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田徑課為其中較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同時田徑課程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實現身體素質的提高,進而使大學生運動能力得到較大程度增強。但目前我國高校內部田徑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多以負荷訓練為主,此教學模式不但較大程度上限制學生發展,還為學生帶來一定身體負擔。針對于此,本文對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解決策略。
  關鍵詞:田徑教學  高校  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061-02
  田徑教學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心理及身體素質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逐漸朝向健康穩定方向發展。但就目前我國形式分析,依然有部分高校處于傳統田徑教學模式,進而導致田徑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出現諸多問題,為實現田徑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高,必須及時針對此模式進行改革及優化,如此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1  高校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結構單一,教學內容枯燥
  據可靠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內部學生,對于田徑項目皆存在抵觸及厭煩等情緒,導致此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為課程內容過于枯燥乏味。田徑課程在學生入校后為必修課程,而在學生處于大二階段時,此課程則被更改為選修課程,此現象使得許多學生在進行選修課的選擇時,并未將田徑課程列入選擇范圍內,長此以往導致此課程逐漸趨向于掛名,無法落實于實際教學中。而導致學生抵觸田徑課程的主要原因,即為課程結構過于單一,且課程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及乏味,在高校田徑課程實際教學中,大多教師主要以重復性運動以及身體訓練為主,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激發。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并未對學生進行田徑文化的教學,此現象導致學生無法了解田徑的文化內涵,并且無法切實感受到田徑的魅力,從而對此課程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1.2 教學理念過于傳統,缺乏教學創新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加大對于身體素質的關注度,為實現身體素質的提高,人們開始有意識的進行相關活動,而此活動即為體育運動。由以上可知,體育運動的誕生主要基于人們的社會活動,同時體育運動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遷及人們思想的轉變而產生一系列變化。田徑運動與體育運動存在較強相似性,而田徑運動的轉變不僅包括運動類型、動作以及技能等方面內容,還應包括田徑比賽規則、田徑文化以及田徑體育精神。但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田徑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保守,并未具備較強的改革及優化意識,進而導致田徑教學模式無法與時代需求相符合,同時學生長期處于此教學模式下,開始逐漸喪失對于田徑體育的競賽以及危機意識。
  1.3 忽視學生實際需求
  田徑競技具有較強魅力,其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競爭意識,還能使學生身體素質增強。許多高校在進行田徑競技期間,過于關注競技結果,進而導致學生的人文內涵及運動意識無法得到充分培養。學生處于成長階段,較易受到教師影響,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對田徑技術動作給予高度重視,那么學生在學習期間也將加大對于技術動作的訓練,進而使運動文化等方面的教學遭到忽視,使學生的情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長此以往,田徑競技將逐漸演變為過于追求競技結果的競賽場。
  2  完善高校田徑教學的相關對策
  2.1 實現教學內容改革
  高校在實際教學前期,應對田徑教學進行合理選擇,而后針對教學目標及教學課程進行設置,保證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符,如此才能實現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的提高。在進行教學目標的確立時,教師應充分了解田徑課程的教學宗旨,明確田徑教學并非僅為田徑專業運動員所建立,田徑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即為實現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使其能夠朝向穩定健康方向發展。因此,高校在建立教學目標期間,應充分了解學生自身情況,明確學生運動能力,并根據此進行教學目標的建立。與此同時,高校應加大對于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在原有田徑教學內容基礎上,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拓展,此期間高??舍槍μ飶竭\動進行其他項目的增加,引導學生切實參與到實際活動中。例如:校方可積極組織戶外生存、野外運動以及攀巖等活動,學生好奇心相對較強,對此活動積極性相對較高,因此在田徑課程中增加此項目不但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將使田徑課程內容得到豐富,學生在此期間的身體素質及文化素養也將得到較大提高。
  2.2 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田徑教學多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此方法存在一定弊端,不但無法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還將影響教學質量及效率,因此高校應及時針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將現在科學等各方面元素融入實際教學中,改變教師傳統教學理念,將互動式、啟發式以及研究式教學方法充分融入至實際教學中,如此才能實現教學途徑的有效拓展。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利用合作教學法展開實際教學,加大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交流,使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建立溝通橋梁,進而實現學生配合意識以及競爭意識的雙項提升。若想從根本上提高訓練效果,首先即要為學生制定田徑目標,充分了解學生個人特點,而后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小組目標的劃分,使學生能夠在小組中積極主動的探究田徑問題,如此不但實現教學環境的優化,還使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2.3 教學理念轉換
  將原有教學理念與創新型教學理念展開比較,可發現現階段中的創新型教學理念更注重從感性方向著手,將學生內心情感與心理需求作為教學中的重點,以情緒因素帶動學習成果提升。就實際而言,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各項條件不僅能夠解決實際過程中的教學進度問題,更可將學生差異性作為教學中的課程內容布置重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培養體系的布置,解決問題的同時解決學生因興趣不足造成的訓練不到位現象。與此同時,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教育培養亦為創新型體育教學觀念的重要因素之一,體育學科本就能鍛煉人體意志,實現心理與生理的同步提升,增強體質的同時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將提升心理素質與滿足情感需求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手段之一。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通過科學合理地引導使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逐漸提升,不但要增加體育技能訓練,還應對理解理論知識教學進行細化,使學生能夠實現理論與技術的雙向發展,進而使學生在掌握文化內涵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使田徑運動訓練中的各個部分獲得較為顯著的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田徑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順應時代發展,若高校及教師未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不但影響實際教學質量,還將限制學生未來發展。因此,高校在開展田徑課程教學期間,應及時改變教師傳統教學觀念,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使課程設置能夠具備合理性及科學性,與此同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個人特點,幫助學生建立田徑目標,使學生身體素質及綜合素養皆能得到增強,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武勝.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36(4):116-119.
  [2] 譚黔.我國高校田徑選項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8(7):95-96.
  [3] 刁興亞,袁兆強.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校園,2016(6):49-50.
  [4] 康芬.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4):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2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