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高職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功能翻譯理論不同于以往常用的翻譯方式,把翻譯定義成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開啟了多元的翻譯標準。而當前高職學生英語翻譯能力較薄弱,現行教材偏重于技巧的培養,導致學生難以把握原文的思維方向。功能翻譯理論作為一種以實現交際為原則的理論,能夠提高學生能力滿足當前社會訴求。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 高職 翻譯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95-02
1.英語翻譯教學在高職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的人才為主,但是長期以來因為生源質量以及教學環境等多方面影響,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具有較大問題。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熱情,積極性較低。而且,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對學習缺乏自信心,從而慢慢的討厭學習英語,害怕學習英語。學生在最初學習英語時就沒有打好基礎,問題長期積攢,導致學習英語的熱情逐漸消磨和興趣降低。并且,高職學生日常中較少應用英語,長時間在單一的文化環境中生活,不能意識到文化差異性。由于缺乏環境的影響和熏陶,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帶有中國色彩,成為“中式英語”。
當前高職英語教材偏重測試的目的,缺乏務實的教材。高職使用的英語翻譯教材難度較大,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相反增加了學習難度,從而使學生的厭學心理更加嚴重。教材使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這樣非但不能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反而會打擊學生自信心,使學生心中充滿挫敗感。
2.功能翻譯理論概述
功能翻譯理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功能翻譯論認為譯本應與原文保持一定聯系,而保持什么樣的聯系則是由希望或者要求譯本實現的功能所決定;而且翻譯必須化解客觀存在的語言和文化障礙。功能翻譯理論的重點在于其注重翻譯的功能性以及及目的性,并且要求修辭與翻譯功能匹配,實現翻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其認為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行為。功能翻譯理論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翻譯的靜態形式,人們從此不再把翻譯看作是靜態的語言現象,而是將翻譯看作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由此可見,將功能翻譯理論應用到高職的實際教學當中,具有巨大的教學價值和教學意義。
3.功能翻譯理論與高職英語教學實際的結合
功能翻譯理論引入到高職的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從當前枯燥的學習的機械翻譯中解脫出來,突破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因為教學任務的限制而進行的翻譯。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科學的應用功能翻譯理論,引導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翻譯方式。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的英語翻譯基礎更牢固,英語翻譯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幫助學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輕松的應對英語翻譯及能力的學習培養。
還要選取合適的教材進行英語教學,選擇與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水平相匹配的英語教材,并且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對教材進行調整。創造出學生滿意的教材,可以滿足學生發展的教材。在課堂后,學生也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鞏固,所以還要配套同步的練習冊。
高職學生對英語的基本功較弱,詞匯量小是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瓶頸,所以要指導學生平時多積累,增加自身詞匯量。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轉換。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因為在閱讀中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大量的新單詞,還可以學會使用技巧,了解語言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翻譯能力一定可以得到大幅提高,英語能力得以進一步的提升。
拓展學生思維也很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傳統課堂的老師用傳統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而這種方式方法的優缺點都十分明顯,所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授學生以漁而不是授學生以魚。注重拓展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挖掘學生自身潛力,更新學生觀念,縮小學生與社會所需人才之間的差距。讓學生與時代接軌,與社會接軌。
4.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改革進程不斷加深加快,經濟發展也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人才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在高職現階段的教學實際中,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翻譯水平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英語翻譯水平,提升其英語翻譯能力是當前教師職責所在。將功能翻譯理論應用于高職教學當中,能夠加強學生翻譯能力,教師也應正確認識并與實際結合,如此功能翻譯理論才能發揮出其巨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曉莉.試論功能翻譯理論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34-36.
[2]田甜.功能翻譯理論在高職高專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17(5):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