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構建互動式小學語文教學環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著重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意義,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體驗,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的說教教學,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適用于當下的語文教學需求。
【關鍵詞】互動式;小組合作;語文課堂
現在的課堂教學,對學生課堂的創新構建發展較為滯后。為此,構建互動課堂,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環境就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構建互動的語文教學環境能夠體現教師引導作用的同時又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語文學習的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互動式課堂可以極大程度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以及進度調整教學方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以及自己的引導地位,能夠極大程度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對其思維發展以及學習興趣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探究、思考、討論以及反思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這樣一來,語文教學環境能夠得到改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學生也能收獲更多,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課堂引導,達成師生互動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學目的為出發點的,因此,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例如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與細節這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難,要實現這個目標,在引導學生教學的過程中里提出如下要求:1.畫一畫相關語句;2.想一想這些語句在表達方面的特點;3.品一品這樣表達的效果。通過問題的引導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引導他們對課文進行思考與把握,在課堂上的一問一答,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轉變教師輸出為相互影響,學生有自主發展空間,學習更加有目標性與成就感。
在這個部分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知道學習不僅僅是把學習內容作為認知的主體,而是要將自己的思維意識真正融入認識的客體。要對自己的學習認知做出客觀的分析,取長補短,不斷地自我激勵、自我調節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靈活的思維意識。
二、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互動
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與小組成員的共同學習中相互依賴、彼此協調、共同承擔課業責任,完成教學活動中的任務來培養他們的團體協作能力,在他人身上發現長處,在小組中展示自己的優勢。針對學生自主學習中普遍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討論等合作形式加以解決。當面對共同目標時,他們認識到合作才是最佳選擇,進而傾向于彼此合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如何讓被動的學生從“要我合作”轉變為“我要合作”的主動合作意識呢?首先是自我需要。在進行小組合作之前,讓每位同學先進性獨立思考,在這次的學習活動中我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需要怎樣的幫助等等,通過這樣的思考讓他們對合作產生一種需求,發自內心渴望合作。其次是的需要。由于有了集體的存在,學生就需要在集體中貢獻他們的力量,需要在小組任務中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同時克服自身的缺陷,不給小組拖后腿。
三、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是進行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下,師生之間才能夠有機會跨過傳統師生之間的隔閡,以一個真誠的態度進行互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思維發散能力以及主動思考能力。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就能讓學生在潛意識里主動探索。同時,我們要順著學生的學習激情適當地添加學習內容,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充,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
四、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都是采用說教、填鴨式教育方式,大量的語言重復輸出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這種教育模式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沒有很好的學習體驗讓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化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體驗知識能夠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成知識的積累。比如在講完一些課文后組織舞臺劇或者是讀書感悟的分享班會,讓學生自主探索課文中的知識,并在游戲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起來。讓學生真正體會課文內容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豐富教學內容
語文本身就是一個知識面十分廣闊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我們應該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單純的讓學生學習記憶考點以高分為目標的學習方式會禁錮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創造能力,不利于長期的學習效率。因此,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對時事熱點進行學習討論、探究,讓他們提出對這些熱點事件的看法和見解,在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積累了生活素材,對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都是一個不錯的鍛煉。
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說教以及單一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教育目標,同時在信息化時代的影響下學生們在課外時間很難靜下心來思考復習課堂上的內容,僅僅靠課堂上的幾十分鐘的教學無法讓學生完全掌握知識點,也不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可以利用互動式課堂的構建,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聯系,在課外也能輕松的對教學知識點進行日常生活滲透,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豐富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提高語文課堂拓展教學的有效性。
七、豐富教學模式的多樣性
當下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模式方面創新改革,一味的說教以及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全面發展,容易固化學生思維,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成為簡單的知識接受機器而不能靈活運用所學,達到知行合一。構建互動式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成果,不僅僅是對語文這一門學科,更是能夠對其他學科教學模式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共同促進教學模式的多樣性發展。
八、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要求我們適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考察學生需要,從源頭解決教學效率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在面臨學習難點時不產生畏懼情緒,用興趣指導他們的學習。同時針對農村教學水平較為落后的現狀,我們更要對其進行積極的構建,為農村的學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也能夠擁有快樂的課堂,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除此之外,教師的評語應該要有新意和鼓勵性,不能夠千篇一律過于官方套話。相信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對成語積累與運用的學習有新的期待,真正地達到在快樂中學習的境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