的解讀、分析和評述。這都表明美術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終生學習打基礎,這最終是為了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能培養探究知識本質的意識,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2、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目前來說,美術教師們非常認可美術教學對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2.1美術教學的目標停留在表面
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省時省力,沒有系統規劃課程體系,對美術課程內容的挖掘停留在表面,在教學中單純的為審美而審美,只能欣賞表面的、明確的、歡快的美,導致學生最終無法理解抽象的、丑陋的、悲劇的美;
2.2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教學內容脫離實踐,沒有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生活中的藝術。當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千姿百態、藝術風格更是日新月異的視覺文化社會,學生需要在極具沖擊力的社會體系中學會如何去觀察、思考、判斷自己的所見所聞。
2.3教學的選題、材料缺乏新意,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度較低等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避免不了過多講授知識性教學,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探究學習。同時也存在教學設計深度不夠,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是視覺藝術,可以拓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想象創造、共情升華,使學生更廣泛、全面的獲得各種審美和感知經驗,更完整的體驗藝術與人性,了解人類的文化與歷史,對自身的認識也更加完整。
3、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探討
中學美術教育是處在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該注重審美判定、文化理解和創意實踐三個方面,課程設計應該更注重這個三個方面的拓展。
3.1系統性
教師應該明確意識到美術教學是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師應該根據本年級的課標系統設計教學方面,全面發展,重點提升核心素養。例如歷史上的藝術品、藝術行為和藝術家,他們的出現是和特點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進行作品賞析的時候需要將這些特點歷史和人文條件進行講解。
比如《斷臂的維納斯》,美術教師可以和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相聯系,共同設計大型題材,在每個科目中進行特定部分的講解。語文課堂講解審美文章之后,歷史教師可以簡單介紹古希臘的人文歷史,社會發展等,美術課堂可以進行雕塑賞析。這種聯合專題的學習可以極高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知。深度和廣度同時具備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全面認識審美對象,培養全面的審美能力,加深對生活、社會、歷史的正確認識,最終具備正確的審美判定和文化理解。
3.2趣味性
美術教學可以引入多種靈活多變教學方式,多姿多彩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可以注意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個國家的美術館已經實現線上開發,故宮歷史博物館也有V R游覽方式。這些科學技術可以讓學生不用走出教室就能欣賞到最頂級的藝術品展覽和教學。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也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單獨作品的創造歷史或者藝術家波瀾起伏的一生。教師甚至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搜集、閱讀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視頻、作品等,在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3.3現實性
美術課堂不能僅僅關注歷史沉淀下來的藝術模式,還要與當代社會生活中出現的藝術模式相聯系,需要引導學生與現實生活建立藝術聯系,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到美,可以利用現實生活進行審美判定,最終達到創意實踐的目標。比如可以分析現代社會中漢服逐漸走入日常生活,二次元cosplay的行為等,這些都是與學生社會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藝術行為。美術教師要勇于接受新的藝術模式,在各色土壤中吸收養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藝術觀。
4、總結
美術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重視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要在課內外多下功夫,幫助學生在重彩紛呈的當代社會中建立積極向上的審美傾向,將學生培養成健全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 梁漢.試析在文化情境中開展美術鑒賞[J].美術教育研究,2013(12).
[2] 楊彩霞.解讀美術新課標 創設文化情景教學[J].魅力中國,2009(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