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吳邦杰

  【摘 要】通過高校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62-01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是對初中數學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途徑。筆者根據多年的從業經驗分析得出,高效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著突出的應用優勢,通過高效課堂的建立,學生可以花費更少的時間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減少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還幫助學生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此外高效課堂的建立還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使得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幫助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得到穩定的進步。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如下:
  一、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還學生課題主體地位
  要想創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就需要教師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時代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如果我們再用以前的方法和眼光看待學生,無疑不會取得好的結果。我們只能以先進的教學理念作為支點,來培養學生各項能力和綜合素質,要徹底改變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或者滿堂灌的數學教學方法,還學生初中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注重自己在數學中的教學方向,要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逆向思維能力當成是教學的重點。教師上課之前需要詳細掌握學生的基礎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以此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訓練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考慮問題的方式,從而能夠創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
  二、靈活運用小組教學,善用探究式教學模式
  當前小組教學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實現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并且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中,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探究式教學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合理引導、適時點撥,因此,教師在課下備課的時候更需要用心,需要將課本內容仔細梳理,找到和預計到課本中的重難點,設計教學方式和找到難點的突破口,能夠有效組織課堂活動使得探究式教學能夠順利科學地進行。在課下教師也可以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來逐層的剖析一節課中的重難點,來探究課中的內容,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假如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夠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創設情境
  1.故事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恰當引入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圖像”時,我就利用《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烏龜和兔子賽跑,一開始,兔子一直遙遙領先,它覺得烏龜肯定追不上來了,于是就在路邊睡起了覺,而烏龜雖然跑得慢,卻始終不放棄,一直努力地奔跑著,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這個故事學生早已耳熟能詳,所以當我把故事情節變成了相應的函數關系時,學生的興趣十分高漲,聽起課來專心致志,課堂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2.游戲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爭強好勝,競爭意識較為強烈。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對于提高學生整體與個體的認知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在教學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我以方程2X+Y=40為例,由一名學生任意給X(或Y)一個值,然后點另外一名學生,說出相應的Y(或X)的值,依次循環,比一比誰算得既快又準。結果表明,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情境遠比枯燥的講解好得多。
  當然,創設情境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爭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恰當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學習效率。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將教學的創意和想法,便捷地創造出來,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再現數學課本各章節的知識框架,實現知識的直觀化,進而在學生頭腦中構建成知識結構圖。同時,也可以多媒體再現復雜的數學模型,尤其是數學幾何當中,物體的立體結構等。這樣,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微課,更加快速的可理解數學中的抽象概念、數學規律等,實現數學課堂生動活潑。
  五、組織學生進行反思與歸納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師對數學知識教授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對新知識的講授,新知識的學習只是對已有知識擴展,只有在原本的數學知識穩固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才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的督促學生對知識進行反思歸納,發現自己對過去知識認識中的錯誤,并及時的進行解決,在長期的反思歸納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之間的相同點,使得學生把學習來的知識形成一個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對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有更為清楚的理解,可運用類比方程組的解,并借此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從而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數學知識,讓其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遷移。此外,還可以通過數軸將不等式組的解集求出,借此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在學生把不等式組的概念熟練掌握了以后,作為教師可讓其運用不等式組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進而實現建模思想的滲透,如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但需注意的是,數學思想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朝夕之間便可完成的,是一個細致且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逐步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滲透,從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反思歸納是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反思歸納,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對知識反思歸納反應出的情況,了解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鄧金旭.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書文摘,2016,(28):370.
  [2]張彩紅.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改革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1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109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