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音樂聲學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音樂聲學作為聲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邊緣性的學科,兼具音樂和聲學兩門學科知識。在進行聲樂教學時,需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來充分開發學生的發聲器官,使他們在掌握聲學知識的基礎上,來掌握一定的聲樂技巧。本文主要從聲音的三要素頻率、音調及音色,以及聲音的傳播過程出發,探討音樂聲學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音樂聲學;聲樂教學;聲音傳播
  音樂聲學的研究內容主要為音樂聲音的發生、性質、傳播及接收等方面。它將一般性的聲學有效的運用到了音樂領域中,在其中包含著樂律及嗓音聲學方面的知識。研究的對象主要為音樂演奏、創組、欣賞等方面的聲學。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樂聲學的一些具體實踐,希望可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音樂聲學和聲樂概述
  (一)音樂聲學概念
  聲學,從廣義上來講,是闡述不同類型的聲音,并且體現其不同表現方式的一門藝術或者科學。音樂聲學是指在音樂領域中,對于一般性聲學知識的研究,它主要研究的內容為存在于音樂欣賞、音樂創作、音樂演奏、音樂媒體設備運用及音樂廳堂的建設過程中的聲學現象。歌唱聲學是音樂聲學中的一部分,它將科學性的歌唱訓練方式及發聲原理作為研究對象,它作為一門交叉型的學科,在研究歌唱時,主要運用的知識為嗓音聲學和醫學、音樂聲學和心理學。
 ?。ǘ┞晿犯拍?
  聲樂是指作用于人的身體內部的一門音響科學,即利用人聲進行演唱。人體內具有的發聲器官即為聲樂的樂器,即聲帶,其中口、鼻、咽喉等為共鳴器官,呼吸器官為氣管、支氣管、肺等,咬字器官為口、唇、齒、舌等,以上這些器官都是一些彈性較大的軟組織,并且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活動性,在進行運轉時主要依靠機能的調節作用及相互之間的配合作用來實現,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訓練,就無法通過有效控制“樂器”,來提升音樂表現效果。
  二、音樂聲學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ㄒ唬┞曇舻娜齻€重要要素
  1、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Z),它是指在一秒時間內,質點發生位移或者振動的次數。聲音需在頻率的作用下,來經由共振腔進行傳導。當聲音與共振腔具有一致的頻率時,則具有較大的聲音,反之,則聲音減弱。聲道中具有的共振腔為4至5個,也可稱為共振峰。聲道的形狀決定了共振峰的頻率。為了增大聲音的能量,取得均衡的共鳴效果,首先,歌手需正確發音,從而促使共振峰內的泛音,具有較高的能量,提高嗓音的明亮結合度。在聲樂教學時,可通過抬高軟腭或者打哈欠的方式,來使喉頭位置降低,咽腔擴大,從而使發聲通道長度增加,咽喉空間減小,來加強喉口的共鳴效果。
  2、音調。音調是體現頻率高低的。當共鳴腔和聲帶的振動頻率相同時,往往會發生共鳴現象。通常來講,管腔較細短,則聲音就會越高。官腔在粗長的情況下,發出的是較低的聲音,即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較低,音調就越低。在訓練不同學生的聲樂時,需依據具體的音域信息,來采用對應的訓練方式。從生理結構進行分析,聲帶較短時,張力較大,聲帶越薄,基音就越高。在進行音樂演唱時,需依據音樂旋律隨時調整響度大小,這就需歌唱者及時調整發聲情況,通過改變第一共振峰的頻率,使其與基本頻率相似,從而使共振峰發揮的作用,即為使基音具有較大的振幅。聲樂教師在教學時,需時刻提醒學生放松下巴,在發聲之前,對高音進行起音,從而使高音頻率與實際音高相符。
  3、音色。音色,也稱為音質,它主要取決于泛音的強度和數量。泛音的作用,促使音調更具特色,即形成了音色。人的歌唱中包含基音和泛音兩種,是一種復合音。在一般情況下,對音色進行調整時,需通過改善共鳴的方式來進行,即將喉位降低,聲門關閉,各個共振腔經聲音振動后產生共振,在神經傳導的作用,被人們感知并對音色進行調節。因此,在歌唱時,也可依據聲波振動,來確定最佳的共鳴位置,然后在演唱者運用共鳴腔體時,對喉咽腔形態進行改變,從而實現對音色的調節作用。在聲樂教學時,需促使共鳴腔體的各個部分具有一個和諧統一的關系,并通過改善共鳴效果,來保證音色質量,增加歌曲的藝術感染力。
 ?。ǘ┞曇舻膫鞑?
  1、聲音的傳播介質。各種不同音調的聲音,都可在介質中進行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又具有不同的傳播速度,而聲音的傳播速度又與溫度相關。然而,不同的介質又具有不同的音品。在聲樂教學時,聲音通過骨傳導和空氣傳導兩種方式傳遞到人們的耳朵。空氣傳導是指在空氣介質作用下,聲音傳到人的鼓膜而使人產生聽覺。骨傳導所具有的聽覺反應,則主要是聲音經由頜骨或者骨頭傳至人的內耳來產生。由于傳播介質的不同,聲音傳到不同人的耳朵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需采取播放錄音的方式,來加強學習者對聲音的感受,從而使其意識到其中的問題,并為他們選取適宜的聲樂訓練方式。
  2、反射、衍射及折射。聲音在空氣中進行傳播時,與風速、溫度及生源四周的環境密切相關。并且伴隨著這些條件的變化,會出現反射、折射及衍射的現象。人們往往認為聲音經聲道發出后,所做的是一種直線運動,然而事實上,聲音在障礙物的阻礙作用下,大都會產生發射現象,或者由于折射作用而改變運動方向,最終造成了嗓音聲波。因此,在演奏時,不僅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來確定音色,還需加強研究聲音的特性和傳播過程。
  三、結語
  綜上,當前在實際開展聲樂教學和加強聲樂歌唱實踐的過程中,需加大對音樂聲學研究成果的有效運用,從而以此為依據,來更好的開展聲樂教學,并且落實對聲樂知識的研究。依據歌唱藝術和教學經驗來加強對聲樂的理解和教育,能夠充分結合科學和感性體驗兩方面作用,來更好的發揮音樂聲學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懂玉敏.淺析在音樂教育課堂上聲樂教學中的感覺訓練[J].北方文學,2016,07:154.
  [2] 馬磊.在“聲學音響”與“音樂體驗”之間—視域交融在音樂美學與音樂聲樂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19:5-6.
  [3] 李洪亮,蔣偉偉.淺談DiVAS聲音分析模塊在聲樂教學中的輔助性功用[J].大眾文藝,2014,02:2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29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