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易班應用與問題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耙装唷弊鳛橐粋€承載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的網絡互動社區在全國高校全面推行,平臺廣泛應用于高校思想價值引領、教學科研、校園日常管理、網絡輿情監控等各領域,本文系統梳理了易班在高校中的應用、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擬解決的途徑,以期為后期高校易班建設提供思路。
【關鍵詞】易班;應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6-024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106
大學生已經成為“網上的一代”,他們的生活學習、思想道德都與網絡息息相關,然而我國缺乏一個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統領作用的平臺,在這種情況下易班應運而生。易班(E-class,網絡班級)是一個提供思想教育、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實名制綜合性互動平臺,融合了論壇、社交網絡、微博、博客、手機應用和即時通訊等應用,包含校園應用、新聞、通訊錄、相冊、互動社區、論壇、網盤等豐富內容。2007年易班產生并試點于上海,后推廣到福建,興盛于廣西,燎原到全國。截止2017年底,全國26省市自治區共787所學校共建易班,注冊認證人數達750余萬,日均瀏覽量1000萬人次。[1]
1 易班的應用
易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國際中具有獨創性,平臺自推廣以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教學科研、大學生日常管理、網絡輿情監控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取得較好效果。
1.1 思想價值引領
易班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網絡主陣地,是傳統思政教育的有效補充和延伸,結合國內外事件,與網絡發生聯系,既可以開展顯性的思政教育,又可以發揮隱性教育作用,有效引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抓住服務群體特征,通過理論教育、實踐教育、道德示范和情感關注等內容,采用課前課后、線上線下互動相結合的方式推進高校思政工作。[2]張力結合現代認知信息加工理論,提出“多時空、多領域、動態化的全環境”思政教育模式,通過向大學生輸入匹配的思想教育信息,經學生加工,培育出具有德育情懷的大學生并使之思政教育大環境中的一份子,影響著線上線下的下一個輸入環節,從而形成一個閉環系統。他還認為,以思政理論課堂為主體的線下教育傳授學生系統的思想理論體系,以易班平臺為主體的線上教育打破學生、師生、學校之間的邊界開展互動式交流,增強思政工作的情感滲透。[3]楊婷從網絡思政、思政課堂、黨團在線等探索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育人功能模式。[4]福建醫科大學通過易班推送最新時政熱點、專業最新前沿,分享榜樣事跡,開展易班“三下鄉”活動, 吸引學生線上線下活動,學生們收獲頗豐,實踐育人成效顯著。[5]但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學校還要注重意見領袖的選拔和培養,有效設計、整合思想教育資源,豐富易班內容。[6]
1.2 教學科研
易班平臺中海量數據能提供教學教研新思路,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教研的頂層設計,平臺以師生需求為導向,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被廣泛應用于多種學科教學教研中,易班工作者和教學一線教師積極探索通過課堂資源整合歸類、精品課程分享、平臺在線答疑考試、線上布置作業、提供網盤儲存工具等方式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易班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既可以整合教學資源,又可以激發師生熱情,加強師生之間互動。[7]西華大學采用將課程內容納入易班建設中,師生共進易班,教師上傳教學大綱、授課課件、教案和題庫、專業書目、最新學術成果,專業前沿信息等,學生也可以分享學習資料和心得,與教師共建課程。[8]重慶大學易班開設新生專題網站,85的新生在入學前學習入學教育課程,點擊量近50000人次;通過易班組織思政教學課程網絡測驗,共52622人次參與。平臺自產生以來,為廣大師生提供不少教研思路和訊息,在中國知網中可查找到以易班為主題的文章有636篇,易班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于易班平臺所開展的各類應用研究和模式探索,如實行思政教育實踐研究、開展黨建工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網絡班級建設等;二是對易班推廣和用戶參與度的調查、影響因素和實施策略的研究。
1.3 日常事務管理
將學校日常事務管理融入易班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平臺建設初期。易班秉承“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需求”的原則向師生提供服務,具有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特性。易班通過接駁學校原有的信息化系統如教務系統、學工系統、圖書館等,推動校園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提供生活服務、學校管理、校園學習、資源共享和交流、求職指導等服務。學校利用平臺開展心理測試、普及政策法規和安全教育、管理輔導員隊伍等,從學校層面加強師生與易班的緊密程度。校園管理以班級管理為基礎,大學班級缺乏固定活動場所,易班提供了班級成員生活、學習交流的固定網絡場所,有利于班級文化建設,增強集體意識和歸屬感,師生借助平臺發布事務通知、征求意見、資源共享、交流互動、開展活動等,有效提高學生事務管理的時效性和透明性,錘煉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1.4 網絡輿情監控
中國網民數量龐大并持續攀升,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受到挑戰,出現“去中心化”特點。人人皆有可能是參與和傳播訊息的自媒體人物。高校作為人才聚集之地,容易通過互聯網傳播對事件、熱點和焦點問題所持的觀點、態度和意見,從而形成網絡輿情。易班作為行政部門主推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管理的實名制社交平臺,廣大師生在網站查閱信息、互動交流,線上的海量數據為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和引導提供了重要途徑,能有效地提高服務師生的針對性,提高易班平臺建設水平。[9]易班通過推出全網的、專項的輿情分析系統及校園思政風向標系統等來了解、掌握大學生行為和思想動態,實現高效監測,有效管理。[3]張建利等認為要注重平臺數據收集和分析研判,讓正面積極的多層次觀點及時發聲,有效發揮網絡平臺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作用。[10] 2 存在的問題
