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物理互動式課堂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新物理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通過新穎的課堂設計,讓學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課堂教學模式從“灌輸式”“理論式”“壓迫式”教學法到“啟發式”“案例式”教學法演進到當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與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 中學物理 互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積極有效的互動是物理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然而在目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依然是教師單向“動”的多,師生群體“動”的少;表面形式“動”的多,思維本質“動”的少;學生單方面“動”的多,師生交互“動”的少……表面上課堂氣氛十分熱鬧,但這樣的“動”非但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時甚至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真正有效的互動應建立在學生產生互動需求的基礎上,是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溝通和經驗的提升。學生在互動中不但獲得知識與技能,而且在互動中不斷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1有效互動的基礎——建立平等對話的機制
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是一種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因此,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是有效互動的基礎。對教師而言,上課不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將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從學生的角度去參與各種討論、學習。放下教師的架子,甘心當一名“同學”,就算遇到自己不清楚的問題也不去回避,而是和學生一起尋找答案。教師還應當好一名“優生”和一名“差生”,通過“優生”的作用,在關鍵點引導、點撥學生,通過“差生”的作用去引起爭議、辯論。
2有效互動的沃土——創設自主探究的時空
只有植根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這一沃土上,互動才可能根深葉茂。而探究總是從問題開始,一個好的問題能給人以方向和動力,能讓人產生認知的不平衡,能讓探究者朝著問題所顯示的心理目標努力靠近,那種沒有明確目標的探究是毫無意義的。因此,設計的問題應是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這種問題應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它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做策略的選擇,而不僅僅是對某一具體方法的選擇;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做多種假設與猜測,而不僅僅是按既定程序做一試就靈的驗證。當教師把關鍵性的大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就可以放開手腳盡情地探索,使互動有了空間和迫切的需求。要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時空,我們的體會是:變復習鋪墊為開放式導入,鋪墊太多,有時會削弱問題本身的挑戰性,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變一問一答式的“小步走”為呈現主問題式的“大步走”,問題過細、過窄就缺乏思考價值,限制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還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并力求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即使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也有必要先讓他們“跳一跳”,當他們摘不到“果子”時,教師再設法幫助他們搭“腳手架”,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實踐表明,只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動中,才能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
3有效互動的重要途徑——提高小組活動的質量
合作交流是進行生生互動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小組合作的實際效果往往不是教師所期望的那樣,有時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如在教學“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木板、棉布、砂紙、砝碼、木塊、彈簧測力計。然后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究竟和那些因素有關呢?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分組探究吧?!睅追昼姾?,有的小組就高興地喊出來:“我們發現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之后,小組學生便開始做其他事,并沒有對其他材料進行探究。有的小組因分工不明確,活動效率不高,最后只好草草結束任務。 上述案例,教師在讓學生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材料和活動時空,試圖幫助學生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摩擦力和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然而,由于學生缺乏合作、交流的基礎,導致活動淺嘗輒止,沒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當然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提高小組活動的質量。要提高小組活動的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讓學生明確小組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并且組內要有具體的分工。(2)小組活動前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合作的問題才能有較深層次的認識,才能不斷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并在交流中進行比較、辨別、揚棄。(3)要讓學生思考,在小組內準備發表怎樣的想法或觀點,用什么方式既能表達清楚又能讓別人聽明白;思考自己有什么困惑,怎樣請教組內同學。(4)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與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對話。(5)學會合作后反思與調整,能夠不斷地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準確性,做到修正錯誤,反思想法。做到這些,關鍵在于教師的重視。
4有效互動的保證——發揮教師的價值引領
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正處于發展階段,生活閱歷也不豐富,所以他們的發展常常不能自發完成,這決定了教師是課堂的靈魂。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盡管課堂是動態生成的,但互動的過程必須服從教師課前預設的價值追求(不排除追求過程中的自覺調整與完善),服務于全體學生的多元發展。沒有教師的價值引領,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互動,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會失去方向,成為信馬由韁式的活動。
總之,有效的互動離不開教師的價值引領,教師的引領和點撥,既能保證互動的方向又能催生課堂的動態生成,使課堂教學朝著有效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盛群力.現代教學設計應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彭剛.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18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