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張德明:半個身軀支撐一個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江蘇省海安縣殘聯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筆者來到隆政鎮聯合村,采訪了40歲的殘疾農民張德明。
  張德明18歲初中畢業后,跟隨當地工程隊到省城南京做焊點工。他不知疲倦地和工友們一起奮戰在一幢一幢大廈的建筑工地上。
  1987年10月的一天,在南京珠江路一大廈建筑工地上,他從早上6點一直工作到下午4點,正準備休息,接到通知要他加班,他又到工地繼續燒電焊,直干到晚上10點。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接著,他又被推醒。要去工地開攪拌機崗位代一會兒班。就這樣,張德明又很不情愿地去“加班”了。
  不幸就在那個時候光顧了他。迷糊中,他感覺到自己的左褲管被卷進了攪拌機的鋼絲繩,他本能用左手去拉左腿――7天7夜后,他在省人民醫院病床上醒來,才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改變。盡管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但他的左膀至肩部、左腿至股部,都沒了。
  張德明哭得天暈地轉,但他哭不回他的腿,哭不回他的臂膀。
  從此,一個血氣方剛、頂天立地的壯小伙,變成了一個不能走路、單腿只手的重度殘疾人。4個月之后,張德明離開了工程隊,回到老家。
  肢體的殘疾給張德明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他看不到希望,躺在蘆葦鋪上整日以淚洗面,他怨、他恨,他想到了破罐子破甩,甚至想到了死……
  經過父母親和鄰居苦口婆心的勸慰,望著年邁雙親的滿面愁容。他漸漸地回心轉意。在父母親的幫助下,張德明在離村小學僅200米遠的家里開辦了雜貨店,方便了村民和學生。進一次貨,他要來回20多公里,來回只得請人送。但是能有收入,對張德明來說,再苦再累也值了。慢慢地,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
  然而,好景不長,1989年,他長期患病的父親離開人世,給這個剛剛恢復生機的家又帶來了陰影。張德明只得和老母親相依為命了。其間,經親戚朋友介紹,一個四川妹子沖破家庭的束縛不遠千里來到聯合村。當她看到了一個“自重、自強、自立”的殘疾小伙時,她心動了,決心與張德明喜結良緣,相伴一生。妻子的到來,才真正為張德明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
  第二年,孩子的出世更為張德明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后來,他和妻子毅然決定放棄做雜貨的買賣,攬下了為附近學校做早點的活。每天,他和妻子起早貪黑蒸饅頭。為了面粉發酵,他只手捶打。黃豆大的汗珠從他臉頰流下,晚上睡覺時胳膊經常會劇烈疼痛,張德明咬緊牙關忍了。他知道,要堅強,要奮斗,為了這個家。
  幾年前,張德明在縣、鎮、村三級殘聯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投入幾萬元興辦養豬場。他告訴筆者,妻子在鎮辦廠上班,母親年歲已高,養豬的活兒都是他一人承擔。怎么配飼料,什么樣的豬子有病,市場行情怎樣等等,有了養豬經驗的張德明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他家每年都有百頭肥豬出欄。
  就是這樣,張德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自己半個身軀支撐起這個家。
  張德明漸漸地有了些名聲。省、市殘聯有關領導都到他家看望他,再次給了他莫大的力量和鼓舞。
  過上殷實生活的張德明始終沒忘記黨和政府給予的溫暖,他力所能及地回報周圍鄉鄰。哪家豬有病,鄰居一叫他準到,哪家因貧困買不起苗豬,他就支持奉送。截至目前,他已免費支持同村殘疾人苗豬30多頭。
  張德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殘疾農民自強自立和回報社會的佳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786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