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間相互作用及其林學意義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對林學研究越來越關注。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不利影響上。對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益影響是小而弱的,僅限于互利共生和一些共生關系。
【關鍵詞】植物間相互作用;林學意義
引言
植物間的相互作用是構建植被群落的重要因素,是群落生態學研究的中心內容之一。早期的生態學理論認為,植物間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群落的結構和組建中都是重要的推動力,但是隨后的研究中競爭的作用受到廣泛的關注,而相互作用只受到很少的關注,甚至在群落構建模型中經常被忽略。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對群落內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經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大量的證據表明正相互作用也是像競爭一樣普遍存在的?;谇懊娴墓ぷ鳎恍┭芯烤C述了相互作用的普遍存在及其機制等,并認為應該把相互作用整合到生態學理論中。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不斷有新的理論和方法加入到相互作用的研究當中,所以有必要重新對其進行綜述。
1植物相互作用研究綜述
1.1資源富集
在資源因子(比如:水分、光照、營養等)限制的環境中,個體之間也可以通過增加水分、光、營養等資源的獲取發生正相互作用。在很多情況下,個體之間會同時通過改善生境和資源富集發生正相互作用。在非脅迫環境下,也發現相鄰的固氮樹種通過營養富集對目標桉樹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光照強、溫度高、養分水分匱乏,這里的植物主要通過遮陰、提高水分或營養獲取來促進其他個體的生長和生存。大多數干旱引起的互利效應都是在截然不同的冠層和亞冠層樹種之間發生的。在沙漠中,脅迫忍耐性高的物種為忍耐性低的物種提供了遮陰,大部分幼苗一般都是在灌木和喬木的下面而不是暴露地帶發現的,因為在灌木下面能夠得到一個更穩定的隔離小環境。Greenlee和Callaway發現在美國蒙大拿州西部的干旱山區草地,禾草在干旱的年份通過遮陰能夠促進芥草的生長,但是在濕潤的年份禾草同芥草之間出現強烈的競爭。在苔原地區,會出現極端的低溫和營養貧乏等脅迫條件。一些植物會通過為其他植物提供遮陰,保護它們免遭啃食和疾病,或者是通過改善微氣候條件為其他植物提供了更溫暖潮濕的生長環境而促進后者的生長。Wipf等在亞北極地區的苔原群落進行了化雪操作和鄰體去除實驗,發現當化雪提前的時候,鄰體對兩個目標植物幼苗的生存、生長和繁殖起到促進作用。
1.2植物材料的生產和釋放方式。
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都有植物間的物質,有7種主要的釋放方式。此外,寶塔樹,柳樹,黃瓜、番茄吐水現象,如吐水也可能包含材料植物之間的彼此,作者注意到寶塔樹森林混合易感污水的疾病,可能會吐水植物材料間接結果,彼此之間互相之間至少與分泌的植物物質被釋放。
1.3植物相互作用的特征。
植物相互作用的特點:選擇性和特異性。有些植物的相互物質只影響一個或多個物種的生長。例如,黑核桃生產的核桃醌抑制了蘋果樹的生長,但對梨樹、桃樹和梅樹的生長沒有抑制作用。濃度的影響,植物間的相互物質在高濃度時對同一植物有抑制作用,在低濃度時有促進作用。例如,從根際土壤中分離出來的植物在高濃度對叔丁基苯甲酸的情況下可以抑制小麥和玉米的根系生長,在低濃度的情況下可以促進生長。植物中物質的復雜成分是各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加性作用,另一種是拮抗作用,第三種是協同作用。除了對植物的影響之外,許多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對動物產生影響。例如,在生長迅速的常綠森林如松樹下種植樟樹可以預防和控制害蟲。
1.4引入有益生物
間接的互利也可以通過傳粉者、寄生植物、菌類、微生物的調節而發生,例如:植物個體通過昆蟲傳粉、繁殖體聚集、改變土壤微生物組成等過程間接促進其他個體的生長繁殖。有的時候,個體之間的水、營養通過地下根接共享而相互促進生長。植物與菌根真菌具有互利共生關系,同時,菌根真菌也會調節植物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植物個體之間會通過資源在菌根真菌網絡的共享而發生正相互作用。以前研究認為寄生植物從寄主植物那里獲取營養,同時對寄主植物產生有害效應?,F在的研究表明,寄生植物也會扮演施利者的角色,它同其他生物(傳粉昆蟲、種子傳播者、草食者和地下的分解者群落)的作用會間接促進寄主和鄰近植物的生長繁殖,例如:寄生植物吸引的動物會促進寄主種子的傳播。
2植物互作對森林的意義
目前,植物互作在林業中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的演替、植物的分布格局、人工的減少等方面。植物間的相互作用是共同的和復雜的,它們的抑制作用與那些作用相似,都是由壓力和資源的競爭利用引起的。它們都會導致植物生長和發芽,或者是壞的,但其機制是不同的,因為生化物質抑制了Interac。由于環境條件的原因,植物與植物之間的脅迫是不適宜的。資源的競爭優勢是一種強大的個人掠奪資源。因此,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應該也可以用來解釋更廣泛的森林現象,以便區分Inter-ac。植物與逆境之間的矛盾與競爭資源的利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或利用它們,以提高林業生產的技術水平。苗圃土地利用率高,周轉快,樹種多,是最容易發生植物互作的地方。雖然許多研究都討論了相互作用在樹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過程中,由于這些研究的基礎和專長,人們往往忽視了對育苗技術和生產技術的研究。
結語
目前,對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株上。除少數先鋒群落外,大多數植物群落類型豐富,有多種優勢種。優勢種,森林群落包括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苔蘚層等。這些植物中的許多會釋放出一種混合的植物材料,使每一種植物都感到困惑。與各種植物材料相互對抗,對抗入侵者,維護系統的穩定性。為森林生態建設和森林資源建設提供理論依據。為了保證生態公益林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有必要進一步研究生態公益林的內部機制。
參考文獻:
[1]江小雷,張衛國,嚴林,等.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對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影響[J].草業學報,2018,13(6):8-13.
[2]張煒平,王根軒.植物鄰體間的正相互作用[J].生態學報,2018,30(19):5371-5380.
[3]陳又清,王紹云.不同寄主植物對云南紫膠蟲自然種群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7,18(4):761-765.
?。ㄗ髡邌挝唬汉邶埥〗椑饬謽I局營林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