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家庭式紀錄電影的影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從中國的電影市場看,近幾年的紀錄電影在院線的放映量與日俱增,伴隨著話題度、宣傳、人們對于紀錄電影的認知改變等因素,紀錄電影的票房有了可觀的變化,隨之而來的紀錄電影的一些缺陷也顯現出來,商業性、藝術性、敘事倫理等問題成為一些討論的話題,本文選取《生活萬歲》和《四個春天》兩部紀錄電影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紀錄電影 旁觀式 親歷式 倫理性
  一、何為紀錄電影
  紀錄電影是為了迎合電影市場,根據商業電影的制作流程以及宣發等過程進入院線的一種紀錄片的“新形勢”,是紀錄片市場化的表現。20世紀20年代,格里爾遜定義紀錄電影是“對現實的創造性處理”,這種處理既可以是對現實的“搬演”,也可以是對現實的“重構”。①筆者認為,紀錄電影是一種紀錄片與故事片相融合的產物。弗拉哈迪拍攝的《北方的納努克》紀錄片中,導演采用了“干預”的手法,紀錄獵殺海象時采用了局部搬演的形式進行呈現。近年來國產紀錄電影呈現的風格是“靜觀式的劇情化處理”?!端膫€春天》講述的正是導演家庭四年的變化,用一部尼康相機記錄著家庭四年的喜怒哀樂;《生活萬歲》則是導演選取生活中的“典型”,根據不同的家庭情況進行靜觀式的記錄,并通過其不同的故事情節進行劇情化的處理。縱觀其中,素材的選用是必然的,素材與藝術之間的差距是技藝,敘事手法則是藝術創作者可以使用的直接技巧。
  二、紀錄電影的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問題
  家庭式紀錄電影在2018年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表現風格,《生活萬歲》屬于旁觀式的家庭紀錄電影,《四個春天》則屬于親歷式的家庭紀錄電影。兩部影片在故事的處理節奏上存在著區別,筆者選用這兩部紀錄電影,探究家庭式紀錄電影的形式表征。親歷式家庭紀錄電影《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以他的父母為記錄對象,講述了四個春節里家庭發生的日常故事。這部紀錄電影的藝術性高于它的商業性,筆者認為,正是因為這部紀錄電影的形式決定了它的藝術性與商業性的走向。面對這部紀錄電影,筆者想用“獨立”一詞去形容,簡單的一個家庭的記錄,卻是這部紀錄電影打動觀眾的關鍵所在。這部電影蘊含了無窮無盡的詩意和力量,它不簡簡單單是這一個家庭的情感表達,折射出來的是中國現存的千萬萬的家庭現狀,它讓那些常年在外奔波的游子停下腳步給家里打一個電話;它讓那些在人生中處于迷茫、抱怨的人們停下腳步看待生命的美好,不要抱怨生活,放下無止盡的欲求,回歸生命的本真。這部紀錄電影沒有讓大家看到過多的現代化的喧囂與復雜,通過對日常生活自然的記錄與正常的敘事邏輯傳遞真情,所以它的藝術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旁觀式紀錄電影《生活萬歲》則選取的是不同的人物家庭,每一個人物家庭猶如一個符號,與親歷式的紀錄電影不同的是,它的五味陳雜需要在不同的符號組合下才能體現出來,而親歷式則在一個大的家庭環境下展現得淋漓盡致。比較來看,《生活萬歲》的商業性意味更加濃厚,電影更多的注重所選取的主人公的獨立故事,從而對這些人物進行包裝與宣傳。
  電影的商業性是基礎,電影的藝術性則是根本,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在當下的電影市場環境中,商業性是創作者秉持受眾為王、用戶至上的原則進行創作,大眾是票房和利益的保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獲得利潤。電影商業性與藝術性的融合,一直是中國當代電影亟待解決的難題。商業價值的挖掘,使得國產電影出現越來越多迎合大眾口味的影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許多影片的藝術創作卻不盡如人意。電影是以藝術為支撐的大眾藝術樣式,是通過商業性來實現它的藝術價值,放棄藝術尺度,商業性也不過是空洞的票房而已;同樣,忽略電影的商業價值,藝術也只會落到曲高和寡的地步。紀錄電影要把握好電影商業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系,即便做不到“名利雙收”,也應以藝術作為本體支撐。
  三、家庭式紀錄電影的敘事探析
  任長箴導演的現實題材紀錄電影《生活萬歲》記錄了十四組普通人的故事,在這十四組人物中可以體會到感動,生活的不易,但十四組符號交織在一起,卻缺乏情節上的關聯性。如果這些人物關系可以相互交織,產生關聯性,對于影片的敘事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渡钊f歲》呈現在觀眾視野面前,所帶來的更多的是一部關于人在困境中奮力生活的電影,沒有設計過的起承轉合、懸念沖突,一切發展都是生活的邏輯,但在表達的過程中,卻透露著導演的一種絕對理想化的情感。導演用非虛構的表達方式呈現在銀幕前,運用第三人稱視角,最大限度地展現著生活的真實,生活的不易,無論處境如何,面對生活都有它的儀式感。靜觀式的劇情化處理是這部電影展現的一大手法,不做主動的深入,拉開與被攝主體的距離,依靠觀眾所具備的背景知識,自主體會影像本身所蘊含的意味。
