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 培養能工巧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這是當今社會對工匠精神的凝縮、提煉和現實寫照。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質。由于工匠屬于技能型人才,與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因而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越來越受到職業學校的重視。中職教育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將工匠精神作為辦學理念貫穿始終,需要確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雖然中職教育工匠精神的塑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在教學中切實做好每一步,將會逐步實現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關 鍵 詞] 中職教育;工匠精神;中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74-02
提到匠人,我們腦海中想到的更多的是日本的匠
人,比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動漫大師——宮崎駿,木工匠人——秋山利輝等。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匠人的國度,遠的像“木工祖師”魯班和修建趙州橋的李春,就非常值得我們引以為豪;而近的像生活在我們當下的許多默默無聞的匠人。團扇狂人——李晶,旗袍匠人——楮宏生,景德鎮陶瓷匠人——董全斌,竹編師傅——何福禮……他們都具有執著、專注和嚴謹,不懼枯燥和漫長的精神品質。
我們的國家不乏好的匠人,但有資料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而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58年,歐美40年,特別是日本,超過百年以上的老鋪多達十多萬家,而與我國相類似的老鋪如同仁堂中藥等僅存五家,究其原因是工匠精神的普及。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技能型人才,即工匠。在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具有匠心的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一、工匠精神含義及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含義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長年累月的付諸耐心、細心和專注,追求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做事做人的態度。這種態度首先體現在追求極致的目標上。這是一種精神“鈣質”,固化成型,不可更改。匠人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所帶來的收入。一生只專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已經在技藝精湛的師傅頭腦中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打造“中國品質”,需要工匠精神
泱泱大國不乏各種工匠,“中國速度”離不開他們。但是這種短期的經濟效益并不能使國家長遠發展,我們更需要將這種速度慢慢過渡到“中國品質”。何時我們能以“中國制造”為傲?這就需要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以嚴謹的態度去把控好質量關,逐漸樹立起國人對中國制造的信心,改變世界對中國制造的看法。
2.創建創新型社會需要工匠精神
我們普遍認為,工匠就是日復一日地做著同樣的工作,專注把它做好就可以了,沒有創新。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工匠的創新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正是對本專業的熟悉和專注,才有更多的機會去創新、這種創新包括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思維的創新、品質的創新等。人類社會每一次進步,每一步向前的腳印,無不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體現著人們的創新。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能更好地發現工作中的不足,有更高的熱情把工作做到極致,有更多的激情去創新,從而使“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3.中國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工匠精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文化不斷受到各國文化的沖擊,如何在大環境下,扎根中國文化,服務現代文化,處理好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中國文化的創造主體——中國匠人,在這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長年累月地堅持著,不問成功與否,不問名利有無,一直專注其中,讓寶貴的傳統手藝和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4.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工匠精神
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才能走得更久,走得更遠,在中國超過150年的百年老店只有五家,分別是六必居,剪刀老字號張小泉、陳李濟、王老吉和同仁堂。而日本這個國土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家,卻是世界上擁有長壽企業最多的國家,有專家研究這些長壽企業時,發現一個共性,就是專注和誠信,而專注正是匠心的核心。
二、中職教育培養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實現大國夢想,必須弘揚工匠精神,這是適應時代的需要,是必然趨勢。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轉
變,勢必需要大量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而造就更多的工匠,必須重視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中職學生恰恰是工匠精神最佳的傳承者。然而因社會認知度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使職業教育始終重職業技能,輕素質培養,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我們始終培養不出真正專注用心做好一件事的匠人。因此必須讓工匠精神在中職教育中重塑,并成為中職教育的靈魂。
三、中職教育工匠精神的培養
(一)注重細節,從身邊做起
這里所指的細節,不僅包括專業技能上的,更包括學生校園學習生活中的細節,如教室環境衛生,自己的課桌椅的保護,書本學習工具的擺放,寢室的衛生、床鋪疊放、洗漱物品擺放,衣服晾曬等是否按照要求執行,學生實訓車間工具的使用擺放等是否嚴格執行7S管理制度。這些看似與專業技能的提高無關,但正是這種平時對細節的關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做人做事品質。
(二)課堂教學滲透工匠精神
1.發揮德育課堂育人優勢
曾看過日本匠人秋山利輝的《匠人精神》一書,秋山利輝被稱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他27歲時創立秋山木工社,已經成為培育“一流匠人”的“黃埔軍?!?。他說:“我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養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是有修為、素養高、懂得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的人。如果有了這種人性的光輝,就會進入更高的境界?!痹谇锷嚼x眼里,無論是誰,必須謙虛才能成長。而傲慢的人只顧自己,既不會有感恩之心,也不會關心別人,根本無法成為一流人才。所以,他規定每天早晨學員要大聲朗讀30條“匠人須知”,這些須知無一不是在教人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也就是在做好事之前,必須時時刻刻記住做人的原則。本人非常認同秋山先生的育人做法,因此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德育課堂教學應該發揮它最大的育人優勢,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2.專業課堂上教師言傳身教
在節目“了不起的匠人”中,我看到了竹編師傅何福禮對徒弟小郭的嚴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嚴師,在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里,編織一只竹籃是那么不起眼,有誰能想到他們的可貴?但是通過節目我被何師傅那個傾注了他多個日夜的竹編作品望月樓所震撼。在攝制組的鏡頭下,我看不到何師父對成功的渴求目光,看到的,只有沉浸其中的用心編制,只有手藝愈發精湛帶來的滿足,只有對徒弟的諄諄教誨。正是師傅的這種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示范,讓徒弟不僅能從師傅那里學會技能,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師傅那種扎根在內心的專注。在中職教育中,作為專業課程教師,在課堂中在實訓室里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更應擔當起心靈的引領者,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更應該有民間匠人的那種嚴苛教誨。
(三)利用榜樣,學習工匠精神
榜樣就在身邊,沒有比這更直觀的學習途徑了。通過觀看節目大國工匠、了不起的匠人,學習這些不平凡的勞動者,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這種心靈和視覺上的沖擊,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工匠精神。
匠人、匠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們的中職教育直接為社會和企業輸送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人才的質量直接決定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所以,在我們的中職教育中,應提前滲透工匠精神,使其貫穿學生的職前和職后。
參考文獻:
[1]黃喬.了不起的匠人[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
[2]李進.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
[3]秋山利輝.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