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核心素養,培養卓越幼教人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界討論較多的熱詞。作為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師,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是培養具有怎樣核心素養的幼兒教師。
[關 鍵 詞] 幼兒教師;核心素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56-02
隨著文化全球化、終身學習和反思教學理念的發展,“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育界討論較多的一個熱詞。培養核心素養,要從娃娃抓起。幼教的水平取決于幼師的素質。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構建,既是專業化發展的理論訴求,也是教育現實的需要。
幼師學生在政治思想、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都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如何更好地勝任幼教工作,未來工作中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的核心素養?作為幼兒教師,我以為大體應包含情感、人格、文化、專業、能力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情感素養
幼兒教師的情感素養就是對幼兒及幼教事業的無比熱愛。愛孩子是幼教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開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因為對幼兒的愛,面對弱小的生命,深知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因為對幼兒的愛,面對吃喝拉撒睡的繁瑣事情,注定要付出更多的真心、細心和耐心,因為對幼兒的愛,心思會更加敏感,觀察更細致入微。
洋洋剛入園時膽小內向、心思敏感。與小班的其他孩子相比,她少了一份活潑天真,多了一些孤僻與理性。每次媽媽送她入園,她都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哇哇大哭,而是一個人躲到滑梯旁默默擦眼淚。對待這樣的幼兒,老師就更要多一份職業的敏感,及時觀察,重點關注。選擇恰當時機安撫她的情緒,可以蹲下來抱著她,拉著手跟她說些悄悄話,慢慢地幫她把不開心的情緒疏解開,讓她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關愛。漸漸地,她適應了幼兒園的新生活,從而逐漸融入其他幼兒中。如今已上大班的洋洋陽光自信、活潑開朗,是愛給了她自信,是愛改善了她的性格。
二、人格素養
教育就是以情感培育情感,以人格塑造人格。3~6歲是幼兒人格的啟蒙階段,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幼兒教師責無旁貸。優秀的幼兒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個人修為,身心健康、積極樂觀、善良友好,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優秀品質的形成。
除了身教,更要注重言教。在對幼兒的德育活動中,有教師針對目前不少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設計了“保護蛋寶寶”的活動,旨在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感恩之心。
每個幼兒都是“一只生雞蛋”的“爸爸媽媽”,這些“爸爸媽媽”拿起畫筆把自己的蛋寶寶做了一番精心的打扮:有可愛的小花貓,漂亮的小仙女,威風的小老虎、神氣的豬豬俠……從早晨入園開始,“爸爸媽媽”就要帶著自己的蛋寶寶,不讓它受到傷害。很多“爸媽”將蛋寶寶放在口袋里,有的甚至還要在外面裹上幾層柔軟的衛生紙。在區域活動時,在課間做操時,在上廁所時,每時每刻都小心翼翼地。一天下來,很多成功保護了蛋寶寶的“爸爸媽媽”,體驗到了護蛋的辛苦,都會得到老師頒發的一顆紅心。也有一些蛋寶寶不小心被打碎,這些孩子因為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寶寶,心里非常難過。老師趁機安慰幼兒:“你們的蛋寶寶碎了,心里很難過。當你們受傷、生病或遇到危險時,你們的爸爸媽媽比你們現在還難過一百倍……”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真切體會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和對孩子的責任,同時也更加理解和感恩他們。
三、文化素養
幼兒教師雖然面對的是天真幼稚的孩童,但在孩子的心中,老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會的。除了掌握幼兒生理、心理、保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應對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類知識廣有涉獵。不只是為了積淀自身的文化素養,還要為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因為他們是天生的“科學家”,每天會冒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面對孩子的提問,應以生動鮮活的語言給他們講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再加上新時代的年輕家長文化水平、知識層面越來越高,他們看的關于幼教方面的書籍和所掌握的幼教理論都是比較超前的。如果幼兒教師僅停留在課本上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無法和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
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堅持“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文化修養、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提高教學水平。
四、專業素養
