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等成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突出性目標。而從教育實踐上看,小學語文教育目標很大一部分需要靠學生的“語言積累”來完成,因而,教師特別需要重視在教育中對學生的語言積累意識和能力進行培養。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語出《荀子》,意思是說積累泥土塑造成高山,就能夠讓風雨在這處高山上興起,而這句話蘊含的道理就是在學習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能夠實現學習的目標。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語文的學習是展開其他學科的基礎,是形成語文學習能力素養的關鍵時期,因而教師教育的核心也應該是幫助學生培養不斷積累語言的意識和習慣,使其持之以恒,厚積薄發,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
一、從閱讀上積累語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幫助小學生開拓語言學習的視野,積累詞匯量,體會語言表達的技巧。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讀不可。”由此可見閱讀對于人的重要性。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語言“存儲”的階段上,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優秀的語文段落,指導他們掌握精讀和泛讀等閱讀的方法,在閱讀中教會他們獲取到重要的語言信息。
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朗誦式的閱讀對于他們的語言積累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因為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注意力、思維轉換能力等方面還尚未真正成熟,而朗誦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礎上掌握語言的感覺,不斷積累語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主,以課外閱讀為輔,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熟讀課本中的文段,尤其是教材中要求學生熟讀背誦的文章和段落,要引導學生熟讀成誦。每天利用課前十分鐘帶領大家熟讀課本上內容,對于精彩的部分讓大家一起朗誦直至可以背誦出來,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比如說在學習《長城》時,對于長城恢弘氣勢的生動描寫,要求學生不斷朗誦閱讀,那么他們就會積累一定語句來進行生動的描寫,從而積累語言知識。其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自讀課文,并且對學生進行朗誦與閱讀的有效指導。每周抽取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課外的讀物,鼓勵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進行背誦。
此外,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教師都需要指導小學生做好筆記,對于閱讀中出現的比較優美的、經典的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及時抄錄在筆記本上,引導學生不斷復習,這樣學生就會在記憶中掌握自己積累的語言知識,從而形成基本的語言素養。
二、在觀察生活中積累語言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能力?!闭Z文學習離不開特定的語言背景,而生活往往是積累語言知識的最佳素材來源。
引導小學生在觀察生活中積累語言就是引導他們把語文的學習從課堂和教材中走出來,讓他們觀察身邊、感受生活中完成語言的積累。在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多多注意生活中身邊的人常用的成語、諺語和歇后語等,不懂的要查閱字典,記錄在生活觀察記錄本上,也要留意廣告語、標語等,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從中體會到感受生活的樂趣,并且在樂趣中不斷提高積累語言的興趣和意識。
此外,課堂上也可以引導學生多多觀察生活來積累語言,比如說在學習《火燒云》這課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景象的紀錄片或者是圖片,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夕陽、云朵,在交流中幫助學生積累知識,使學生意識到語文其實是存在于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善于從生活中不斷觀察,就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方式。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模擬課本上的故事進行表演或者是講述,在學習中加強他們的語言表達和交流,這有助于豐富語言的積累。
三、從練習寫作中積累語言
小學生語文教學的聽、說、讀都可以在觀察生活和朗讀背誦中得到強化鍛煉,但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還有一部分不能忽視——寫作。寫作不僅僅是積累語言的一種途徑,它更是體現了語言積累和語文學習的目的——語言的運用。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自己在筆記上積累的語言知識進行運用,如利用成語進行造句,或者是模仿一些比較經典的語段來進行寫作練習。在學習《長城》這篇課文時,課文中對長城的描寫十分逼真,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描寫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建筑物,可以先模仿建筑物的整體容貌,再模仿建筑物的特征描寫。運用這種引導方式,小學生就會在寫作的練習中自然而然完成語言知識的積累,同時也掌握了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技巧。
從寫作練習中鍛煉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寫作知識,為學生找到練習寫作的知識遷移點,指導小學生完成語言積累。例如,《七月的天山》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就是由遠及近的寫作手法,啟發學生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仿寫,引導學生注意這個“由遠及近”寫作思路的關鍵詞是什么,那么學生就會在練習寫作中利用這些關鍵詞和語句來完成對某一個事物的寫作。
寫作對于小學四年級的語文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語文教育也應該重視對學生開展寫作練習的指導,讓學生在寫作中不斷積累語言知識,強化語言知識的運用,形成知識積累到知識應用之間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四年級小學生特殊性在于他們已經有了初級語言素養能力,但是亟需進一步提高語言學習的意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從一切可能的手段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意識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閱讀指導、觀察生活指導和語文寫作練習三個角度來讓小學生積累語言,從而為以后的語言素養能力養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玉華.小學生語言積累“三招”[J].基礎教育論壇,2018(30):51-53.
[2]景洪春.重視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與語感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8(07):4-6.
[3]汪玉華.淺談小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的幾個方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08):80-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0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