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的方法,通過查閱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的相關文獻資料,并且以山西某一高速公路橋梁薄壁墩施工建設為例,介紹無支架翻模技術的現代施工原理,整理出對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的一些想法與建議,分析出我國應重視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的實用性以及推進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創新技術的環保水平來促進我國土木工程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施工技術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12-0067-03
在最近幾年,我國的土木工程以及建筑施工行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尤其是新技術的出現使得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更具競爭力。新科技的不斷應用不但提高了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效率,還使得建筑的質量進一步提升。
1 當前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特點及現狀
1.1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特點
我國當前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技術不僅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和多元性,而且在施工過程的流動性與全面性中也有所發展。眾所周知,不同的施工技術會帶來差異化的施工效率,更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完成一項完整的土木工程建筑所需要的環節十分眾多,每個環節都有其自身的施工特點與特性,不同的施工環節更是需要不同的施工單位來進行專業化、專門性的施工,因此完成一項完整的土木工程必須會需要多個建筑施工主體來協作完成。
1.2 當前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些成就主要體現在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連續性,也就是說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在一段時期內做到了連續性的產出,這表明了我國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研究方面的巨大進展與非凡成就。其次,我國的土木共工程施工中使用新的施工技術的比率也在持續性的提升(見下圖1)。由圖1的2014年至2018年我國土木工程施工中新技術使用占比折線統計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新技術的比率在不斷上升,直至2018年這個比率已經接近50%,達到了48.3%,這有力的證明了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所取得的實際成就。雖然我國土木工程施工新技術的使用率較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這也說明了我國土木工程建筑項目施工新技術的成果轉化能力取得了較大的提升。
圖1 2014年至2018年我國
土木工程施工中新技術使用占比
1.3 山西某一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建設的技術創新
本工程為山西省省某高速公路橋梁薄壁墩施工建設項目,橋梁全長共996km,橋墩柱的建設的標準統一為墩身截面是6.6m×2.4m的C40型號的混凝土,橋梁全程一共有48座薄壁墩。該高速公路橋梁的建設為東西走向,面臨著地勢落差大,地質結構不同等諸多復雜的情況。為了應對這種復雜的建筑環境,同時考慮到該條高速公路橋梁位于兩省交界處車輛較多,超載現象以及施工場所較為狹小的狀況,將對高速公路橋梁西部地段的1#~15#共28座采用現代創新施工技術——無支架翻模施工技術,對于東部的薄壁墩建設采用支架施工的方式,這樣不僅提高施工質量,而且會使得整體工期縮短。對于1#~15#的施工中每四跨共使用一臺臂長為70m的吊塔,使用每節高1.7m的大塊鋼模進行施工作業。
圖2是無支架翻模的施工示意圖,如圖1所示無支架翻模主要由四大部分構成,包括了施工電梯,直升平臺,載人平臺,模板及支架和吊塔(塔式起重機)。在施工的第一階段中,當第一節和第二節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此時就可以拆除第一節的模板。當第二節模板達到標準后,開始第四、第五節模板的安裝與薄壁墩的澆筑。結合不同施工場地的不同情況給出適應的墩身橫截面的大小以及混凝土的型號。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技術的創新應用,出現了一些列的問題,最為主要的就是技術理論和現場實際的結合問題,突顯了我國現代土木施工技術創新和實際應用之間的矛盾所在。
圖2 薄壁墩工程無支架翻模施工圖
2 新時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
2.1 重視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
我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要走自己的道路,絕對不可以照搬照抄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新型建筑施工技術,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環境擁有著自身的獨特性,與其他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倘若直接使用他國的建筑施工技術很可能會導致由于新技術“水土不服”帶來的施工安全隱患,在上文的案例中,山西省高速路公路橋梁的無支架翻模施工技術建設中,因為,施工技術人員對于創新技術掌握不到位,導致無法快速結合實際,進行設備建設,延誤工期,這就是我們創新人才缺乏的表現。而要走自己的施工技術創新道路就必須重視高精尖土木工程人才的培養。新技術的出現歸根到底是要依靠頂級人才,沒有頂級人才進行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國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難以得到創新性的突破。在近年來,我國的土木工程專業已經由過去的火爆逐漸降溫,選擇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且由于目前的土木工程專業中大部分人員選擇頂層的高端理論研究,卻忽視了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這一具體的操作領域的研究與創新,因此,我國應當大力培育實用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人才,讓其在實地的施工實踐中獲取經驗,并在此實踐的基礎上推進理論上的創新,完成具有施工操作價值的施工技術上的創新。
2.2 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的實用性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本身是一項高度重視操作與實踐的活動,其技術創新也必須擁有高度的可行性與實用性,再加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往往是由多個小的施工環節和施工技術組成,對于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的實用性與可行性要求更加苛刻。但是目前我國的土木工程專業領域更多專注于高端的理論研究,例如對既有建筑案例進行再分析,但是這種分析方法下帶來的創新大多停留于建筑的“整體”層面,對于土木工程實際施工中的種種細節是不加以考慮的,這使得其創新偏離了實用的軌道,無法切實的為各個土木工程建設工地所用。
因此,我國在進行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時,要將技術創新的實用性擺在關鍵位置上,無法實際應用于施工的技術創新是沒有意義的。這也要求我們在進行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之前必須要深入建筑工地,了解建筑工地中的實際情況,再根據這些時期情況來引導技術創新順利進行。
2.3 推進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創新技術的環保水平
在新時期,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的創新必須要緊繃環保這根弦。在近些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一直受到政府與人民的廣泛關注,土木工程作為環保問題的一大重要來源必須要具備高度的環保意識,而這也就要求在進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時必須要注意環保問題,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要注重施工技術的環保,在進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時,要采取環保的施工技術,環保的施工技術主要在于降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污染、粉塵污染以及化學污染,從而實現綠色施工環境的營造。二是注重施工材料的環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需要動用大量的建筑施工材料,這些材料倘若本身的獲取,運輸以及使用過程都會對人體和環境產生危害的話,自然會對整個工程建筑所處環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國在進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的創新時必須從這兩個源頭對污染進行把控,采取綠色環保的施工技術、使用綠色環保的施工原材料,做到最大程度的環境友好,為我國的環保施工貢獻一份力量。
3 結 論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關系到我國土木工程的質量與效率,必須要把握住施工技術創新,提高建設的整體的水平,以此促進我國土木工程建筑項目整體向前發展,為我國土木工程建筑行業貢獻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杜娟,王玉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研究[J].居業,2019,(08):95-96.
[2]高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現狀及創新探究[J].居舍,2019,(20):40.
[3]謝高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新及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19):46-47.
[4]范以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J].居舍,2019,(10):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11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