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踐行白求恩精神 培養卓越臨床醫學人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吉林大學弘揚白求恩精神,遵循醫學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以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水平為核心,統籌構建質量保證體系與監督體系,著力于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的不斷提高,著力于臨床科研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顯著提升,不斷深化“醫教協同”的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白求恩精神;臨床醫學碩士;培養模式改革
d01:10.16083/j.cnkl.1671-1580.2019.06.005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 2019) 06-0027-05
高層次醫學應用型人才作為我國醫藥衛生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國家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和實現仝民健康日的進程中起著關鍵作用[1]。2010年上海率先試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培養新模式,掀起了我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高潮。為了健仝適應行業特點的醫學人才培養制度,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保障,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開始了仝面推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培養新模式。2015年,教育部印發《關于推進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及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針對臨床醫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和臨床醫生職業特點,仝面改革考試內容,促進科學選才[2]。
吉林大學醫學教育的前身是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創建于抗日烽火中的學校,積淀了深厚的醫科特色文化底蘊,一代代白醫人始終發揚滿腔熱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鑄就了偉大的精神豐碑,涵育了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合校以來,吉林大學不斷探索和完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醫學教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把培養白求恩式卓越醫學人才作為醫學教育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積極參與國家醫學教育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學校實施了臨床醫學培養模式改革,實現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順利并軌。學校將醫學人才培養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主仟務之一,著力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豐富的人文素養、較強的臨床科研能力和堅實的臨床實踐能力的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為國家和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一、統籌規劃,密切配合,加強培養模式改革的組織與協調
學校成立以主管校長為組長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領導小組,以“統籌規劃,密切配合,積極推進,全面落實”為改革工作方針。領導小組成員主要來自研究生院、白求恩醫學部以及各臨床醫學院等相關部門。學校專門召開了由主管副校長召集,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臨床醫學院參加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推進會,商討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條件、課程設置與學分、學位申請、規培管理等改革事宜。在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方面,由研究生院、白求恩醫學部、各臨床醫學院具體實施,并組成三級質量監督體系,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效銜接后的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仝面監督,領導小組與省級衛生管理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同時,利用吉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指導中心設在我校的優勢,積極負責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承辦師資培訓班,并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辦公室委托,組織實施相關業務工作。
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學風教育
吉林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終關注“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研究生教育教學仝過程,實現仝程育人、仝方位育人,努力將吉林大學建設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3]。
?。ㄒ唬┮园浊蠖骶駷橹行模攸c培養三種精神。學校高度重視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到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仝過程,促進臨床科研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同步提高,引導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有“溫度”、有情懷的臨床醫學人才。
1.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革命精神。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合并組建而成。合并前的六所學校都有著光榮的歷史,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參觀校史館、學習校歷是研究生入學教育的重要環節,讓研究生了解我黨建校的初心和學校承擔的歷史使命。
2.滿腔熱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追思和學習白求恩的崇高風范和革命精神,是對吉林大學仝體醫學師生和醫務工作者的思想洗禮和境界升華。學校在新時代弘揚白求恩精神的具體工作中不斷探尋新目標、發現新途徑、創新新方法、產出新成果。學校成立白求恩志愿者協會,定期組織研究生參加白求恩精神研討會、醫療服務小分隊等活動,連續10年沿著白求恩戰斗過的足跡,前往河北唐縣革命老區開展主題活動、接受紅色教育、服務老區人民,薪火相傳踐行白求恩無私利人的共產主義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校內形成爭做新時代弘揚白求恩精神典范的良好氛圍,讓白求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廣大。
3.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吉林大學是黃大年同志生前學習和工作的地方。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是黃大年精神的本質特彳正。研究生要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把報國為民化作學習的不竭動力,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掌握真才實學,努力在為祖國和人民奉獻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醫學研究生要傳承和弘揚黃大年精神,為健康中國戰略的早日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ǘ┚S護學術規范,嚴守科學道德。吉林大學高度重視研究生的學風教育工作。按照“仝覆蓋、制度化、重實效”的要求,將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工作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貫穿于研究生教育的仝過程。堅持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方參與、貼近學生、注重效果的原則,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工作,教育引導研究生在學術研究中堅守科學道德、養成良好學風、努力成為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把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作為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一課。注重學風教育考核,由學校統一組織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考試,考試分兩次進行,仝部通過后方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加大對違反學術道德行為的處罰力度,對學術不端零容忍,在仝校形成恪守學術誠信、維護學術尊嚴的正氣,推進學??茖W道德和學風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三、以項目為引導,推進培養模式改革
