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金融危機的新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紅蕾

  始于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迅速蔓延,導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是全球虛擬經濟過分膨脹的結果,也是金融創新所產生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市場直接作用的結果。
  
  一、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金融是虛擬經濟的代表,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的運行狀況。實體經濟狀況良好,虛擬經濟運行就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如果實體經濟出了問題,虛擬經濟的運行也必將受到影響。隨著實體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社會對虛擬經濟的要求也將提高。所以,實體經濟是檢驗虛擬經濟發展程度的標志。當虛擬經濟大幅度偏離或完全脫離實體經濟時,就會導致經濟泡沫的生成,巨大的經濟泡沫一旦被刺破,將導致經濟的崩潰。
  美國的金融泡沫實質是金融衍生品的價格虛高于其基礎資產的價值所引起的。金融創新使金融市場上出現極為繁雜的衍生品,這些衍生品的收益來源于房地產及其抵押貸款,即它們的收益都須通過分割基礎資產的價值產生。金融衍生品的價格必須與其收益率相匹配,而衍生品的收益率源于對基礎資產(房屋信貸資產)收益的分割。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不匹配且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時,金融市場的泡沫就離破滅不遠了。
  金融泡沫的破裂有兩種方式:一是緩慢釋放;二是瞬間破裂。美國金融危機的泡沫急劇破滅,是金融衍生品的非均勻分布、金融機構通過衍生品連為一體形成連帶風險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弱有效性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特征都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極端錯位的表現。
  
  二、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
  
  金融危機猶如一面鏡子,可以從中發現各經濟體制的缺陷,并照亮經濟前行的方向。走出金融危機不止是意味著經濟復蘇,更多的應是探索經濟穩健發展的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發展觀。
  1.正確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
  第一,著重考慮發展的側重點問題。以我國實際來看,與美國相比,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并非過度問題,而是比較落后,尚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現有經濟條件下,我國發展虛擬經濟時需考慮產業選擇、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本虛擬化戰略、上市公司的規范化機制、虛擬資本新形勢和交易新技術的運用。
  第二,確定虛擬經濟發展的邊界,即要避免虛擬經濟發展脫離實體經濟。并非所有的金融創新都有利于市場,此次金融危機證明,一旦創新脫離監管,將危害市場穩定。因此,國家的監管體制必須與其經濟金融的發展與開放的階段相適應,必須做到風險的全覆蓋,在整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創新鏈條上,不能出現監管缺失問題。還要建立嚴密的監控體系,防范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及時制止市場出現的過度投機行為。
  第三,改變實體經濟的增長方式,加快發展,有效化解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般泡沫,防止泡沫膨脹,主要是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在經濟發展中,消費、投資和出口被認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偨Y此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靠出口的弊端,應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增加消費和投資,即通過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實體經濟抵抗外部經濟沖擊的能力。相對于投資,消費更應該作為經濟增長考慮的重點。
  2. 金融創新必須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
  金融發展和金融創新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金融與實體經濟基本上是脫離的。金融發展和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相脫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金融業有自我服務的傾向,到了衍生品階段的金融創新已找不到和實體經濟的關聯面;二是金融活動干擾了實體經濟的活動,典型的例子是石油價格、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以及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更多被投機力量所支配,并不是供給與需求的真實反映;三是模糊了正常的風險管理模型;四是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在市場中主要的金融中介機構發生了行為扭曲。因此,發展金融業,實現金融創新,首先要為普通大眾服務,同時也要為中小企業服務。除此之外,金融業必須為科技創新服務,將服務主體確定之后,金融創新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就會更加密切。
  3.尋找新的實體產業,強化實體經濟
  具體而言,應著眼于調整經濟結構、扶持困境產業、擴大內需,從而為實體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首先,要將產業升級轉型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項長期舉措。對于“三農”、節能環保、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適度傾斜,而對于“兩高一資”行業的投資要加大限制力度。要加大農村改革發展力度,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同時,要通過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加速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和完善產業政策等積極措施,加速推進節約型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其次,應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著力拉動內需,保障對外貿易平穩運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通過適度擴大政府的投資性支出,增加對一些部門的轉移性支出和政府補貼,支持一些急需發展的部門、行業、產業,財政可通過各種措施如補貼、減稅、增加投資等支持其發展。
  4. 正確認識金融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聯系加強,開放成為世界潮流,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體系之外。開放有利于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于借鑒別國經驗,加快本國發展。但是,世界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是充滿風險的,別國發生的金融危機有可能通過開放的金融體系傳遞到國內,國際投機資本也可能對國內經濟造成沖擊,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國內金融危機。所以,在金融對外開放的同時,一定要增強金融發展的獨立自主和風險防范意識,把對外開放與金融自主結合起來。堅持自主是基礎,要在自主的基礎上利用對外開放的機遇,趨利避害。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應與國內市場的發育程度和政府的監管能力相匹配。
  面對危機和挑戰,制定什么樣的國家政策,化危機為機遇,變機遇為繁榮,既對我國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構成挑戰,又提供了乘勢而起的機遇。我們國家應在吸取發達國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抓住機遇,充分發展好金融業,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
  (責編/趙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839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