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關于水利工程中灌區節水改造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水利工程作為國家的基本建設項目,是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程。我國一直非常重視灌區節水技術的發展,為其的創新發展投入巨大的精力,取得快速穩定的發展。本文對我國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技術的相關問題展開探討,重點分析節水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技術改造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改造;探析
  一、節水灌溉的含義
  在水資源越來越緊張的時代,單純的灌溉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應用先進的節水技術,提高灌區用水的利用率。與傳統的灌水技術比較,節水灌溉是根據農田水分狀況、地區水情變化、農作物需水規律及當地供水條件,利用工程的、農藝的、生物的和管理措施,合理控制灌溉用水;在保證農作物產量與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適時適量灌溉,減少灌區的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水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灌水技術。節水灌溉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減少灌溉用水量,實質上通過組合運用多種科學、可行的技術措施,提高農作物對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益,降低作物的蒸騰和蒸發,避免無益耗水,在不影響農作物生長、成熟的前提實現減少灌水量。
  二、目前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在灌區節水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灌區存在許多的不利因素,如灌區可用的水量嚴重的不足,基礎的灌溉設備匱乏,改造的進度比較慢等原因,致使我國的農業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以下做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1.灌區可利用水量減少
   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的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增長,而且在一些自然災害和人類不合理的利用水資源的情況下,致使我國一些大型的河流湖泊的可用水量減少了許多,這樣就直接影響了灌水區的水資源供應不足,增加了臨近的農業灌水區的供水壓力,導致了農作物的產量下降的現象。
   2.灌溉的基礎設備較差
   目前投入使用的大型灌溉區都是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建造的,那個時間段的技術和資金的投入力度都不是很大,因此它的實用性和效率性都遠遠的跟不上現在的需求量,在實際作業中,區域面積比較大的灌溉區完全無法做到全面且充分的灌溉,再加上使用年限較久和作業當中的腐蝕中,這些灌溉設備已經無法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3.灌區的改造進度緩慢
   針對這一現象,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灌區節水工作進行改進,但是在大型的水利電力工程中灌區節水的工作比較繁瑣,灌區的施工步驟復雜。所以這個改進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改造的過程中也不能停止供水量,考慮到這些因素,所以延緩了整個改造的進度。
  三、灌區改造技術措施
   1.灌區改造技術
   (1)以渠道襯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為重點
  針對灌區渠系滲漏損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現狀,根據灌區實際,加大渠道的襯砌力度,做好灌區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設置測水量水設施,減少灌水的滲漏損失,杜絕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與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
   (2)以井保豐、井渠結合、井庫聯合調度
  受黃河調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減少、工業與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響,灌區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擠占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因此在灌區發展過程中’府根據區域水資源狀況.按照宜渠則渠、宜井則井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確定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計劃,強化灌區內水資源優化配置,堅持走以井保豐、井渠結合、井庫聯合調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調整,增強調控力度
  絕大部分都是老灌區,都有30a左右的發展歷史。為了用水方便,各鄉鎮、村都想在干渠上開口建閘,獨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農戶也想獨自建閘分水,眾多的分水口門給用水的分配、調度和管理帶來很大困難,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水費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難。為改善灌區渠系布置現狀,增強管理、調控能力,擴大有效灌溉面積.要搞好渠系調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溝、畦尺寸
  土地平整程度是影響地面灌水技術和灌水質量的重要因素,對縮短灌水時間、提高灌水勞動效率和節水增產也有重要作用,灌區改造的過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時應爭取實現激光整平土地。結合土地平整,改長畦為短畦,改寬畦為窄畦,提高灌水均勻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為局部濕潤灌
  局部濕潤灌溉,既能減少土壤蒸發量,也可以提高田間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較好地改善作物根區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層土壤儲水,節水可達30%以上.增產8%左右。
   (6)改進放水方式,發展間歇灌溉
  間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狀推進,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動封閉能力,在土壤表層形成一薄封閉層,加快水流推進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時,間歇灌水流前進距離為連續灌的1~3倍,減少了深層滲漏,提高了灌水均勻度。
   2.發展節水灌溉需要研究的問題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術的研究力度
  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與灌水地區、灌水作物、地質土壤、水文氣象有關,在水資源不充裕地區從灌區均衡受益和保證灌區整體效益最高、實現灌水的經濟最高產量出發,根據作物產量與供水量的關系,研究各種作物的經濟需水量,因時因地分別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樹和珍貴經濟作物灌水技術的研究
  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貴經濟作物的需水規律、不同時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與產量品質的關系等,目前我們了解的還比較少,不僅不利于節約灌溉用水,而且對產品的產量和品質等都有影響,不利于市場上的競爭,因此要加強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術的研究。
   (3)集約化經營
  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我國目前實行的以聯產承包為主體的分散化經營模式,勞動效率低、缺乏規模效益,生產成本高、缺乏市場競爭力,對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要保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村存在的問題,必須研究農村村莊和小城鎮的調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調整合并步伐,既能擴大耕地面積,搞活農村市場,發展農村經濟減少農村勞動力的流動轉移,減輕城市接納農民工的壓力,又有利于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3.因地制宜,按照農村發展實際實行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
   為了進一步加強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農業上的健康有序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將科學合理規劃擺在第一位,認真貫徹農田灌溉因地制宜、重點突出、土地開發科學分期及注重實際效用的原則。站在全局的角度,從長遠發展的方向上做好每一次的決策,嚴格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管理,確保這項新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得到合理的推進。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是技術問題,是工程問題,更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發展及經濟健康增長的問題。節水灌溉技術應從節約國家水資源、切實保障廣大農民受益和實惠為著手點,力爭農民支持,始終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在進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中,要注意技術的改進,也要根據我國農業分布地形,比如山地丘陵地形,井灌區、旱地作業區等,結合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確定采用什么樣的節水灌溉技術,更新什么樣的技術改進。這樣,才能將節水灌溉措施真正落實到農業,遍布到全國每一片耕地。
  結語
  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根據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施工特點,正確處理施工過程中的勞動力、施工資源的調配及施工時間順序上的矛盾,做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參考文獻
  [1]張娟.對交口灌區建設節約型灌區的思考與探索[J].陜西水利,2012(4).
  [2]周福旺.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探討[J].江西建材,2012(6).
  [3]張婧.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技術的改造[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80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