易班自推廣以來,應用范圍相當廣泛,但也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影響易班建設和深度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易班工作目標不明確,管理體系建構不清晰,缺乏上行下效的標準,往往工作流于形式。二是易班資源的分享機制、法律機制還有待健全,如易班信息的真實性、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網絡失范行為等問題。三是易班與高校原有系統接駁問題,系統之間不兼容和學校部門、師生對新舊系統接駁的排斥等都會影響易班的推進。四是易班較其他網絡平臺相對滯后,面對師生用戶的需求不斷更新,易班使用體驗不佳;易班用戶粘性不強和影響力有待加強等。[11]
3 對策研究
3.1 明確定位,制度保駕護航
堅定易班建設的初衷,明確定位,處理好平臺建設任務中的輕重關系,找到與其他社交網站的不同之處,力爭核心競爭力。制定易班相關規章制度,一方面規劃建設總思路,指導、推動具體工作開展,另一方面從法律政策上規范網絡行為。
3.2 建立團隊,形成工作合力
易班需要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形成一支合力的專門機構。團隊從縱向上是國家、?。ㄊ校?、學校層面的易班領導機構,從橫向上看,是建立適應環境、堅定理想信念,善于網絡管理,能準確研判網絡輿情,制定匹配的主題議題、引導網絡輿論的管理隊伍,是軟硬件技術開放、升級能力強,善于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技術隊伍。
3.3 整合資源,提升用戶粘性
從國家層面打造優質教育資源庫,各高校共建,資源共享平臺;學校將教育資源、管理服務資源與易班融合,把握好網絡和網絡群體特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深挖與師生興趣點匹配的內容,實現精準推送、發布,促進易班內容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創新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剛性需要和平臺吸引力雙重保障聚集人氣,增加用戶高頻使用行為。
3.4 建立評價機制,激發廣大師生積極性
師生工作中或平臺互動中價值體驗是激勵用戶積極性的重要方面。建立評價激勵體系,體現工作任務、考核獎懲、晉升淘汰等內容,鼓勵師生參與、傳播網絡文化。對易班建設成功案例進行推廣,對易班學生骨干進行表彰,創建一批示范團隊,充分發揮易班的示范帶頭作用。[12-14]
4 反思
易班作為一個由政府主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互動社區平臺,各省高校爭相入駐易班,也吸引來眾多研究者摸索平臺應用模式和探討平臺搭建的方法,但目前關于易班的研究局限于現狀描述、實證分析,缺乏基于數據調查的學術論文研究,也亟待更多的理論研究作為后備支撐。
平臺在建設推廣之初,模仿比原創更為重要。易班雖然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但平臺建設實踐的過程仍像“摸著石頭過河”,缺乏上行下效的標準或典范,缺乏一套成熟的操作性指南,查閱到的經驗分享也僅是局限于某一項活動或體現易班某一項功能。因此,廣泛調研、拓寬和加深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形成系統、完整的具有指導性價值的理論體系和綱領性指南是易班能夠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趙精華,杜成煜."微時代"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基于易班網的實踐與思考[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17(3):46-48.
[2]崔海英.易班是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網絡主陣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2):90-91.
[3]張力.基于“易班”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構建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7.
[4]楊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7.
[5]黃鴻峰,莊端,張錦雀.盧友光.易班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效及優化路徑—以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為例[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4):9-12。
[6]譚來興.論“易班”園地的構建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2:73-76.
[7]馮永泰,王釗,陳曦.高校易班與教學的良性互動[J].中國大學教學,2014(5):67-69.
[8]李韻.基于易班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成都:西華大學,2018.
[9]王莉.基于易班的高校網絡輿情監控重點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30-32.
[10]張建利,李羽佳.基于易班平臺的高校網絡輿情事件化解與引導機制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09).
[11]陳華棟.“易班”:Web2.0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11:81-85.
[12]薛云云,朱建征.網絡社區時代易班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5(9):84-87.
[13]邊慧敏,王小林,張力.依托易班創新開展新時期網絡思政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5(1):20-23.
[14]吳家銘,基于易班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供給側改革研究—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J].教育評論,2016(12):94-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9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