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金融危機以來促消費政策回顧及前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08年、2012年兩輪消費刺激政策對于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復蘇起到一定作用,短期內相關行業產品銷量高增,汽車、家電保有量快速提升。展望2019年,促進消費的政策更著力于減稅降費以及消費品質升級等方面,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居民增收與商品降價效應將支撐消費,新一輪消費刺激政策的主要作用在品質升級需求下的存量置換方面??傮w而言,當前政策利好、企業盈利以及居民財富狀況好轉等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有利于2019年消費增速復蘇企穩。
【關鍵詞】 居民消費;消費升級;減稅降費
Absrtact: In 2008 and 2012, the two-round consumption stimulus policy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ing economic recovery. Looking forward to 2019,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consumption is more focused on tax reduction, fee reduction and the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quality. The income increase and commodity pric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tax reduction policy will support consumption. The new round of consumption stimulus policy mainly plays a role in quality upgrading. In general, positive factors such as current favorable policies, corporate profi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wealth status are accumulat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consumption growth in 2019.
Keywords: Household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Upgrade; Tax Reduction Policy
2019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發布《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旨在穩定消費需求。這將成為逆周期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回顧2008年、2012年兩輪消費刺激政策,分析2019年可能采取的消費刺激政策及效果,并在此基礎上預判2019年消費走勢。
一、2008年、2012年兩輪消費刺激政策梳理及影響分析
?。ㄒ唬﹥奢喯M刺激政策梳理
2008年、2012年兩輪消費刺激政策均是在內需疲軟、經濟處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出臺。2008年,面對國內接連不斷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以及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經濟運行發生了較大波動。隨著外需轉弱,家電、汽車相關產品出口受到嚴重沖擊,國家進一步增加財政補助規模,大力促進國內消費需求。相繼實施了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對農民購買家電、汽車摩托車等商品,財政予以一定補貼。2012年,在逆周期調節政策退出、需求減弱、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2012年4月1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著力擴大內需”、“要堅定不移地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指出要“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诖吮尘埃瑖蚁嚓P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涉及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的消費刺激政策??傮w來看,這兩輪消費刺激政策以擴大汽車和家電消費來拖住商品消費的“大頭”,以穩城鎮消費來穩住區域消費的“面”,以農村消費升級疏通城鄉消費聯動增長的“鏈條”。總體可將消費刺激政策工具分為三類:一是購置稅減征。二是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汽車下鄉等針對性刺激政策。三是節能汽車、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從刺激政策的力度強弱來看,從強到弱依次為購置稅減征、家電下鄉與汽車下鄉等針對性刺激政策、節能汽車與節能家電的補貼政策。
?。ǘ﹥奢喯M刺激政策的效果分析
政策刺激背景下短期內相關行業產品銷量大增,但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消費者后期的購買力。從銷量數據來看,基于各項消費刺激政策的落地與推廣,2009-2010年間,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各類家電,汽車、摩托車等產品銷量顯著提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圖1和圖2)。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刺激性政策由于具有時效性,因此在政策窗口期存在明顯的提前消費,從而透支了政策后期以及政策結束后一段時間內的消費者購買力。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退出、居民需求階段性透支逐步顯現,在高基數作用下,上述各類產品銷量增速有所回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汽車、家電保有量快速提升,有利于居民生活質量提高與改善。通過汽車購置稅減征、汽車下鄉、家電下鄉等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汽車以及家電的保有量得到較快提升;具體而言,千人口汽車保有量從2008年的38輛躍升至2013年的93輛(圖3)。家電在農村地區的保有量也快速提升,例如每百戶家庭冰箱保有量從2008年的30臺增加至2012年的67臺;相較于農村,城鎮地區的白電保有量在政策出臺前已相對較高,洗衣機、冰箱的增長空間相對較小,主要依靠以舊換新政策刺激更新需求的釋放。
