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中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公共英語課程是在職業院校中開設的一門課程,因為英語對于我們的就業來說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的基礎語言是漢語,但是僅僅只會自己的母語在如今這個時代是遠遠不夠的,于是英語就變成了我們要努力學習的第二外語。但是在公共英語的課程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本文將主要對老師的職業能力提高和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關探討,希望能夠給有關人士帶來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職業院校 公共英語 職業能力培養
首先我們不可否認開展公共英語這門課程所給學生帶來的優勢有很多,英語是目前國際上的通用語言,職業院校本身就是為了培養出適合社會工作崗位需求的人員,于是公共英語的學習可以讓他們在社會中更加的有競爭力。但是目前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一、傳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抑制了公共英語的課程創新
在過去的英語課程上,我們的老師都是中國人,說著一口中文味道的英語,帶領著學生讀課文、背單詞、背語法,期末考試出一些死記硬背就可以回答出來的試題,學生是無法在這樣的課堂中學會英語的。而且這樣陳舊的教學課堂早已經被我們的社會和時代所拋棄,因為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育出來的學生,根本就達不到目前社會上對于人才的英語需求。[1]
高職院校雖然招收的學生可能文化課的基礎本來就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如果我們的授課老師可以采用最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將其運用到我們的公共英語教學課程上,也許會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對公共英語更加充滿了好奇和學習的動力。高職院校一般培養的學生都是以技能考核為標準,像公共英語這種偏理論的課程重視度不是很高,可是現在這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一直在不斷的上升,如果不能掌握一些其他的技能優勢,對于我們的學生也是很有劣勢的。[2]
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應該再被我們的老師不加思考的運用到課堂上面,而是應該結合時下的創新模式,將原本生硬的課堂變得更加有吸引力,才是我們新時代對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是以學生可以通過期末考試為目標,這樣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也只能是一堆會背單詞和語法的書呆子,拿到殘酷的社會中去,根本沒有巨大的競爭力。公共英語課程的開展的本意,就是希望高職院校的同學能夠在高中或者是初中時沒有學習好英語的同學,可以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去進行二次學習,將自己的個人實力變得更強。
某些老師仍舊抱著傳統的教學理念,沒有把教育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全能型人才作為出發點,導致教育出來的學生看似學習過公共英語這門課程,在實際的運用時,才發覺知識的匱乏和能力的欠缺。目前的社會需要懂英語的人才,我們的學校就應該與時俱進,讓公共英語真正的落實到學生的課程中去,不要讓傳統的思想觀念危害了我們的莘莘學子。
二、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缺少針對性,無法讓公共英語發揮作用
我國在針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政策和文件中曾經提出,打造出企業用人單位真實需要的人才,這才是高職院校的存在意義。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不一定要和普通高校的英語教學設計和課程目標一樣,因為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能夠直接與企業中的某些崗位結合的,而普通高校的學生卻只是在接受了不到四年的大學教育后,自己去社會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所以說高職院校的老師應該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適合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課程目標和教學計劃,才能夠讓公共英語課程的開設真正的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高職院校中,對于如何選擇適合的英語教材,不能夠千篇一律,這樣對于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是沒有太大的作用的。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的不同,為其配備本專業相關的公共英語課程,這樣學生不僅學習到了英語,而且是和自己本專業相關的英語,對于以后的工作競爭和職位晉升都是很有幫助的。某些學生很喜歡自己的專業,自然也就會對英語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老師要不斷的教導他們英語學習的好處,來加深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
三、評價標準不合理,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英語積極性
公共英語的學習課程展開之后,老師應該不定時的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檢查和評價,來不斷的改變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進度。但是由于某些學校的評價標準不合理,僅僅只依靠某次考試的成績就對學生的能力和努力產生了質疑,這樣的評價標準模式下,學生是很難培養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的。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口語能力尤其受到企業招聘單位的青睞。不能夠僅僅因為幾次的考試成績不好,就對學生分層,這是不尊重學生的行為,高職院校應該要努力減少這種行為的發生。學生的自尊心一旦被打壓,在后期就很難恢復起來。
英語的學習其實和漢語還是很相像的,兩者之間都有語法、單詞等的學習,老師可以通過對比漢語學習與英語學習之間的相同部分以及不同部分,讓學生更加清楚的明白英語應該如何學習。如果沒有了解清楚英語學習的方法和精髓,就很難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也就會導致學生的英語成績一塌糊涂。我國針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測試有四、六級考試,但是這也只是一些絕對化的考試,而且只要分數超過425分即可過關,同時在考試的過程中選擇題的部分占比很大,運氣成分也很高。這種實用性不是很強的考試對于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初衷是有差別的。通過這種機械化的考試機制,即使考試通過的學生也不一定就是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高職院校在進行考試評價時,可以參考其他普通高校的考試模式,然后設計出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方案,讓學生的英語能力可以真正的體現出來。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的基本功本來就不是很好,老師在設計考試難度的時候,要盡量以實用性為主,不要搞那些紙上談兵的試題,這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只有新穎、因材施教的考核機制,才能夠最大程度上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當他們真正的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時,再去企業進行工作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結語
在高職院校中,公共英語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就業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少的。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在進行英語學科的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打造出一套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英語課程方案體系,讓公共英語課程的開展,能夠真正的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質的進行提高。
參考文獻
[1]陳三東.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5(4):25-26.
[2]馬曉婷.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J].青海師專學報,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6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