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房屋建筑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房屋建筑在長時間使用后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老齡化,導致建筑結構強度有所降低,并且容易出現裂縫等問題,需要加固維修。為從根本上有效提高工程整體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將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到工程施工過程中。為此,論文主要分析了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的必要性,并簡要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建筑結構加固施工技術的運用。
關鍵詞:結構加固;房屋建筑;施工運用;技術模式
1 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必要性
1. 1 提高房屋建筑的經濟性
房屋建筑作為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一直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而結構加固技術作為現代化的一種施工技術,在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多元化產業時代背景下,將各種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結構加固技術進行緊密結合,在提高結構加固技術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降低了后期工程的維護成本,極大地提高了建筑行業的經濟效益。
1. 2 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建筑企業的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緊密聯系,而由于某些施工問題或者自然災害的影響,極易導致坍塌事故的發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而結構加固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其不僅從根本上提高了建筑的穩固性和安全性,還極大地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和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最終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 房屋建筑施工中結構加固存在的問題
2.1 設計階段缺乏重視
首先,房屋建筑的整體結構是由工程設計方案決定的,而工程設計人員需要結合項目要求和當地環境特點來制訂科學的設計方案。但是,目前部分地區房屋建筑工程的設計團隊雖然很重視結構穩定性,但在設計階段,缺乏利用加固技術提升結構穩定性的意識。例如,部分設計人員僅僅通過分析房屋結構荷載強度,然后平衡房屋不同位置承重來進行設計。相對單一的設計思路和對房屋結構加固工作不夠重視,導致房屋建筑工程設計圖本身存在安全隱患。
2.2 抗震結構設計不合理
隨著全球各個地區地質活動加劇,地震等自然災害成為威脅房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一些房屋建筑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未能對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引起足夠重視,導致建筑本身結構雖然承載能力較強,但不具備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工業、商業建筑涉及大型機械設備的運行使用,其產生的震動對建筑結構穩定性也有一定影響,如果建筑結構設計及施工時沒有考慮這些因素,也容易留下極大安全隱患。
2.3 施工人員專業素養不足
傳統房屋建設施工環境下,施工人員往往僅具備基礎的施工工藝技術,而缺乏對建筑結構穩定和強度方面的認知。施工人員專業素養不足,直接導致新建房屋的結構加固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在舊房加固施工中,也無法制訂更合適的加固方案。尤其是在當前時代條件下,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使不同結構形態的建筑大量出現,而專業素養水平的不足,導致施工人員無法靈活應對不同結構特點建筑的結構加固需求。
3 結構加固技術的具體應用
例如,鄭州國際投資大廈是一棟90年代中期建成的十層框架式結構,建筑物平面尺寸長47m,寬24.1m,建筑面積為8851.7m2,高度為31.5m,由于該車大廈原結構質量比較差,在結構的一些主要受力構件部位發現有較多蜂窩和麻面等缺陷,于是對該大廈進行了柱的加固,以及新增電梯井周邊的構件加固。如圖所示為對該大廈的柱的加固圖紙。
3.1 加固孔定位
不少施工建設選擇結構加固,要求人員首先根據施工現場鋼筋孔的線和定位,選擇施工方法,綜合確定準確結構鋼筋的鋼筋孔的接入點,采用鋼筋孔的布置和定位法,繪制鋼筋孔的直徑,并制定出相應的防線,以便提供參考數據,確保后續工作能夠有序開展,讓定位檢測工作更容易。
3.2 加固孔鉆孔
首先,控制鋼筋孔的深度為其直徑的 20 倍以上,保持孔徑在鋼筋的 6mm以上,這是開展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步驟,不允許數據的誤差。二是確保人員嚴格規范操作,以及遵守機械設備的標準化工作,防止發生因設備不當操作造成的質量問題。應及時發現并解決鉆孔過程中的鋼筋過密,可以選擇通過改變鉆孔方位和加固鋼結構達到目的。
3.3 加固孔清孔
鋼筋孔的清理是鉆孔的最后一步,施工的質量關乎整個結構的加固質量情況。人們經常會使用吹風機和壓縮空氣機來吹灰。而對于那些不易清洗的部位,一般可以選擇用刷子,既可以實現孔外的干燥,減少該部位由于受潮而造成的鋼筋孔損傷。還可以在清孔后,用棉料堵住鋼筋孔,防止雜質侵入。
3.4 鋼筋焊接
從中心位置開始進行鋼筋焊接工作,并在兩側同時開展,焊接過程需要做好處理對接接頭的工作,避免連接不良問題產生,焊完后應妥善處理殘余物。及時做好釋放焊接應力,避免出現焊接應力造成生產的鋼筋不符合要求。
3.5 鋼筋的預處理
工程中作用結構加固技術需要嚴格把握各項鋼筋的加工環節。第一,嚴格控制結構加固技術所需要的材料選擇和規范。應該確保鋼筋的間距維持在 35d 范圍內,同時保證鋼筋搭接長度為 20d 范圍內,確保 20d 的植筋錨固長。第二,做好這個環節的施工,需要保證高效率,就務必做好鋼筋體表的除銹工作。尤其應該重點清除那些植埋與焊接點的鐵銹,應該清理到浮繡下面呈現出銀色的部分。那些難以有效清除的表面的油污情況,一般選擇加入丙酮,能夠更好的清除。如果需要還可以選擇借助鋼絲刷來徹底清除比較頑固的表面污漬。在清除鐵銹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如果銹蝕過深就可以考慮做好適當的調整,并且有必要的替換,避免后續出現質量隱患。
3.6 加固孔灌膠
在開展拌膠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各種施工細節的嚴格管理工作。原因在于整個結構加固技術的施工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而開展灌注膠工作更是其中要求比較嚴格的環節。因此,任何施工點都要嚴格管理,并遵循規范的工作流程,還需要在過程中選擇適合的精密天平測量計算需要的結構膠材料,務必保證各種材料的質量,準確計算材料的粘度及固化劑用量,在進行攪拌時,也應該確保動作連貫,操作均勻,嚴格符合攪拌機的要求強度,時刻關注膠量與機械體積,的,一般維持在 8:10。同時,由于加固孔直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各自的要求孔深也有所不同,因而也可能出現部分細節偏差。所以,在完成灌膠工作時,應該嚴格遵循的原則如下 : 第一,清潔度要求,灌膠工作應該重視防止出現施工環境的污染,避免施工地區的雜質及水分。第二,操作連續性。灌膠工作的開展要求保持一定的連續,注意根據使用方法與使用量操作,保證施工工序的連續性。第三,流程的動態性。由于不同的加固孔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施工人員應該充分考慮不同的深度和直徑,根據實際,嚴格操作,保證流程系統連續,以更好地提升整個工作的建設質量,過程需要以動態手段提高效率,加強結構加固的安全穩定,保證后續工作順利。
4 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筑工程項目規模和項目建設數量在不斷增加,同時,人們對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從根本上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將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到施工過程中,對提高項目工程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志飛,周海洋,徐濤濤.結構加固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15):171~172.
[2] 楊健林,徐海華,劉元霞.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及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9):1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211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