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欣賞課學習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學美術欣賞課是美術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很多教師卻不能很好地展現欣賞課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美術欣賞更加切合實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內涵。美術欣賞課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不能用單一教學方法,一味地灌輸,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應該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創新教學方法,生動活潑地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
【關鍵詞】中學美術欣賞課 學習方法 研究
中學美術欣賞課作為必修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采用直觀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與評價,去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領悟美術作品的內涵,以達到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學生的修養為目的。結合我校中學學生來自鄉一級中學,美術底子參差不齊,審美觀念、知識修養、學生個性差異性不同的實際。高中美術欣賞課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欣賞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教材內容等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自覺的追求藝術之美。美術欣賞課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意識到各學科之間存在內在聯系,而學生通過美術欣賞課的學習將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提高自身綜合知識的能力。
一、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
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生對美術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進而根據對作品和作者的了解欣賞美術。如:《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德》是古希臘作品.又被稱作《斷臂的維納斯》。教師要將自身對該作品的了解講述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運用網絡查找更多與之相關的知識,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德》,最終對該作品形成一個全面的了解。而學生對作品的了解本身就是一種欣賞,因此,教師運用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深入了解,促使學生欣賞美術,升華美術欣賞水準,進而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性。
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需要教師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力,按照小組形式對美術作品信息進行查找和總結.并結合資料中的內容分析美術作品信息的真實性,從而了解美術作品的真實含義,實現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價值。
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的前期,應盡量調動學生的直觀感受,對作品進行感性階段的評價。在講述過程中,也可以不斷提出思考題目,不斷啟發學生發揮他們的獨立分析能力,相互補充。如:現代作品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畫中的各種造型令初見者費解,學生往往會覺得畫面亂,看不懂,是抽象畫。這時老師就應該多引導學生去看里面的人和動物的造型,讓他們數一下有幾個人和幾個動物,然后提問每個人分別在干什么,牛和馬的表情有何不同?這時學生都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的分析畫面內容。接下去,可簡單說一下具象與抽象的區別,讓他們了解到牛頭是殘暴與黑暗的象征,馬是民眾的象征,孩子的哭嚎掙扎的形象以及立體主義的基本造型方法與法則。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能啟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吸收學生新鮮的,獨立的,哪怕是一些幼稚的見解。
三、運用多媒體改進欣賞教學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體,以課本為中心。學生環繞這些進行被動的學習,看圖片,聽解釋,記特點的是局限性學習,接受性學習。而現代教學欣賞絕不能因循守舊,要充分體現出現代信息社會的特征,學生的知識不能局限在教科書與教師單一的、偏向的傳達之中。信息技術藝術欣賞教學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提供多形式的評價意見。美術欣賞的重點從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模式轉變為學生自己檢索、獲取、選擇、閱讀信息、對藝術作品作出自.我的判斷評價。教師則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要求方法與途徑,營造氣氛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通過過程性地學習,處理藝術信息的方法,提高鑒賞的能力,構建自我藝術認知體系,形成自己欣賞的方法,并能對應信息時代所帶來的信息過剩,價值判斷混亂等問題。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美術欣賞學科的整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習變得生動化、形象化、結構化。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美術欣賞實質上是一種對象化的審美活動,美術欣賞者在欣賞活動中獲得審美的快感和精神愉悅。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我常把自己的判斷從推測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感知和評價作品。如,“我感覺到……”和“我體驗到……”等非定性語氣。使學生也會進行自我分析,順利地參與討論并養成自覺驗證判斷,使評價達到主客觀的統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提高美術欣賞的效果。因為審美鑒賞力的教學,離開主體從個別至一般的評判過程,任何定性的灌輸有可能造成學生在欣賞上缺乏主見的泛泛而談和人云亦云的假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1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