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生養成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包括學生的思想、性格、行為、習慣的養成。文章結合現今養成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規范守則是養成教育形成的基礎,師之品行是良好習慣養成的示范,學科教學是良好習慣養成的主陣地,校內外相結合是養成教育形成的前提等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養成教育;行為習慣
  國家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視,在全國德育工作通知中強調:“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苯逃胰~圣陶先生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币虼耍B成教育要始終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通過開展養成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養成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意義
  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根據一定的目的對學生進行長期的教育和訓練,從行為訓練入手,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達到最終目的——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教育包括學生的思想、性格、行為、習慣的養成。俗語說: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以一種無比頑強的姿態干預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無論在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筆終身的財富。
  二、養成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父母長輩都盡量無條件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很多家庭出現了“小皇帝”,他們在家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自我為中心,極少顧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基本的文明修養,容易養成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鋪張浪費等不良習慣。具體體現在: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買東西不排隊、不愛護公物、與同學相處用語不文明、不主動與鄰里長輩打招呼、經常頂撞長輩等。另外,電視劇、電影、網絡視頻等傳播的不良信息,加上學生對明星偶像的崇拜心理,學生容易效仿,這些都不利于養成教育的開展。
  小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可塑性較強。教師要采用適合小學生的方式方法進行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
  面對養成教育的新問題,沿用過去的老思想,采用舊的教育手段已經難以解決習慣養成過程中遇到的矛盾沖突。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進行以下的嘗試:
  (一)規范守則是養成教育形成的基礎
  正如馬卡連柯所說:“如果沒有合理的,得到徹底實行的制度,沒有行為范圍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語言都彌補不了這種缺陷?!薄缎W生日常行為規范》明確細致地規定了小學生的思想、學習習慣、勞動、衛生、紀律等方面要遵守的規則。它既是學生規范約束自己行為的依據,又是教師評判學生行為是否規范的標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明確規范守則,并按照規范守則進行有條不紊的訓練,也就是說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經過一個由“知”到“行”的教育過程,要知其然而按其行。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可以采取多種辦法,如進行班級、學校文化氛圍的布置,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貼在教室最顯眼的位置,并要求學生要熟記且背誦,使其成為行動的指南。學校還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有重點地進行分層次的行為規范教育。一、二年級學生可通過唱兒歌、游戲、講故事等形式,讓學生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地面、課桌、窗臺的潔凈,養成講衛生愛整潔的好習慣;三、四年級學生通過行為規范守則誦讀比賽、知識競賽、表演實踐等形式強化常規制度;五、六年級小學生已基本由他律轉為自律,可以通過手抄報、寫感想等方式進行。
  總之,行為習慣的養成由“知”到“行”,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評價,從而提高養成教育的效率,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達到發展自我教育能力和養成教育的目標。
 ?。ǘ熤沸惺橇己昧晳T養成的示范
  小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低,他們有愛模仿的特性。如果學生“模仿”的是榜樣,就有利于他們良好習慣的形成,反之則不然。教師是學生最愛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言行舉止就是養成教育的最具體、生動的豐富資源。因此,教師要注重個人修養,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個性、習慣。
  讓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今年接手的二年級,當時這個班的現狀是:學生紀律散漫、成績不理想;班級衛生臟亂。一開始,筆者讓學生自覺撿起地面的垃圾,但不一會兒,又是滿地的紙屑,學生亂撕紙、亂扔垃圾的壞習慣總是改不了。后來,筆者不再喝令學生把垃圾撿起來,而是自己動手撿垃圾。經過一個星期,筆者明顯感到班里整潔了,學生也會主動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筆者向學生了解情況,學生說:“以前的老師都不會主動撿垃圾,現在同學們看到老師每天動手撿垃圾,感到有愧于老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边@樣,筆者所教班級逐漸減少了亂扔垃圾的現象,出現了更多主動維護衛生的身影,學生的衛生習慣逐漸養成。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談舉止是影響學生養成教育的關鍵因素,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ㄈW科教學是良好習慣養成的主陣地
  在基礎教育階段,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習慣的養成教育,各學科教學互相配合,聯系實際,把養成教育中的有關知識在課堂中講深講透,并提出適當的要求。例如在英語課堂上,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9 Different tastes時,讓學生明白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成分,雖然每個人有個人的口味,但也要養成不挑食的良好習慣。又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可對學生進行自覺遵守紀律方面的養成教育,同時表揚自覺遵守紀律的學生,給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增強自我教育、自我養成良好品質和習慣的能力。
 ?。ㄋ模┬韧庀嘟Y合是養成教育形成的前提
  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也不僅局限于學校教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多次反復出現的過程,是一項多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方能促進養成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在校內外結合中,與家庭的結合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例如:要孩子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家長也要喜歡學習,善于學習。試想,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邊看電視或玩手機,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一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與他們無關。事實證明,家長在養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生活的榜樣和健康成長的模范。同時,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各部門也必須行動起來,共同營造一個“人人關心青少年成長,人人教育下一代的良好言行”的社會環境,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總之,學生行為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必須持之以恒,長抓不懈,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吉彩云.小學生養成教育之我見[J].吉林教育,2011(16).
  [2]汪海清,符水泉.開展養成教育 促進全面發展[J].江西教育,1997(06).
  [3]林明智.農村學生養成教育策略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8).
  [4]沈玉萍.談小學生的養成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7).
  [5]胡安江.淺談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科學咨詢,2012(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6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