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的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稅務改革的推行,企業的稅務工作日趨復雜,對掌握相關法律與納稅實務的人才需求量較大。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是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系統地涵蓋企業納稅實務中稅費的計算、處理與申報等內容。但在企業會計實務課程教學中,多數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輕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實踐水平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根據教學經驗,對傳統教學模式下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納,并對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關 鍵 詞] 企業納稅實務;任務型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06-02
企業納稅實務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對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稅法理論以及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隨著我國稅收征管改革的推行,財務人員必須較為熟練地掌握稅法、納稅申報技能以及軟件應用能力。基于社會對財會專業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新要求,必須將其投射在課程教學中,通過調整課程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為企業、為社會培養出更為優秀的財會人才。
一、高職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多數教師往往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雖然有部分教師引入了一些企業納稅案例,但由于課時與表達方式等因素,基本是對不同稅種的簡單核算,知識較為分散[1]。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并未與學生積極互動,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了解,仍為單向交流模式。
(二)教學內容重復
從現有的課程安排來看,學生在學習企業納稅實務課程前一般都接受過財務會計等課程,對增值稅、消費稅等稅法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企業納稅實務課程內容以稅種計算、納稅籌劃等內容為主,部分稅種的會計核算與處理在課程教學中會與之前的課程內容重復,在有限的課時下,關于納稅籌劃等方面知識講解過少,難以為學生系統講解稅務籌劃[2]。
(三)考核方式簡單
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考核方式仍以期末測評為主,多數高職學生在日常課程學習中不用心、隨意性較大,期末考試前根據教師劃出的重點熬夜復習,不重視知識的日常積累,往往考試后就遺忘了部分知識。在這一考核方式下,學生雖然通過了測評,但是真正掌握的稅務知識有限,也難以對學生的技能、專業素質進行綜合考量。
(四)教學效果低效
從現有的課程教學情況來看,枯燥的學習氛圍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部分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難以全身心地投入理論學習中,理論基礎薄弱,實踐能力較差。盡管部分學校實踐課程的比例增加,但由于稅法內容與相關政策的變化,實踐課程依然以稅收制度為主,實踐技能訓練落后,難以跟上政策的變化。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納稅工作對財會人員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倘若僅有理論知識,勢必在企業納稅實務中難以高效處理問題,不僅影響了財會類專業學生就業,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因此,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必須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不再以單純的講授式、理論教學為主。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導向,通過教學資源的利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踐能力。在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對每個章節、每節課程的具體內容設計教學目標與任務,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的進行學習,學生在探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反復學習與運用相關知識,不斷深化理解,獨立思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學習與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企業納稅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一)任務型教學法下的教學設計
課前,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設計學習任務,可以采用自主任務型教學、小組任務型教學等方法。自主任務型教學方法是在學生學習與掌握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種的基本原理后,讓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結合企業納稅實務案例進行獨立思考與分析。小組任務型教學法是在分組學習的基礎上,讓小組成員就某一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共同探討觀點與意見,并將討論結果反饋給教師。由于高職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筆者認為以小組為單位的任務型教學法更適合高職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在課前,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能力與意愿,將4~6名學生劃分為一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確保每個小組內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在劃分小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小組成員的性格特點,組長由學習能力較強、性格外向的學生擔任。
在設計小組學習案例時,可以根據企業常見的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設計案例。例如,在設計增值稅相關案例時,應該考慮到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進口貨物、增值稅的進項抵扣等實務[3]。在設計案例與任務時,盡量選擇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的實務,保持連貫性。例如,“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在6月份取得化妝品不含稅銷售收入200萬元,并以以舊換新方式銷售家電200臺,新家電的零售價為2.1萬元/臺,舊家電的價格(含稅)4千元/臺。本月購入貨物價款為150萬元,已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稅額為24萬元;同時委托A運輸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運輸貨物,取得增值稅發票,票上注明運輸費用5萬元;接受B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廣告服務,增值稅發票上注明金額為20萬元。月末盤點發現商品被盜,該商品的賬面價值20萬元(包括運費成本3萬元)。要求計算化妝品業務應確認的增值稅稅額;計算企業本月準許抵扣的進項稅額;計算該企業本月應該繳納的增值稅。”通過這一案例讓學生學習、運用專業知識解決企業納稅實務中涉及的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抵扣等問題。 (二)任務實施
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學習任務通過微信、QQ下發至學習任務與相關資料,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小組組長可以根據教師下發的任務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自主學習,討論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等內容,并將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小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知識講解與補充,強調問題與重點,引導學生反思。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圍繞案例與工作任務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與任務的步驟與方案。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就某一問題思考與提問,并嘗試運用稅法等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分析能力及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增值稅涉稅業務處理時,案例分析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完成,要求每一位學生填制增值稅專用發票、登記明細賬、填制“企業納稅申報表”、填制附表與稅收繳款書等,將理論與會計處理相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三)任務考核
每個學習小組內應該內設組長、記錄員,組長負責任務實施分工等,記錄員則將小組成員在討論、任務實施階段發言、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記錄。教師對小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與評價,查看其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同時根據小組組長反饋情況與小組記錄情況對組內成員進行評價,對小組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點評,對小組、組員進行綜合評價。這一評價可以作為期末考核與評優評先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專門設置單獨用于評價的工作任務[4],在評價時,為了了解小組真實學習情況,考查是否每一位學生都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各個小組成員獨立完成某一任務或某一任務環節,根據組員完成情況對小組與組員進行評價。在這一評價方式下,為了確保小組通過考核、取得高分,小組成員必須合作、討論與學習,互幫互助,確保小組內每一位成員都基本掌握了相關知識與技能,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四、任務型教學法對課程教學的啟示
(一)豐富教學方法,嘗試網絡化手段
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等設備,以企業納稅實務項目為導向,為學生創設一個仿真的工作環境。在仿真環境下,讓學生感受企業納稅的工作流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真實情況、更適應稅收征管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利用慕課等網絡學習平臺上傳與分享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根據能力、興趣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與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有利于將企業納稅實務課程學習從課堂延伸至課外。
(二)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在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中,要基于學生的能力與接受程度調整教學內容,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可以將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融入任務型教學中,培養具有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的人才。對不同學習階段應該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在課前自主學習或課后線上學習過程中,內容或者學習任務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愿意去了解、去學習;在小組合作探究、實施任務過程中,內容應該以重點知識、解決納稅實務問題為主,強調應用性。
五、結語
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中,學生對稅法、稅務處理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可以活學活用理論知識,在小組合作實施任務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對教師而言,亦是提升教學水平與知識水平的一個過程。
參考文獻:
[1]柳芝.“基于校企融合三層遞進”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以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為例[J].納稅,2018(7):4.
[2]陳錦強.任務型教學法在《商務談判》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職教),2017(10):104-105.
[3]秦燊,勞翠金.高職計算機課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構建[J].無線互聯科技,2018(1):79-81.
[4]李娟,郭莉莉.高職《納稅實務》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17(16):159-160.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