消費刺激系列政策對于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復蘇起到一定作用。通過數據可得,2009年社零額增速下滑后再度回升,連續兩年增速回升到2007年以前水平,而名義GDP增速大幅反彈(圖4)。盡管這一輪經濟復蘇主要歸功于“四萬億”投資計劃,但是家電下鄉等促進消費的政策也貢獻了較大的力量。僅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為例,兩年半時間實現銷售額3420億元,按年均1368億元計算,占2009年社零銷售額的1.03%。在系列政策退出后,社零額增速逐年下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作用下,2009-2012年間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速實現較快增長,2011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同比增速高達22.2%(圖5),結合前文對于農村地區主要耐用消費品保有量的分析,側面說明系列消費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二、2019年促消費“組合拳”:減稅降費及提升消費品質的重點商品促銷政策
(一)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居民增收與商品降價效應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消費
2019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實質性減稅降費為重點方向,其中以落實新個人所得稅政策以及深化增值稅改革為主要著力點。從效果上看,2019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或從居民增收、商品降價、企業負擔降低進而有利于盈利增長等三個方面對消費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一是個人所得稅修訂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或有所提升。201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版個人所得稅法,提高個稅起征點至5000元并擴大稅率級距,于2018年10月起執行;并對涉及老、幼、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附加扣除,于2019 年1月起施行。新個稅法對邊際收入傾向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增收效果明顯,一季度個人所得稅收入也相應下滑,同比下降29.7%,創歷史最大降幅;據國稅總局統計,一季度個稅改革累計減稅1686億元。結合我們前期的測算,本次個稅改革預計減稅規?;驅⑦_到5000億元左右,約相當于2018年全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規模的1.3%左右。假設減少的稅收繳納完全轉化為居民的可支配現金流,則本次減稅或拉動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結合2014年以來全國城鄉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約為65%,則減稅或使城鄉居民消費型支出提速約0.65個百分點,即增加約2064億元的居民消費需求,拉動GDP增長約0.28個百分點。此外,利用2017年社零額與最終消費支出的比重(84%)推算減稅可帶來的社零額增量(約1905億元),預計減稅可拉動社零額增速提高約0.5個百分點。從以上測算結果可以看出,個稅減稅對于消費以及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為可觀。不過,與此同時,也要意識到,目前制約居民消費增長的因素不僅包括收入分配狀況,還涉及供給產品質量、社會保障體系和消費環境建設等多方面因素。
二是增值稅率降低,產品的降價效應或對消費起到部分支撐作用。4月起制造業等行業16%增值稅率從16%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筑等行業10%增值稅率從10%降至9%。雖然增值稅減稅政策意在降低企業負擔,但政策紅利不可避免會外溢到居民部門。由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稅負往往體現在消費品價格中,增值稅率的調減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造業下游與居民部門。制造業下游往往因集中度低、產品可替代性強,競爭相對充分,增值稅率降低或將導致部分行業產品降價,讓利給居民部門。近期新聞也顯示,在增值稅下調前后,已陸續出現多個品牌的汽車、電子產品官方降價行為。降價能否提振消費,還需要考慮需求價格彈性問題(dR/R=dP/P+dQ/Q)。整體上,可選耐用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高,而恰好這些行業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弱(減稅導致降價幅度大)、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強(在社零中占比相對較高),因此降價往往能提振名義消費。為驗證這一邏輯,選用“PPI生活資料環比”變動觀察降價現象,可觀測到,從歷史來看降價對實際消費提振非常顯著,而名義消費也基本實現企穩走高(圖6)??傮w而言,增值稅減稅導致的產品降價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或較為明顯。
此外,2019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針對民營企業的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將降低企業軟硬負擔,或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企業盈利起到積極作用,進而對穩定居民收入及其消費意愿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一方面,減稅降費政策背景下,稅費等“硬負擔”的下降緩解制造業與民營企業壓力。一是2019年1月起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小微企業認定標準也有所提高,達全國納稅企業總數的 95%以上。二是增值稅稅率調減,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整體受益明顯。三是5月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可從原20%降至16%,強調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政府工作報告預計“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達2018年名義GDP 的2.2%、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另一方面,補營商環境短板,降制度性交易成本,強調優化民營發展環境,有利于降低民企“軟負擔”。一是深化“放管服”,包括縮減準入負面清單、“證照分離”等。二是降低涉企收費,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 10%、取消或降低一批鐵路港口收費等。此外,財政通過融資擔保、政府采購等向中小企業給予支持?;谝陨险?,預計2019年企業的各項稅費壓力將有所減輕,有利于企業盈利改善,進而對穩定居民收入及其消費意愿起到積極作用。
