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有關顏色習語的翻譯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習語的翻譯一直以來是翻譯家們最頭疼的事,一旦理解有誤,就會鬧出笑話。尤其是有關顏色習語的翻譯更是容易出現翻譯錯誤的一類。因此作為學習者,必須要根據具體的語境進行翻譯,以免望文生義。本文將結合實例與大家一起探討顏色習語的翻譯。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顏色;習語;翻譯
一.引言
英語習語作為一種固定的短語,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繼承或沿襲下來的。顏色由于其繽紛復雜,加之各民族文化的差異,使顏色帶上了民族文化的不同內涵。因此由其構成的相
關習語,在具體的語境下,與其本意相比,更是大相徑庭。要想正確翻譯這些和顏色相關的習語,就必須真正地了解其內在含義。相關顏色的詞語雖然在數量上并不是很多,但顏色詞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承擔著不同的含義。關于顏色的習語千變萬化,因此對于學習者來說,必須清楚的了解每種顏色習語的具體含義,要根據一定的語境、詞義及文化背景進行準確、流暢地翻譯,以免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笑話。
二.功能對等理論
金·奈達在1964年提出了著名的翻譯功能對等理論奈達認為翻譯是語言交際行為,追求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有相應的感受。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奈達對動態對等進行了更加明確地定義: 從語義到語體,在接受語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對等語再現源語信息。從奈達的對等論的角度看,功能翻譯傾向于動態對等或功能對等。奈達指出,翻譯不光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語義對等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對等。它從詞匯對等開始直到全文對等為終止,貫穿于翻譯全過程。這就需要認真、細致地分析廣告中的詞、詞組,短語、句子等同其他語言單位之間存在的語法和語義關系,不僅要考慮它的基本意義,還要考慮它的比喻意義。三.翻譯方法
1.直譯
直譯既能保持原文的結構形式,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語所蘊含的文化含義。即使國與國之間存在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但一些顏色詞在中英兩種語言之間的所指意與語用完全相同,在這種情況下,直譯是最好的翻譯選擇。對于英漢兩種語言中都使用的實物顏色詞,可以采取對等直譯的方式。例如:White House白宮,black humor黑色幽默,blacklist黑名單。這種譯法既保留了源語的意思,同時也保留了語法結構—形容詞加上顏色紫和紅。通過直譯,一些英文表達已經很好地為國人所接受了,已被收錄進中文詞匯,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表達中。
2. 意譯
意譯法,就是重新創造,不拘于原文的用詞、內容以及形式的一種方法。中外兩國由于文化、社會、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許多顏色詞會有不同的指代和隱含意。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即源語中的顏色詞不能找到目標語中相應的顏色詞來進行翻譯。對于那些在一種語言中常用,而在另一種語言中不常用或不使用的實物顏色詞在譯語里面又找不到可以借用表達這種顏色的實物顏色詞,最好采取意譯即使用基本顏色詞的方法。例如:He is green with jealousy. 他醋意大發。中文中“紅男綠女”翻譯成fashionably dressed men and women,才能明確地表達出源語意思,不會造成誤解,且不拘泥于形式,能夠讓讀者很清晰的明白原文的意思。
3. 借譯
在兩種語言中,具有相同的形象、參照意義和結構。通過借譯,目的語讀者可以獲得基本相似的信息和認知。也就是說,雖然字面意思有很大的差別,但是譯文能傳遞出相同的內涵意義,能達到功能對等的目標。例如: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John is always changing his job because the grass always looks greener to him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John總在不停地跳槽,因為這山望著那山高。通過這樣的翻譯方式,翻譯的內容雖然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目標語讀者可以從中可以獲得大致相似的信息和認知,同時也能夠讓讀者了解其相關國家的文化,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三.總結
在中國和西方文化中,和顏色相關的習語數不勝數。有時候,和顏色相關的習語在不同的國家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每一個國家都從不同的方面展現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因此,準確理解和掌握中英文中和顏色相關的習語的意思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文化差異的了解越多,我們在翻譯和顏色有關的英文習語就越準確。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目的在于傳達源語言的意思,并在目的語中傳遞等價值的信息。功能對等包括形式和內容兩方面的對等,翻譯顏色習語時,最主要的是傳達顏色習語自身所蘊含的信息,并盡可能兼顧顏色習語的字面意思。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國家和文化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奈達的功能對等。
參考文獻
[1] 方永德.妙趣橫生英語坊:百變詞匯[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 2003,(2): 213- 217.
[2] 何炳威.容易誤譯的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4): 66- 69.
[3] 胡文仲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