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共享經濟發展理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就“共享”二字展開論述,首先簡要介紹了共享經濟的內涵,然后分析了共享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其利弊,最后就共享經濟發展究竟應該何去何從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共享經濟 理念 內涵 利弊 試錯 合作
在《咬文嚼字》評選出的2017十大流行語中,“共享”一詞當仁不讓的位列其中,可以說,“共享”是近些年來最受青睞的經濟現象。從2016年共享單車的興起將共享的概念帶人大部分人的視野開始,共享經濟就開始逐漸發展壯大,涉及的行業也不斷增加,規模也不斷擴大。除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廚房、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圖書……種種創新發揮著人們的想象力,提高了人們對資源的利用率,共享發展理念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趨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
一、共享理念的內涵
共享,意為將一件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權和知情權與其他人共同擁有?,F代的共享理念最先出現在大學城周邊,它是一種資源所有者暫時過渡資源使用權以獲取收入的租賃經濟?,F今,共享理念已經走出了校園,范圍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共享發展的實現有幾個要點,即共享平臺、閑置的資源、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剝離、較多的參與人和支付問題的解決。總的來說,共享發展理念是切合民眾社會心理和期盼的,是我國五大新發展理念的終端,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的終極目標。
二、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利弊分析
共享經濟目前主要涉及的領域包括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識技能、生活服務、共享金融、醫療服務、二手交易等。至2018年,共享經濟經歷了從“熱”到“冷”的巨大轉變。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兩起滴滴乘客遇害的案件使滴滴出行宣布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以全面升級自身的安全機制。此外,關于“ofo押金難退”的新聞將共享單車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共享單車行業格局也發生了巨變。據統計,現已有約20家提供共享單車相關服務的企業倒閉或停止運營。這種現狀使我們不得不去探究共享經濟發展的利弊,以更加合理地利用優勢和規避弊端。
就優勢而言,首先,共享經濟集中社會資源,以廉租的方式提供給大家使用,使得每一個共享經濟的物件相對于共享經濟出現之前的邊際成本越來越小,與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對人類以后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其次,共享經濟能夠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并打破時間的限制,提升閑置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它的低廉性使民眾可以用相對較低的成本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從而節省大筆財物,對大部分民眾來說是一種實惠。最后,共享發展理念也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條共享產業鏈,對于推動社會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的意義重大。
共享經濟給國家和個人均帶來了眾多好處,但它的發展也是具有兩面性的,它的弊端正不斷顯現出來。首先,共享經濟占用了極多的公眾資源。以共享單車為例,我們走在街頭,隨處可見共享單車的存在,路邊、路上、湖邊、樹旁等,過量投入和缺少監管使這些單車不僅損害城市的市容市貌,而且極易引發交通擁堵和事故。其次,共享經濟資金運營問題眾多。收取押金是很多共享經濟的常規運營模式,有些共享家族的成員為了獲取巨大利潤,非法集資,亂用押金,不僅影響了資源的配置和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給社會經濟秩序帶來了動蕩。最后,共享經濟存在“野蠻生長”的趨勢。上面我們已經提到,共享家族的成員越來越龐大,但目前并沒有很多與其相適應的法律、規章、條例來規范它的運行,很多創新運用是不符合道德和倫理的,例如共享女友,這本身就是不符合公序良俗的東西。
三、共享發展模式應當何去何從
不能否認的是共享發展理念的普及使共享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正極大地改進和便利著大眾的生活,但這也導致共享經濟帶來的弊端時刻影響著我們。那么共享經濟發展究竟應該何去何從?我們又應當如何引導其走向?下面將闡述筆者的一些意見。
第一,我認為共享經濟應當擁有試錯的機會。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應當因為一時的彎路而一棍子打死。如果因為現在出現的一些問題就判定共享經濟的死亡,斷言該發展模式走不通,顯然還為時尚早?,F在共享經濟的發展才真正進入平臺期,由拼數量、拼規模進入了拼管理、拼服務的時期。我們不應當放任共享經濟的發展偃旗息鼓,而應當引導其突圍,向規范、安全的方向發展。
第二,共享發展理念的真正實現僅靠政府或企業單方面的努力是難以實現的,需要政府、公民和企業三方共同努力。這要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盡快出臺各種規范性文件,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問責機制,為共享經濟提供有序的發展環境;要求企業提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承擔社會責任,誠實守信,合法經營,不要把資本的“銅臭味”帶入共享經濟這一新型的經濟模式中;要求公民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質,深入理解共享發展理念,加強自我管理,從而使共享經濟的便利性發揮到最大程度。只有做到這些,共享發展這一利國利民的經濟模式才能獲得更好更快更長遠的發展
最后,很多人對共享發展理念存在認識誤區,片面地把共享發展理念理解為人人均享,過度強調個人利益,因此對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提出過高的要求,這一定程度上導致很多共享理念難以貫徹落實。因此,我們在認識共享經濟和與其相關的一系列理念時,應當學會從本質上把握,防止片面性,從而真正實現共享經濟在推動社會和諧和創造社會財富方面的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2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