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線損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電力已經成為了我們當今生活中離開不了的東西。不論是何種領域想要發展都需要建立于電能的基礎上。電力能源在社會發展中重要性越發凸顯出來。但是在此發展下又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斷電就困擾著許多居民用戶,電力企業無法正常供電。為此,電力企業應該著重加強線損管理方面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電力損失。線損管理同時也是農企一直困擾的問題,降損節能對企業來說是反應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本文將就農村電網的線損管理進行討論。
【關鍵詞】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線損管理
引言
我國電力企業已經在電力系統上具備自動化能力,自動化系統的優勢在于能夠對變電站的不同計量點進行高效率工作,拓撲關系能夠在資料建立過程中盡快實行,使得線損管理能夠達到較為良好的效果。
1關于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概念的闡述
這里我們所提到的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是借助運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術,比如說互聯網技術、電能計量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等等之類的,可以完成對全部系統內部電能信息的隨時搜集及全面分析。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還應該參照電力專用通信網絡以及公用移動通信網絡這兩個途徑作為通信的載體,這樣能夠確保運行更具可靠性。并且,在系統內部規劃設計各種計量點,借助這些計量點進行測量,從而獲得精確水平更高的數據信息。所以,我們可以說,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可以達到自動管控全部電網系統的工作目標,并且為電網的穩定運作帶來更多保障,完成不同先進的功能。
2農村電網線損存在的原因
2.1電網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
農電公司大多數在偏遠山區,農電用戶較多,而山區面積比較廣,電線不好架設且電線拉的非常長且分布大多都比較分散。從而導致供電的線路過多,比較繁雜,線路與線路之間的間距較遠,主干線截面小,路面的清障工作不到位,使安全距離不夠長。導線的截面選擇與電荷不匹配等等問題。電網網架的分布不合理,在運行的過程中,部分供電區域所要承擔的負荷比較大,工業比例高,使部分電站和供電線路出現超載運行。由于農村電網自身的局限性即使上述問題進行了多次的改進,也沒有很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2.2電力系統老化,損耗較嚴重
在目前的農村,仍然使用著高消耗的變壓器和其他電力設備。目前農村中普遍使用10kV的線路,但是線路自身的橫截面面積較小,但是需要負載的電流比較大,從而導致整個線路的損耗都很嚴重。其中損耗最嚴重的以電灌站和排澇站為代表,這些小型的工作電廠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電力消耗來維持日常的正常工作。因此損耗現象最為嚴重。這些電灌站多為農業生產用戶,基本都是一家一戶的小型電灌站,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大多都不愿意花錢在改造電路上,沒有實行農村電網的改造,但是電網為了維持農戶的正常用電,不得不繼續使用這些損耗嚴重的線路,造成了嚴重的線損問題。
2.3三相負荷不平衡導致線路損耗
在電力系統的輸配電傳輸中是使用三相傳輸的模式,但是在運行中三相負荷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平衡度超過20%,配電傳輸的中線中就會出現電流劇增的情況,導致線路中的損耗增加。
2.4電力計量器自身致成的損耗
由于許多設備的損耗和老化現象比較嚴重,許多用戶的戶表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計量不精確的情況,電容器補償問題也導致了用戶的計量表不精確。計量表不能按周期的檢查和換新,也會導致計量結果的不準確。而營銷人員并不具有拆查計量表的權利,從而不能發現計量表的內部問題,使得不準確的計量表繼續使用,加大了電量的損耗。另一方面,量法的計算含有不準確的因素,對各供電單位的供電結構和供電量的預測并不準確,同時使用線損的綜合線損指標并不能真實地反應線損管理的真實水平,導致供電所下達的指標不合理。
3降低農村電網線損的管理措施
3.1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
3.1.1自動系統中的應用
計量自動化設計對自動化線損有輔助性作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將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安裝在電網內部,工作人員在一定周期內對線損進行操作,利用周期和電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由于其線路比較復雜、長度計算較為復雜的特點導致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時候所得到的成功就十分有限。若將電力計量自動化裝置安裝在其中,異常發生時,會第一時間進行操作處理。
3.1.2組織建設模型
針對線損管理工作,運用電力計量自動化這項技術可以組織建設起和線路損耗有關的模型,在線路損耗管理模型基礎上,首先可以實現對電力系統內部變電站的實際線路損耗和計量點具體的線損狀況加以分析把握。組織建設起的線損管理模型能夠針對線路內的實際運行狀況加以檢測,假如發生運行不正常的問題就能夠實現自主性的調節控制。并且,還能夠借助電力計量自動化生成的多項數據信息組織建設起日常規數據模型,針對運行過程中的具體數據和與標準數據加以比較,這樣以來能夠在盡快的把握線路損耗的具體狀況。借助模型開展線路損耗管理工作可以進一步提升線損率的精確程度,確保數據的真實無誤。
3.1.3規劃設計完成報表
線損管理工作具體而言可以細分成“四分”管理,即分壓、分線、分區以及分臺,進一步來說就是針對這些內容加以統計與管控,把全部結果加以整理匯總形成線損報表。電力計量自動化這項技術的運用能夠省去上述步驟,直接就挖成多種線損報表。不僅僅是四分線損報表,通過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運用也能夠針對各種時期的線路損耗狀況加以評測比較,打個比方說,某一天的線損狀況等等。在第一時間將線損報告數據信息上報,如此以來負責人員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一線具體運行狀況,借助科學合理的分析處理,對線路運行狀況的評測,了解或許會出現的問題,然后盡快的加以應對,從而更高效的確保電力穩定供應,給電力企業創造更可觀的經濟收益。
3.2降低線損的管理措施
3.2.1組織措施
供電公司應該要組織協調好線損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線損管理網絡,要明確各個組織單位的分工,建立線損管理責任制并且完善線損管理的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質量。公司的主管部門要制定合理的線損指標,要具體到各個區域,線路以及個人。
3.2.2規范用電制度
應建立健全用電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每個月固定抄表的時間和線路,避免抄錯露抄等現象的發生。規范電費收費體系,并及時的推廣出去。預防和打擊偷電竊電行為,減少因為這些違法行為而造成的電能的損失,規范使用用電秩序。
3.2.3加強線路設備的巡查和農電工管理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以一定要定期的派技術人員去檢查線路和設備是否有損壞。要對線路和設備進行事先的預控,對高低壓線路進行事先的清理路障,避免在雷雨大雪天氣接觸線路造成漏電跑電。線損的高低不僅影響到公司全體員工的利益問題還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本和效益。所以要加強農電工的職業素質,加強對農電工的管理工作。端正農電工的工作態度,杜絕人情電,關系電,在工作中做到一視同仁。要對農電工進行實是的培訓,減少線損的損耗。
結語
通過本文的描述我們應該了解到線損管理對農村電網的建設和發展非常的重要,對農村經濟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線損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結合農村電網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降低農村電網的線損水平,才能確保電網的安全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學琦.農網線損計算分析與降損措施[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6.
[2]謝萬濤.淺談農網線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廣東科技,2018(16).
[3]劉超.電力計量自動化在線損管理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7(1):129-130
?。ㄗ髡邌挝唬簢W太原供電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