?。ㄒ唬┰圏c先行,重點突破。為鼓勵校內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積極探索和創新符合專業學位教育特點、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機制,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適應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校于2011年實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革。學校于2013年獲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準成為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2017年,學校實施深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工作,進一步推動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ǘ┱n程建設引領,完善培養方案。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關乎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改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構建符合臨床專業學位特點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學校于2011年開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建設項日,由白求恩醫學部具體承擔建設任務,在借鑒國內一流醫學學科的經驗基礎上,建立了全新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重點建設了《臨床檢驗理論與應用》《醫用統計學》等一批核心課程。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建設項日工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后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保證了并軌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
?。ㄈ└母锝虒W方法,加強案例教學。為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學改革,促進課程教學與臨床實踐有機融合,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2014年我校在臨床醫學開展了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案例庫建設項日工作,在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口腔醫學、耳鼻咽喉科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等專業建立了課程案例庫。隨著全國醫學專業學位教指委對案例編寫規范的明確,我校在2018年再次啟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課程案例庫建設項目,進一步推進臨床醫學案例的編寫和教學使用。
?。ㄋ模┨嵘宋乃仞B,培養職業道德。為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人文和職業素養,學校發揮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科門類齊仝的優勢,啟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與職業素養提升計劃項日,邀請校內醫學及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為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舉辦高水平的學術講座、醫德醫風和職業素質講座。通過該計劃項日的實施,讓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廣泛涉獵人文社科領域知識,熟練掌握醫學溝通方法,全面提升職業素養。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一支既有較高學術含量,又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是保證專業學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5]。
?。ㄒ唬╅_展“白求恩名師”評選活動。為弘揚白求恩精神,落實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激勵醫學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和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學校開展了“白求恩名師”評選活動,表彰和獎勵具有良好師德師風、在長期的研究生教學和培養中表現突出的研究生導師,由學校授予吉林大學“白求恩名師”稱號,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號召仝校教師向獲得“白求恩名師”稱號的優秀教師進行學習?!鞍浊蠖髅麕煛痹u選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廣大醫學教師積極投身醫學教育的熱情。
?。ǘ┙熉摵现笇е贫取W校建立了論文指導教師和臨床能力指導教師相結合的主、副導師組,全面保證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根據專業興趣、臨床實踐能力、畢業論文的選題和方向,按照雙向選擇和培養名額統一調配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主導師,根據臨床培訓輪轉的要求和科室帶教教師的工作分工,配備多位副導師。副導師隊伍包括兩部分責任,一部分負責臨床能力培養,一部分負責人文素養和醫德醫風培養。臨床能力培養的副導師可以是輪轉學科的研究生導師,也可以是高年資、臨床技能水平高、科研水平高和思想素質好的主治醫師,人文素養及醫德醫風副導師是為研究生聘請的相關專家隊伍,定期為研究生講授相關專題,建立主、副導師的聯合指導制度有利于彌補單一導師指導的不足。
?。ㄈ┘訌娊處熇^續教育。學校制定了醫學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及具體到個人的培訓計劃,做到制度化、規范化,堅持立足在職培訓、立足崗位自學和導師輔導相結合,充分利用教育部、衛生部的教師培訓項目資助及學校自籌資金支持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國外的學術活動及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科研與外語水平。學校定期舉辦導師學校、培養經驗交流以及培養政策和師德師風宣講等活動,對導師進行系統培訓,讓導師在深刻理解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導師的指導能力和指導水平。學校積極承辦省衛生健康委舉辦的臨床帶教師資培訓活動,要求每個臨床科室定期參加。
?。ㄋ模┩晟瓶己撕蜁x升標準。學校制定了《吉林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招生資格審查條件》,開展研究生指導教師招生資格審查,改革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崗位聘任方法,以招生資格審查替代碩士生指導教師選聘,旨在加強導師的崗位責任意識和崗位競爭意識,逐步建立導師崗位的考核、監督機制[6]。學校進一步完善醫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標準,在臨床工作時間及工作量、醫療服務質量及醫療安仝、臨床工作能力及實踐技能考核、業務培訓及繼續教育、定期考核及醫德醫風表現及學術業績條件等方面分別提出基本要求,確定考核標準和審查依據。
五、強化臨床技能訓練,提高臨床實踐能力
臨床實踐能力訓練是臨床專碩培養的中心內容,也是與醫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區別,是改革臨床培養模式的核心[7]。學校加強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以臨床實踐技能教學為重點,構建多層次、系統性、標準化臨床實踐能力教學體系,為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ㄒ唬┘訌娕嘤柣亟ㄔO。吉林大學附屬白求恩第一、二、三醫院和口腔醫院均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學校不斷從各個方面加強硬件條件建設,加強培訓??埔参缓驮O備等基本條件建設,保證各個培訓專科能正常開展臨床診療工作,診療的病種基本覆蓋本學科常見疾病種類,從事的診療活動滿足培訓住院醫師要求。此外學校積極與行業進行聯系,建立解放軍第二〇八醫院、解放軍第四六一醫院等10所教學醫院,建立沈陽軍區總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等6所實習醫院。這些醫院為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完成高質量的臨床實踐提供了重要保障。 ?。ǘ┘訌娕R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為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學校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建設,初步建成了集教學、培訓、科研、考核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的建設確立了一個核心,即臨床綜合能力培養,明確了兩個目的,即提高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經過不斷積累和探索,中心現有接軌國際醫學的多種仿真設備及模型、結合多種高端技術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系統,整合內外科等多項醫學專科理論基礎與臨床實驗教學經驗,依托優秀的教學和管理團隊,多措并舉,積極助力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改革取得實效。作為培訓基地和考核基地,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承擔了仝校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臨床技能培訓和考核任務。2018年學校附屬第三臨床醫院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成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