?。ǘ┬乱惠喯M刺激政策更加注重消費品質的升級
綜合中國當前消費升級狀況以及國際經驗來看,中國未來消費升級的方向或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需消費品、主要耐用消費品已經進入品質升級階段。另一方面,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消費需求空間依然巨大?;谝陨吓袛?,預計新一輪消費刺激政策或側重于汽車、家電、消費電子更新等領域,進而促進家電產品更新換代、支持節能環保家電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等,更加注重消費品質的升級。為提振消費,2018年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積極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指明了未來一段時期促進消費升級的綱領性政策思路。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征求對<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在市場上廣泛傳播,側面印證近期國家可能出臺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更新等具體的刺激措施。
就政策效果而言,新一輪消費刺激政策的落地,或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增速起到支撐作用,新能源汽車、新型智能家電等商品的銷量或在短期內得到較快提升,2019年社零額增速有望企穩,但同時需認識到新增需求的作用空間相對較小,政策的主要作用可能在品質升級需求下的存量置換方面。結合上文所述,2008年、2012年兩輪消費刺激過后,居民家庭中汽車、家電等耐用品保有量明顯增加,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也明顯縮小,預示著本次消費刺激政策釋放的需求增量與前兩輪消費刺激政策相比,較為有限(表2)。 依據本次促進消費政策的預期著力點以及此前相似促進消費政策效果,粗略估算新一輪汽車、家電消費刺激政策有望新增消費金額3700億元,或帶動社零額增速約1個百分點,不過實際效果仍取決于政策力度以及落地時間。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方面,基于節能環保以及新能源汽車更新消費、農村車輛消費升級的政策重點,預計后續將出臺針對新能源汽車、小排量乘用車的優惠措施,政策工具或包括調減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增加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以及新一輪汽車下鄉等。在調減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政策效果方面,通過分析2009-2010年以及2015-2017年的兩輪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征的政策效果后發現,兩次購置稅的總減征額度分別達到471億元與1522億元;以每輪總計減稅金額除以拉動消費總額代表每輪購置稅減征的杠桿乘數,可以發現兩次購置稅減征的杠桿乘數顯著降低,刺激消費的效果邊際遞減(表3)?;谝陨戏治?,我們假設,若再次推出購置稅減征2.5%,年內新增銷量約為200萬輛,總減征金額約248億元,拉動年內消費約為2000億元,進而提升社零額增速約0.6個百分點。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及新一輪汽車下鄉方面,基于當前財政減稅降費背景下財政收入增長承壓,預計當前財政支持力度相對有限,或較上一輪約250億元的總補貼金額有所減少。
關于家電消費刺激政策的效果,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推動新型綠色、智能化家電產品更新消費或為政策重點,預計后續將開展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節能家電推廣。上一輪“以舊換新”、節能家電推廣政策帶動彩電、冰箱等五大類家電年均銷售3152萬臺,拉動直接消費1368億元。通過結合近三年家電銷量以及保有量的增速初步預計,若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約200億元,或將帶動新增家電消費達1700億元,進而提升社零額增速約0.5個百分點。
醫療、教育、文娛、交通等服務業消費支出增長潛力較大。目前中國居民的服務類消費支出占比在35%左右,而美國、韓國在人均8500美元時的占比已經達到了52%與50%左右。雖然中國在教育、文娛、醫療等方面消費支出在近幾年有了明顯提高,但總體支出水平依然不高,后續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以“去產能”為主的“減法”取得明顯成效,為增加有效產能釋放了空間,未來服務消費的供給端將不斷完善;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放寬旅游、文化、醫療、養老、教育培訓和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同時鼓勵民營機構參與競爭,將有助于培育服務消費的增長動能。
綜上所述,2019年消費需求在減稅降費、重點商品的促進消費政策以及其他積極因素支撐下,以社零額及表征的消費需求仍有望保持平穩的增長勢頭,且企穩向好的概率在加大。不過需要意識到的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經濟增速趨于放緩,進而對中長期居民收入增長形成一定制約,疊加收入分配不均衡、社會保障體系尚待完善等問題的存在,未來促進消費增長以及消費升級的發展并非一片坦途,消費刺激政策作用時效較短,相關改善收入分配機制、加強社會保障等機制性政策應在中長期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鳳, 金克琴. 中國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24(2).
[2]植鳳寅. 從家電下鄉談理性擴大農村消費[J]. 中國金融, 2009(6).
[3]溫鐵軍, 劉海英. 家電下鄉與問題分析[J]. 中國金融, 2009(6).
[4]曲婕, 霍潞露, 姚占輝等. 國外汽車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財稅激勵政策[J]. 汽車工業研究, 2010(2).
[5]李香菊, 周麗珠. 擴大我國居民消費的稅收政策研究——基于稅收對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 財貿經濟, 2013(2).
?。? 劉暢,人保資產宏觀與戰略研究所。
責任編輯:王藝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2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