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滿足新興制造業崗位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中職學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電工電子技術專業是中職院校中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比較強的專業。因為電工電子專業具有發展迅速且技術革新快的特點,所以學校對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培養更為重視。分析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關    鍵   詞]  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062-02
   一、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專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從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可以發現,創新是沒有止境的。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社會不斷進步的自然規律。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就是發展的核心。國家領導人曾把教育創新與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并列并寄予很大希望。所以教育制度改革中對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一)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中職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
   當前中職院校教育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嚴峻的就業形勢。對電工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中很重要的一環。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探索科學且更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思路。中職電工電子課程改革應該把實踐教學和培養創新思維放在首位。要求學生在專業教學中結合理論知識開展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結合實踐培養創新思想。因此,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改革的要求。
   (二)電工電子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為滿足學生的就業發展需求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市場經濟進入了發展高峰,機遇與競爭壓力并存。中職電工電子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不僅僅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推進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比爾·蓋茨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創造財富不僅是靠土地、廠房、設備這種傳統制造業完成的,靠創新思路,無形的創意也能制造財富。創新思維能力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多變性也有利于解決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創新能力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需求。
   (三)中職電工電子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所決定的
   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歸根結底是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目前我國社會的發展形勢來看,電工電子專業應用十分廣泛,因為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與電工電子有關的產品。由此可以看出,電工電子專業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所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重視培養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經濟能騰飛主要就是依靠技術革新。日本的電子產品、汽車之所以能暢銷世界也是依托技術的不斷創新,創新為他們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飛躍,所以要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就要提高全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我國中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實際情況
   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是一門集實踐性、操作性、創造性于一體的學科。其中實踐性和操作性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指學生對電子產品生產、服務和管理以及對一般電子設備的裝配、調試與維修等相關方面的工作能力。創造性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電工電子專業是一項技術不斷更新的專業,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在專業領域是沒有發展前景的。但實際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盲從的“羊群效應”,跟憑教師的教學內容或拷貝水平更高一點的理論,不去實踐探索,沒有自己的見解。
   教師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重視。由于在電工電子專業中除了涉及數學、物理、計算機等應用基礎學科外,還有機械制圖、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工識圖等專業電子知識。因為學科專業理論性強并且抽象,所以教師特別注重理論專業成績的提高,卻忽視了電工電子行業發展的特點,沒有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起來。
   現階段使用的傳統教材大多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但忽略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由于中職院校生源的錄取分數線都比較低,學生基礎知識差,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理論知識抽象,如果學生物理底子薄且學習方法不科學,那么對開設的課程內容只能停留在初步的表面了解。并且傳統教材的呈現形式較為單調、趣味性不強,不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先講理論,再做實驗,后做綜合實訓,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不能滿足中職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要求。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求欲望。
   電工電子技術專業,顧名思義,教學內容包括“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兩大部分內容。目前,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師授課計劃也基本上按照先“電工技術”后“電子技術”的模式開展。這樣的教學模式一直在沿用至今,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這種編排順序也有不足,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中的有些章節是相關聯的,如果能整合一下再進行授課會更方便,也便于學生接受。
   三、電工電子專業中職學生培養創新精神的策略
   首先,我們要明確中職學生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前景為導向,全面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這是創新精神的指導思想。如何能更好地提升中職電工電子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學生的創新思維源于老師的引導,所以首先要重視教師自身創新精神的培養
   中職院校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把培養創新精神明確提出來,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來培養。這次改革是為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創新改革對教學觀、教育觀、人才觀以及師生觀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是啟發學生思維,培育學生成長的主力。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改革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所以對教師創新精神的培養有很重要的意義。這是中職學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前提。    怎樣才能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呢?
   首先,要積極貫徹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教師要樹立教育創新培養創新型實干人才的意識,大膽實施教育創新策略,克服“守成有余,創新不足”的狀況,鉆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方法。
   其次,要多參加講座和學習,探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育方法,分析客觀規律。教育事業是一門需要終生學習完善自我的事業,要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授課不僅要把專業基礎知識講透,還要傳授本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和實踐成果。把當今最新的技術灌輸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樂于學習的求知熱情。
   最后,教與學要形成良好的互動,教師就要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除了教師專業理論扎實,還要借助多樣的教學方式,同時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一位優秀的教師就是各方面都能懂一些的多面手,所以教師也要注意日常積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多學總有益??偟膩碚f,教師是學生的鏡子,教師要用積極樂觀的工作學習態度引導學生,使他們也能滿懷信心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鉆研、多動腦的習慣。
   (二)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創新思維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改變了以往由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變換成教師引導學生,多一些自由時間給學生討論和提問。中職學生已經有了比較獨立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碰到難題教師也不用再手把手地去教,而是給予一定的啟發,放手讓他們自己通過查資料想辦法,摸索著去解決。只要能保證安全,不要怕學生經歷失敗,學生反而能通過失敗總結出經驗,這是最好的創新思維鍛煉方式。如在進行聲、光、電路實訓時,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完成的產品,講解工作原理,之后開始讓學生實踐操作。學生的參與熱情馬上被調動起來了,后來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相互討論,很快就順利地完成實訓工作,并且還搞清楚了電路原理和安裝要點。這樣做既鼓勵了學生,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說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繼續推廣下去。
   (三)要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考能力
   中職學生的教學最注重的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鍛煉、多實踐。因為人才市場需求的就是動手能力強、思維轉換快的人才。中職院校可以利用校辦企業或實驗室,多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自然就明白了書上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同時還能了解新技術和新知識,這些動手能力和知識的積累為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打下基礎。學校也要多開展實踐創新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如學校組織機器人大賽,賽事不光調動了學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吸引了其他愛好者的關注。學生踴躍報名,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搜集的各方資料,設計出的作品超出教師的預想。這就是創新的魅力,通過創新成果的展示,學生變得自信、自強,樹立起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
   四、結論
   創新精神是指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信息、技術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思路、新觀點或進行發明創造,有革新技術的勇氣、信心和智慧。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要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創新精神的指導思想就是以社會需求為宗旨,就業發展為導向,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求職教育,所以要把社會需求和就業導向放在首位。我們正處于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面對未來的就業形勢,學生只有修煉好自身素質,打鐵還要自身硬,社會需要的是有創新開拓精神的綜合性人才,只有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提高自我,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伍新梁.中職《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課外閱讀,2013(6):59.
   [2]張倩.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應用交互式教學的實施程序[J].科技信息,2009(15).
   [3]曾梅.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0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