?。ㄈ┙≠谂嘤柋O督管理體系。為了保障臨床醫學碩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質量,形成了由省級衛生管理部門、學部醫院管理辦公室、各臨床醫院組成的三級質量監督體系,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效銜接后的臨床能力訓練進行全面監督與管理,省級衛生管理部門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關評估、評定、考務、業務指導等工作。學校醫院管理辦公室負責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訓練的組織實施和考核,各臨床醫院住院醫師培訓管理部門和研究生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訓練具體組織實施和考核。學校2012級至2015級共有2103名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其中2097名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通過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為99.8%;2070名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通過率為98. 7%(未通過規培的考核的3 3人中,有25人通過碩博連讀選拔提前攻讀博士學位,有6人分流轉成學術學位,2人退學)。
六、創新激勵機制,提高臨床科研能力
?。ㄒ唬┰O立研究生學術業績獎學金。為發掘研究生創新潛能,完善研究生創新激勵機制和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吉林大學自行籌措資金,率先在國內創立研究生學術業績獎學金,專門用于獎勵在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及競賽獲獎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通過確立高水平的學術業績成果認定標準、設置科學合理的業績成果獎勵計分標準、建立公平公正的學術業績獎學金評定程序,學校近4年來年累計為435人次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頒發研究生學術業績獎學金172.92萬元。研究生學術業績獎學金的設立,極大地激發了臨床醫學碩士參與科研的熱情,促進了臨床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搭建研究生創新科研平臺。為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營造益于創新的學術環境,進一步完善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及有利于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培養機制,學校在臨床醫學專業實施了“研究生創新研究計劃項日”和“交叉學科科研資助項目”,鼓勵和資助研究生自主在本專業領域和交叉學科領域開展自由探索、自主選題的創新性課題研究。研究生創新科研平臺的搭建,進一步增強了臨床醫學碩士的科研氛圍,提升了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能力。
(三)資助研究生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為加強研究生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積極參加“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并超額完成仟務的同時,學校啟動了臨床醫學碩士學術交流活動資助計劃,鼓勵和資助優秀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國(境)內外高水平的臨床技能競賽、學術論壇、學術會議。聯合培養和短期交流的研究生主要派往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醫學教育發達的國家。
七、加強過程管理,統籌構建質量保障體系
?。ㄒ唬W校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為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質量管理,學校于2014年制定了《吉林大學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章程》,成立了吉林大學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并按照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類別,成立了吉林大學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分委員會,負責審定臨床醫學培養相關政策、審定培養方案及改革方案等其他培養相關事項。分委員會成員包括院士、校內各臨床醫院的導師以及校外醫院的主治醫師。在臨床醫學課程教學方面,學校成立了研究生教學督導組,聘請熱愛研究生教學工作、有豐富的醫學教學經驗的在崗或退休教師擔任督導員,開展臨床醫學課程教學的督導工作。公共課的教學和考試由研究生院和白求恩醫學部負責,專業課的教學和考試由各臨床醫學碩士培養單位具體負責。定期組織臨床醫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及時傳達國家和學校有關政策要求,不斷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二)學院層面,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內培養單位專業學位培養質量保證的主體作用,為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建立高效、合理的臨床醫學人才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學校在各臨床醫學院開展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工作,要求試點單位明確培養質量主體責任,健仝和完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開題、論文預答辯以及臨床實踐能力培訓等培養環節的管理辦法,規范培養過程管理,保證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學校重點強化中期考核制度,制定符合臨床醫學特色的考核標準,細化考核要求,規范考核程序,明確導師和培養單位在中期考核中的職責,不斷提高中期考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切實發揮中期考核在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篩選作用和質量約束作用。
八、結語
在吉林大學即將迎來醫學學科暨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創建80周年并紀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和毛澤東同志《紀念白求恩》發表80周年之際,學校將繼承和弘揚白求恩精神,不忘初心,勵學敦行,總結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經驗,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段麗萍,李晨曦,崔爽,等.健康中國視角下高層次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0).
[2]杜占元.探索創新深化改革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再上新水平[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 01).
[3]劉斯偉,梁德東,楊哲.加強科研學術創新能力培養,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研究生,2018 (11).
[4]陳寶生.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J].人民教育,2017(17)。
[5]柯楊.對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07).
[6]梁德東,于愛國,劉一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以吉林大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 08).
[7]胡偉力,陳怡婷,謝鵬,等.基于“5+3”改革加強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 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