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非常見豬病的診斷和控制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豬藍眼病是以神經癥狀、繁殖障礙、角膜渾濁及瞳孔變藍為特征,是由一種副黏病毒而引起。豬腫瘤一般商品豬偶爾會出現,但由于豬的生存周期短,大多數都在表現出腫瘤前都已經送至屠宰廠屠宰。豬水皰疹只發生于豬,其臨床癥狀與口蹄疫及水皰病相似,需加以鑒別?,F介紹這三種常見豬病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豬;藍眼病;腫瘤;水皰疹;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1-0127-01
1 藍眼病
該病是因為感染動物角膜混濁而導致瞳孔變藍而得名。藍眼病最初于20世紀80年代在墨西哥中部發現,隨后在墨西哥其他地方也出現相同病例,還沒有在其他國家有該病的報道,并且似乎不太可能引起擴散。但在歐洲和北美地區,藍眼病與安大略腦炎(一種有神經癥狀、出現嘔吐和消耗性的疾病)易混淆。
臨床癥狀。當該病首次在敏感種豬群中暴發時,最先表現出臨床癥狀是產房的豬群。仔豬出現拱背,被毛粗糙,并突然出現急性神經癥狀;病豬走路困難,并出現肌肉震顫,坐姿異常。部分豬側臥,四肢呈劃槳狀運動,眼球翻轉,流淚。部分仔豬的眼睛流淚,眼皮腫脹,甚至黏連。2周齡內的豬感染癥狀最嚴重,死亡率高達90%。稍大的豬會出現眼睛瞳孔變藍。疾病會在幾周內緩慢自動消失。1月齡或更大年齡的豬感染后癥狀溫和,表現為食欲下降,發熱,打噴嚏和咳嗽,出現神經癥狀,如步態不穩較少見。一些成年豬也表現出眼睛發藍,母豬返情率升高,且會持續6個月,流產和死胎也可能出現;高達40%的公豬表現為睪丸腫大,通常為單側腫大隨后萎縮,并伴隨繁殖力下降。
診斷。在急性暴發時,根據神經癥狀、藍眼、不育和睪丸變化可做出初步懷疑,為進一步確診,需要通過實驗室進行血清學檢測。從腦部組織中分離到病毒也可作為確診依據。除了眼睛變藍,沒有特征性的肉眼變化。
鑒別。有類似臨床癥狀的疾病包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布魯氏菌病,而這些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藍眼病并不完全相同。
防治方案。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采取生物安全措施,能降低豬場感染的風險。當受到感染的豬臨床癥狀消失,則意味著病毒已消失。發生該病時,停止引進后備豬1~2個月有助于控制該病。
2 腫瘤
仔豬多發生腎胚細胞瘤,腎胚細胞瘤出現在腎胚芽細胞上,通常該腫瘤在屠宰時偶爾發現。
青年豬多發生淋巴肉瘤,主要見于年齡較輕的成年后備豬和頭胎母豬。母豬快速失重,藥物治療無效。剖檢時與淋巴結腫脹有關的病變散發于整個胴體。
中年豬多發黑色素瘤,常見于寵物豬,可以通過手術摘除。很多此類腫瘤在很長時間內保持靜態狀態,并不引起任何問題。
老齡豬多發生殖系統腫瘤,近幾年,母豬生殖系統腫瘤的報道越來越多,尤其與闊韌帶和子宮有關的腫瘤,卵巢腫瘤也有報道。陰囊乳頭瘤常見于公豬,但很少引起嚴重問題。
3 豬水皰疹
豬水皰疹與口蹄疫和豬水皰病的臨床癥狀沒有明顯差異,區別是水皰疹病毒只感染豬。從1959年以后,該病就未再發生,但病毒仍存在于一些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中,故有再次感染的風險,因此不能忽視該病再次發生。一旦再次發生,需要采取撲殺政策。該病的重要意義在于臨床癥狀與豬水皰病和口蹄疫比較接近。
來源。豬水皰疹的病原為豬水皰疹病毒,豬水皰疹病毒與豬水皰性口炎病毒一樣,存在于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中。因此,推測該病是由于豬通過食入海產品廢棄料而受到感染,或用人工養殖的海產品喂豬引起。
臨床癥狀。除豬和一些海洋哺乳動物外,豬水皰疹病毒不感染其他動物,包括奶牛、綿羊、山羊。豬水皰疹的癥狀與口蹄疫極為相似,該病與口蹄疫不同是豬場飼養的其他動物不會發生感染。該病可以造成部分哺乳仔豬死亡,除此之外,死亡率很低,生長豬可能表現出衰弱。
診斷。因該病與疑似口蹄疫和豬水皰病的病例癥狀很類似,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
預防控制。目前尚沒有可用的疫苗。美國采用煮熟廚房廢棄食物的策略來預防該病,但無法排除個別飼養員不了解或者故意不執行此策略。因此為了預防該病發生不可以給豬飼喂海產品,飼養員不得將食物帶入豬舍,給飼養員提供一個遠離豬群的用餐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