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數學新課標理念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教師應與時俱進,將新課程教學理念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數學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新課標教學要求的理解,對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為廣大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3-00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013
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得以快速推進。面對這一新形勢,高中數學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陳舊的數學教學方法,學會聆聽學生課堂學習的需求以適應新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新要求,實現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快速推進,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將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對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使學生主動地學習
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對教材教學內容的改革,還是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革。高中數學教師不但需要認真研究新教材,還需要徹底更新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枯燥無味,難度較大,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課堂參與度降低。針對這一情況,首先,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次,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通過你問我答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獨立探究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仔細研讀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與認知規律的問題,避免因問題太難或太簡單,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了等差數列這一知識點后,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家剛剛購買了一輛汽車為20萬元,每年要繳納各種費用為1萬元,另外汽車的維修費用第一年為3000元,第二年為6000元,第三年為9000元,依次成等差數列遞增,那這臺汽車使用多少年報廢最合適?類似問題情境的設置,有利于將學生主動吸引到課堂上來,避免填鴨式教學引起學生厭學心理。
二、注重發展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增強學生數學實踐運用能力
當前,數學知識在當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漸形成數學實踐運用意識。例如,在講授完函數知識后,我為學生假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在實際問題中學會應用函數知識。如: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經營者,你計劃在某地方兩個廣播臺做總時間不超過300分鐘的廣告,廣告費用不超過9萬元,音樂廣播臺的和交通廣播臺的收費標準分別是200元每分鐘和500元每分鐘,假設兩個廣播臺為你的公司所做的每分鐘廣告給公司帶來的收益分別是0.2萬元和0.3萬元,如何分配在兩個電視臺的廣告時間才能獲得最大收益?學生在這一實際應用題中,學會了運用線性規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數學實踐運用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以及應試能力。
三、合理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設備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設備逐漸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趨勢之一。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具有多樣性、交互性、控制性、實時性、信息使用便利性等特點,尤其適合空間幾何、非線性代數等知識的學習。它不但能為學生動態地展示空間幾何的動態變化以及函數運動的規律,還能幫助學生實時地獲取優質的教學資源,攻克學生實際學習中的難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函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動態地展示函數的變化,使學生對于函數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用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完全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可以通過將教學課件拷貝或聽微課等形式繼續進行學習,直到完全掌握知識點。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一些數學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還可以利用微課等形式進行提前預習,自主學習新知識。這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方法,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數學實踐運用能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趙琴.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2017(47).
[2]周艷麗.淺談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J].華章,2011(19).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李智彬(1962.9—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11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