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部要求培智學校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并將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納入教學體系,智力障礙學生需要接受社會生活適應教育,消除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議,希望對促進培智學校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39-02
  培智學校應以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基礎,促使智力障礙學生成為獨立的公民。培智學校的社會適應教學是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希望通過社會適應教學,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擁有尊嚴、獲得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對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ㄒ唬┥鐣l展的需要
  現在,社會已經邁入現代化發展階段,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明確主體性和發展主動性的人才,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社會適應能力則是上述兩種特性的體現。培智學校想要在新時期,實現突破和發展,就必須進行不斷的調整,以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重視對智力障礙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這是培智學校培養人才基本目標的具象化體現,也是國家和人民群眾賦予培智學校的任務。由此可知,對于培智學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ǘ┲橇φ系K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現狀的要求
  培智學校傳統的教育方式重視補償智力障礙學生的缺陷,卻不重視開發他們的潛能,很少對他們提出自主性的要求,其性質屬于溫室教育,學生很少參加實踐活動,自然不會受到挫折和磨煉。致使大部分智力障礙學生在接受多年教育后,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并無明顯提升,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想要讓他們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滿足社會的要求,必須對他們的能力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重視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育改革的要求
  傳統教育方式無法適用于智力障礙學生的能力培養,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傳統教育方式流于形式,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傳統教育方式手段較為單一,且形式僵化,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傳統教育的弊端在培智學校教育過程中已經逐漸凸顯。在我國,特殊教育一直被常規教育影響。但是智力障礙學生的條件顯然無法與正常學生相比,照搬照抄,很難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研究
 ?。ㄒ唬┩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低年級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對低年級的智力障礙學生來說,年齡較小,生理發育尚未成熟,且生活自理能力極為匱乏。因此,培智學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應該圍繞生活自理能力培養這個基準點,設置社會實踐的內容。培智學??梢栽O置兩個實踐小組,一是自我生活管理小組;二是內務整理小組,而這兩個小組,在社會實踐中的主要對象就是低年級智力障礙學生。
  其次,由于智力障礙學生的特殊性,在實踐中教師應該采用耐心幫扶的教育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如果不對其進行耐心細致地幫扶,很容易發生一些問題。對輕度智力障礙的學生,培智學校最好采取扶放結合的方法,因為這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采取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引導他們完全掌握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示,然后帶領學生分步驟操作。
 ?。ǘ┩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中年級智力障礙學生的勞動能力
  勞動能力是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生今后生活的保障。由于大部分智力障礙學生的腦部存在問題,其運動神經受到影響,反應能力較弱,無法準確完成動作。這部分學生的勞動能力遠低于同年齡的正常學生。為此,培智學校應該將培養學生勞動能力作為基準點,設計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某培智學校就圍繞勞動能力培養這一基準點,設計了清潔校園和爭當保潔員兩項活動。
  (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高年級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技能
  高年級智力障礙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獲取謀生的機會。培智學校應該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高年級學生職業技能,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更大的發展舞臺,學校設計的教育內容應契合社會的需要,為高年級學生進入社會自力更生奠定基礎。學校可以開展商場保安、迎賓禮儀、超市購物、餐飲服務、面點制作、洗車保養、護理按摩、花卉園藝等社會實踐項目,設置校外課程實踐基地,配套校內課程。
  每周設置一定的課時,將學生帶到校外課程實踐基地中參與活動,返校后配套校內課程加以鞏固。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制訂訓練方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培智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建議
  (一)針對學生特點,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國外學者說過:在滿足條件的前提下,任何人都能學會世界上所有可以學習的東西。培智學校在培養學生時應該可以發現,能否滿足條件是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因此,培智學校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并結合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要求,提供相應的幫助條件。
  在實踐教學中,培智學校應該在考慮智商殘疾程度、年齡特征和發展狀態的基礎上,設計智力障礙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計劃。例如,在設計實踐活動時,學校應根據學生的起點,將除草活動作為主要的實踐形式,在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的同時,促使其掌握勞動工具的使用和對雜草的辨別能力。
 ?。ǘ┯脨鄹谢瘜W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大部分智力障礙學生存在著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不會被教師和同學喜歡,通常會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很少主動與其他人進行交流。但是他們對于愛的渴望,遠比其他人強烈。因此,教師要把握這部分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心理溝通的方式,用愛感化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自閉癥學生在培智學校較為常見,這類學生的課堂活躍程度較低,且喜怒無常,他們對于教師視而不見,無法融入教學活動。想要讓這類學生打開心扉,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蛘n堂中發生的某件小事作為切入點,繼而引出話題對學生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與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鳴,最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幫助學生走出自閉的陰影。
 ?。ㄈ╅_展集體活動,增強實踐性
  技能是在實踐中得到的,大部分智力障礙學生由于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很少參加實踐性的活動,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也往往較為簡單,很難對事物進行抽象的概括。為此,培智學校在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時,應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調整培養的方式。例如,培智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校園藝術節和運動會等集體活動,讓全部學生都參與到自我展示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傊?,將實踐活動作為載體,讓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進行和完善。
  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對正常學生來說,較為簡單,通過日常生活和學習即可掌握,而對智力障礙學生來說,則較為困難,需要培智學校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F階段,我國部分培智學校已經意識到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并設計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而為學生邁入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戴若琪.學習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社會適應程度的影響[J].才智,2018,(31).
  [2]張小燕.整合視角下培智學校生活適應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7,(19).
  [3]蔣乃平.對綜合職業能力內涵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1,(10).
  [4]秦啟文,黃希庭.社會技能構成因素及其意義[J].心理學探新,2001,(1).
  [5]陳烈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能力培養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1,(7).
  [6]譚移民,錢景舫.論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1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