  陸慶屹導演的紀錄電影《四個春天》就是一部在銀幕上呈現的看見自己、看見父母、看見家庭日常生活的家庭電影。《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的紀錄電影,在影片里,處處感受到了生活的儀式感。影片表現了父母唱歌、做飯、挖野菜、拉二胡、看燕子繞梁等等家庭日常生活,影片給觀眾帶來一種輕松愉悅之感。陸慶屹導演深入生活,通過家庭點點滴滴的故事,主動傳遞給觀眾對于家庭的思念、牽掛以及對生命的敬畏。親歷式的家庭紀錄電影更容易使觀眾走入故事中,并隨之發展牽掛起自己的故事,這是一種敘事的主動性?,F代社會中具體的、日常的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活動也納入到儀式中,這種意義可以傳達給觀眾對于日常生活的行為建構,使之認識自我,構建生活的正常秩序。姐姐慶偉患肺癌去世,鏡頭在表現處理后事時,盡管導演在鏡頭后面的哽咽若隱若現,但并沒有以此引爆觀眾悲傷的情緒,沒有使父母的痛苦淪為廉價的消費。
  四、家庭式紀錄電影的倫理分析
  紀錄電影的拍攝對象是現實世界的人和物,紀錄電影可能產生的現實效應都是紀錄電影觀賞與討論的重點之一,紀錄電影拍攝既然涉及觀點,就涉及價值的取舍,以及傳播價值的過程當中所涉及的倫理和責任。紀錄電影的拍攝不僅是拍攝者對于“知識”或“真實”的追求,更是一種倫理的關系。②   《四個春天》是一部真實的家庭劇。但在家庭劇的背后,面對的是家庭的隱私問題。陸慶屹導演在創作這部紀錄電影的過程中,適度地控制著家庭隱私的“曝光”。陸慶屹導演早早背井離鄉,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能回家看望父母。在策略上,片子的跨度性壓縮了時空秩序,不完整的時間描述、順暢的剪輯讓觀眾忽略掉了家庭式紀錄電影的瑣碎冗長,觀眾并不會深究每一件故事的來龍去脈,觀眾體會更多的是從影片中折射出來的自己所經歷過的故事。在處理姐姐生病以及離開一家人的片段時,導演的鏡頭語言中透露著謹慎和優雅,遵循著中國傳統家庭文化中的“幸福是公開的,痛苦是隱私的”③倫理,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端膫€春天》為紀錄電影在曝光隱私、掀開傷疤、販賣困難的倫理問題上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范。④
  《生活萬歲》這部紀錄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導演保持著相對的客觀性。在故事的組接過程中,導演的二度創作使得這些扁平化的人物符號壓縮在同一時空中,使觀眾消除了時間與空間的隔閡,讓觀眾處在同一個平面內感受情感的變化。紀錄電影始終漂泊在“真實”和“虛構”之間,“真實”自然而然就是導演拍攝過程中所采的素材,而“虛構”則是導演的生活敘事線索,不同時空中的人們面對生活不斷努力奮斗,不向命運低頭,不同維度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增強了紀錄電影的故事性沖突。任長箴導演說過,《生活萬歲》拍了愛情、自尊、信念,拍了記憶、夢想、內傷和外傷,拍了“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生活”⑤。在旁觀式的紀錄電影拍攝過程中,更多的是避免創作者的主觀性,應保持相對的客觀性去記錄所需的素材。
  五、結語
  家庭式紀錄電影是近年中國紀錄電影市場新興的一大主題,創作者關注家庭題材的同時,觀眾們也在關注家庭,關注我們身邊的故事。對于家庭式紀錄電影的紀實手法也出現了許多新鮮的形式。無論哪一種形式,所要表達的都是生活。形式千萬種,題材永不變,邊界即尺度,規矩之內成方圓。
 ?、倮钣?、臧元春子:《邊界問題抑或邊界不是問題——再談真實電影創作手法及其對當下中國紀錄電影創作的現實意義》,《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
  ②饒曙光、劉曉希:《與他者相逢:2016-2017年紀錄電影倫理分析》,《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③④孫紅云:《真實的家庭劇——評紀錄電影(四個春天)》,《當代電影》,2019年第2期。
  ⑤任長箴:《(生活萬歲)到底拍了什么?》,《數碼影像時代》,2018年第6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7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