幼兒教師專業素養體現在專業意識和專業能力上,知道怎樣抓住機會處理問題促進幼兒的發展。他們大多性格開朗、樂觀自信、好奇心強、興趣廣泛,能夠很好地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生活環境的變化,敢于質疑探索,積極鼓勵幼兒遇到問題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保護幼兒的好奇心,鼓勵他們自由探索發現,尊重幼兒,耐心轉化所謂的問題幼兒等。下面,我謹舉幾例加以說明。
例1.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會給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比如,大班的孩子因為搶玩具發生爭吵,性格強硬的往往占上風,這時就有幼兒來告狀。老師會如何處理呢?如果說:“就知道告狀,煩死了,把玩具鎖了,誰都別玩兒了?!边@絕對不是專業的幼兒教師。專業的幼兒教師會借這個機會發展幼兒的社會意識,引導幼兒自己與同伴協商解決問題,同時還訓練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例2.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會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比如,在中班的戶外活動時,有幼兒叫道:“老師,老師,看花上有蝴蝶和蜜蜂。為什么它們長得不一樣,飛起來也不一樣?”如果這時老師說:“叫什么叫,沒見過呀,趕快躲開,小心蜜蜂蜇了你。”那這位老師絕對不專業。專業的幼兒教師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先引導孩子自己觀察,隨后再通過標本對比,或幫助幼兒網上查找圖片視頻,讓幼兒自由地發現探索。 例3.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會保護幼兒的自尊
比如,在課堂提問時,孩子紅著臉低著頭一時回答不上來。這時老師該怎么評價?如果說:“你剛才沒聽課?這么簡單的都不會,來,全班同學告訴他?!蹦蔷徒^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專業素養的老師會說:“你可能還沒有想好,對吧?沒事的,誰愿意幫他來回答?”給孩子臺階下,就是理解幼兒、保護了他的自尊心。
例4.有專業素養的老師會轉化所謂的“問題幼兒”
有一年在我帶隊實習的幼兒園,有一個大家眼中的“壞”孩子。他非常調皮,見了小朋友不是摸人家的頭,就是拽人家胳膊,壞脾氣上來還動手打人。但我們老師不拋棄不放棄,主動跟孩子家長溝通交流。把他列為重點觀察對象,一發現他的情緒亢奮時,就臨時給他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比如,幫大家擺放杯子、掛毛巾、收拾玩具等,讓他感到他是在幫助大家做事,大家也慢慢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尤其是班上有集體活動時,鼓勵他積極參與,和小伙伴愉快合作。逐漸,這個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減少了,自律意識增強了,越來越愿意為大家服務,也越來越受到小朋友的喜歡。
五、能力素養
幼兒教師的能力素養包含很多內容,比如,教育能力、教學能力、保育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教科研能力等。而這些能力體系在具體實踐中又分為更具體的能力,如老師創設環境的能力,老師的游戲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等。
以老師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為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遺傳基因和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因而脾氣秉性、性格興趣會有不同:天性文靜的、活潑好動的、樸實憨厚的、聰慧機敏的,沉穩理性的、暴躁易怒的等。把握了孩子的這些基本特點,才可能制訂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教學策略。
再比如,老師處理幼兒棘手問題的能力。我講一個老師處理孩子挑食問題的經典案例。
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的飛速發展,超市里海量的重口味零食,讓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挑食。盡管幼兒園的廚師有高超的手藝,盡管孩子在一起有“吃搶食”的良好氛圍,但還是有孩子會遇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比如青菜葉、肉丸子等,他們常常會吃下去又趁大家不注意時吐出來,或者偷偷裝到口袋里然后在放學路上扔掉。
這位老師的妙招是:在每張桌子上放一個食物殘渣盤,然后組織孩子餐前討論:什么東西可以放到這個盤子里,最后大家達成一致意見: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肉骨頭都可以放。于是,有青菜葉子被放進去了,就有孩子說:青菜多有營養呀。有肉丸子被放進去了,又有孩子說:我最喜歡吃肉丸子,吃肉能長大個兒。結果在這種氛圍下,放肉丸子的孩子紅著臉說:“我不是不愛吃,是我放錯了!”漸漸地,殘渣盤里再也沒有青菜葉、肉丸子了。但這只是營造了一種不挑食的氛圍,挑食的孩子并沒有真正變得不挑食。下一步就請營養師給孩子們講健康飲食知識,并且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的“餐廳游戲”里自己制作精美的食譜,孩子們懂得了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每樣食物都愿意品嘗一下。一段時間之后,家長驚喜地發現孩子不再挑食了。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包含諸多層面,無論哪一種素養都需要在“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提升。我們幼兒師范學校的老師一定要給學生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讓他們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并積極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為孩子的幸福人生繪制最美的底色。
參考文獻:
石闖,范佳琳.關于幼兒教師核心素養價值取向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2018(20).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