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皮影戲與敬家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賈紅杏
一、皮影戲與甘肅環縣的道情皮影戲
皮影戲屬于傀儡戲的一種,也是中國古老的劇種之三。皮影戲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驢皮或牛皮經過硝制刮平,根據劇中的角色和襯景的設計,進行雕簇、敷色、熨平、裝訂,在藝人的操縱下,靠燈光的透射,將影人映現到屏幕上(俗稱亮子)。隨著樂器伴奏、唱腔配合和挑線者的舞動,便成為“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意趣盎然的活動藝術形象了。千百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道情皮影戲就是其中之一。
甘肅環縣道情皮影戲的起源要從環縣的興隆山說起。明末清初,環縣北部絕大多數人信仰道教。每逢興隆山廟會,這里便香煙繚繞、樂鼓不息,善男信女和各方游客云集于此,大量的長住道士和云游道士也來這里唱經傳道。當地的道情藝人為使道情故事更加形象生動、直觀達意,便逐漸將當時流傳的皮影引人道情,在興隆山廟會演出。在廟會敬神祭祖唱神戲之時,當地民間藝人又捕捉到了道情的曲牌曲調特點,模仿“陰陽”、“法師”誦經超度和祭祀神靈的部分動作,將道情說唱融入了皮影。久而久之,皮影和道情二者達到了絕妙完美的結合,形成了傳統的道情皮影戲。
解長春是環縣道情皮影戲的開創者。明末清初,他為了滿足當地人們對皮影戲的要求,對唱腔、樂器進行改革、創新,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環縣道情藝術。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道情皮影戲班敞家班就是師承于皮影大師解長春。
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敬家皮影戲班子
敬乃梁是解長春四大弟子之一,是敬家班子的創始人。
敬乃梁大約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民國10年(1021),享年49歲。原籍環縣城北20里的涼水灣,后隨父敬建功遷居環城鎮關峽,1920年再與四弟乃棟等家小遷居縣城西南百里的合道鄉陳旗塬北畔,即今天的敬家莊。
敬乃梁的父親敬建功和三叔敬建業是晚清的貢生,很受人們敬重。敬乃梁聰明好學,在年輕一代也算是一位有文化的嬌嬌者。他生性極好演藝,年僅20歲,就竟然背著父親拜解長春為師。憑藉其優良的文化素養和勤奮好學的精神,沒兩年敬乃梁便升為司鼓,成為解長春最倚重的弟子。由于他對皮影戲有很好的悟性和記性,只要聽師傅唱一遍,他就能把全本戲的唱詞和道白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師傅稱他是天生的戲子。他很快就做了前臺,聲名嶄播。1903年,在敬乃梁學成后,解長春忍痛割愛,送其一副箱具允其謝師,敬家班子遂正式創建。
初期的敬家班主要人員有敬乃梁、敬乃棟、敬熙盛(鰲五子)、敬熙成等。敬乃梁以其純熟的技藝和唱功,嚴教子侄,使敬家班子建班就享有很高的聲譽,唱紅了環江兩岸,還幾次北上寧王爺府演出,成了解長春之后的名班。人稱敬乃梁是“飽學之才”,較好的文化素養,使他能將傳統劇本和音樂作進一步的研究和處理。這種對藝術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大膽改革創新的進取作風,一直影響著敬家班的后來。敬乃梁過世后,四弟敬乃棟成了敬家班的第二代掌門人。
敬乃棟(1884―1942)的敬家班子中有敬廷璽、敬熙瑞及他姓弟子王有珍、黃秉信、王俊邦等。敬乃棟請寧縣喬線匠制作成敬家班第二套箱具并組建了敬家二班,又招弟子馬占川等,使敬家班的規??涨皵U大。1942年農歷正月十三,敬乃棟病故,享年59歲,其嫡孫敬廷璽成為敬家第三代世襲藝人。敬廷璽年僅十多歲就已唱紅了縣西南的大深溝。
敬廷璽小名元兒,生于1923年10月25日,卒于1986年10月27日。環縣道情皮影戲敬家班自敬乃梁創建以來40年間,“元兒”時期是它的極盛時期。敬廷璽對道情皮影戲劇有著先天的悟性和執著的追求精神。敬乃棟是他的親爺爺,更是他的嚴師,年僅十二三歲的他就能夠站在小木斗上坐前臺唱“吃本”戲。因年紀太小,人們直呼其小名元兒,于是“元兒”便成了他的藝名。敬廷璽繼承了他爺爺輩的大膽的改革精神,對傳統劇目中一些音樂、唱腔、動作設計作了必要的調整和改進,受到了觀眾和同道的贊譽。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他還創作了現代劇目和傳統劇目。敬廷璽可演100多本劇目 (折)。所以說敬廷璽是環縣道情皮影藝人中演出、創作、改革和上演現代戲的功臣和首創者,他的可貴的實踐活動為后來環縣道情搬上大舞臺積累了經驗,開辟了道路。但不幸的是,1986年10月,敬廷璽于深夜誤跌枯井,再未生還,終年64歲。甘肅省文化廳、省音協、省隴劇團、地區文化界及縣文化單位均發出唁電或派人致祭,對這位為繼承發展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做出卓越貢獻的一代農民藝術家,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惋惜。
敬廷璽的次子敬登岐和堂弟敬廷孝是敬家班的第四代傳人。敬登岐生于1950年,11歲隨父學藝,專攻文舞樂伴奏,尤長于四弦和大、小嗩吶及墨笛。他出身于道情世家,在父親嚴教之下,十多歲就聞名于環縣道情演藝界和廣大群眾中。他熟練的識譜能力,使他的演奏達到了專業水平。他秉承先輩改革精神,其演奏既保持了老道情的韻味,又使人們耳目一新。從上世紀70年代起,他多次參加了省、地調演活動并獲獎。
敬家第五代演藝人才以敬廷璽的幼子敬登琨及侄子登軍、登恒、登發等為主,至今活躍在縣西南及北部山區。
目前,以敬廷孝為主的一班的箱子已殘缺不全,所剩無幾,再無力組建自己的班子,只好客串于別的戲班中。而以敬登岐為主的一班的箱子里的皮影已全部換成了新的。所剩的幾張老皮影已不能使用。由于敬登岐拉了一手好四弦,經常被請往縣里或別的戲班去客串,現班子由其弟敬登琨為主,在班中任前臺主唱。這個班子現在都是敬家本家人。敬家這兩個班子有時也會聚在一起參加表演。
敬家班的道情皮影戲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樂器伴奏獨具一格,尤其是敬登岐的四弦更是一絕,是道情皮影戲的靈魂??傊?,敬家班子是一個非常精彩的道情皮影班子。
道情皮影藝術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的一部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傳承,并使其發揚光大。
(責編 穆雯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82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