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學校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是其他德育工作的基石”。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一般把養成教育定義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本文通過觀察和總結當前初中寄宿制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寄宿制學校;養成教育;問題;對策
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應到寄宿制學校的特殊情況中,筆者認為,這里的養成教育實際上就是對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世方法、自省自覺等能力的一種培養。在我們的基礎教育領域也普遍存在這樣的共識,“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是其他德育工作的基石”。具體來說,養成教育至少應該包括對于學生良好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習慣等四個方面的養成。本文通過觀察和總結當前甘南地區初中寄宿制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 甘南地區寄宿制學校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
筆者所在的學校就是所典型的寄宿制學校,其生源大部分來自周邊的鄉村,由于離家遠,父母文化程度有限,但是家庭又將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相當部分家庭還是將孩子送到了學校開始了寄宿生涯。然而,筆者發現,由于學校學生數量較多,教師人數有限且工作事務繁多,加上家長長期不在身邊,導致相當部分寄宿生的養成教育與文化知識增長的速度存在明顯不平衡現象。
?。ㄒ唬?養成教育觀念淡薄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當前大部分學校普遍存在重成績,輕養成教育的現象,甘南地區也是如此。盡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反復強調下,德育教育被反復提及,但表現形式只是強制灌輸,對養成教育的重視力度非常有限。
?。ǘ?養成教育者缺位
在理想狀態下,養成教育作為一種習慣教育,其教育者和引導著絕對不僅僅是學校教師,更應該是父母。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甘南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相對落后,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看,相當部分家庭還處于為滿足物質需求而四處奔波的階段,沒有意識或者無暇顧忌孩子的養成教育。
?。ㄈ?養成教育過于重視說教
在甘南地區的寄宿制學校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對于學生養成教育的開展最多是完成任務式的說教,而沒有具體的行動層面的指導,更沒有理論聯系實際,這種說教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完全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有時候還是反作用。
二、 提高甘南地區寄宿制學校養成教育質量的對策
?。ㄒ唬?注意寄宿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生活即教育,真正有效的教育應該是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在寄宿制學校中,教師也兼任著家長的角色,即家長在孩子養成教育中的缺席教師不得不補上,這對于教師來說確實是個挑戰。在筆者看來,對于甘南地區的寄宿制學校的養成教育問題的解決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要從生活點滴中做起。
首先,寄宿制需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和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遵守學校的規章,并盡量和別的同學達成一致,避免打擾他人的生活和學習。這樣的考慮主要是因為每個學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他們在一起生活和學習必須得有一個“求同”前提下的“存異”的環境。
其次,科學合理地搭配飲食。學校的伙食不可能滿足所有寄宿生的飲食習慣和需求,這就可能導致某些同學進入寄宿制學校之后出現一些挑食、厭食等行為,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學??梢钥紤]從營養學角度出發,搭配好學生的飲食結構,讓每個學生的身體健康都得到保障。
再次,加強督促鍛煉也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環節。缺乏鍛煉也是這個青春期學生的共性。筆者認為,甘南地區的寄宿制學??梢詮淖罨A的早操和體育課入手,保障學生的鍛煉質量,這既節約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ǘ?重視寄宿制學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無數案例已經證明了,決定人能夠成功的關鍵絕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甘南地區寄宿制學校而言,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上,身教甚于言傳。初中階段正處于青春期,該階段的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叛逆,部分學生尤其反感講大道理。而在寄宿制學校中,學生和老師接觸的時間更多,教師如果一味地講道理,很可能適得其反。教師對于學生開展養成教育的最佳路徑之一可能就是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ㄈ?強調寄宿制學校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寄宿制學校的教師可以從專注性、及時性、主動性等三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專注才能出效率,才能提高獲取知識的速度和質量;及時意味著今日事今日畢,有利于建立積極地學習心理認知,對于建立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很有好處;而主動性則是保持持久學生動機和能力的法寶。
?。ㄋ模?強化寄宿制學校學生良好人際交往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既不能隨波逐流,又不能過于特立獨行,最好的狀態是中庸,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式開展生活、學習等各種活動。反過來看,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的環境中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做到心無旁騖,其注意力也能夠更加集中。
三、 小結
總之,在當前甘南地區寄宿制學校中,養成教育觀念淡薄、教育者缺位、重視說教等三個問題是相對普遍存在的,且其呈現形式便是學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習慣等四個方面的養成教育的不足甚至是缺失。然而,我們提出問題的最終目的并非單純地揭示問題,而是尋找對策,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起點往往是從問題本身和養成教育的目標入手,由表入里,循序漸進,以時間作為依托,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吳引引.中越邊境地區小學寄宿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C].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2]楊登明.寄宿學校與養成教育[J].教育,2007(13).
[3]靳紅梅.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學周刊,2016(32).
[4]郭進鐸.淺談寄宿制初中養成教育對學生的影響[J].學周刊,2018(18).
[5]鐘國偉.寄宿制學生的養成教育[J].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專題資料匯編,2016年3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