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發展理念下樹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及培養路徑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共享發展理念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主要是國內文化混亂,傳統文化共享程度不足,國外文化的沖擊,導致學生難于有效認識本民族文化,逐漸喪失文化自信,因此,要引導學生探尋文化自信與源泉,針對自身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國家文化發展需求,構建文化自信。高校必須以新教育載體創新文化教學方式,培養明辨能力,實現先進文化在教育體系中的融入,以文化自信促進綜合素質,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學生做到理性對待外來文化,形成開放性的視野,堅定文化自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社會主義建設。
關鍵詞:共享發展理念;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040-02
一、共享發展理念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現狀
1.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宣傳不足。歷經千年的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的認知以及生活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越來越少。“四書五經”、傳統經典等停留于表面探討,缺乏深入的了解與分析,導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不足,缺失文化情感。再者,由于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的發展,大學生的文化視野以及文化認知等都發生了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也發生轉變。根據2017年文化組織機構對大學生傳統文化態度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持有積極態度的人數比例僅占23%,我國大學生中認真閱讀過四大名著等傳統文學作品的人并不多。多數學生對國外文化持有良好的接納態度,但對文化的深入了解不足。本民族文化被認為是過時文化的人數較多,占34%,其他學生對傳統文化及外來文化都處于一般狀態。
2.文化危機顯著。大學生的文化危機現象嚴重,互聯網、新媒體以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導致學生過分注重網絡虛擬世界,無論是寫字、生活還是學習等,都對互聯網有較強的依賴性?,F階段,多數人利用電腦代替寫字,文字傳承備受威脅,再加上西方電影以及文化產品的宣傳,致使學生處于復雜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大學生的誠信缺失、道德責任感不足和文化創新能力不強等,傳承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存在斷層,文化危機頻繁,外來文化的沖擊弱化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大學生普遍處于熱血狀態,難以理性對待文化,導致文化共享以及文化傳承等存在嚴重偏差。特別是在對待節日上,大學生推崇情人節、圣誕節以及萬圣節等,卻忽略中秋等傳統節日,與老一輩的思想存在嚴重沖突,導致人際關系以及思想文化等沖突比較嚴重。
二、共享發展理念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徑及方法
基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要求、大學生文化傳播思想現狀,以及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共享發展理念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改進方向如下。
1.抵制市場經濟負面影響。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未來建設者,其對社會的認知不應局限于市場的功利性思想,而應從社會整體性發展入手,以國家未來建設和社會主義發展出發,避免功利性思想、利己主義等在大學生中的滲透,改變市場經濟飛躍性發展中市場自發性和盲目性的弊端對大學生認知的沖擊,樹立優秀的文化價值觀念,強化對個人與他人、與自身關系的認識。高校應認識到學生的認知狀態以及精神感受,以團隊為基礎克服學生自我為重心的意識,以集體主義滿足自身發展需求,鼓勵學生多參與團體活動,大力扶植社團,根據學生興趣以及愛好,通過社團以及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層次。此外,依據學生自身發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物質利益和精神文化等引導學生規劃生活、學習以及娛樂,解決學生精神迷茫以及急功近利等問題,并通過文化活動,削弱互聯網的影響,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2.合理應對當代社會思潮的沖擊,以經濟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主,針對外來西方文化以及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發展,高校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利用多樣化的活動營造優良的傳統文化環境,在復雜的文化環境中促進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轉變個人至上的思想,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入手深化對歷史的認識,將各民族文化融入學習、生活、娛樂和休閑,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課外文化活動,提高學生對民族精神的認識及其政治信仰。同時,基于現代化社會建設及發展需求,拓展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實事求是,在校內樹立起傳統文化認識及學習潮流,以應對現代化社會思潮的沖擊。
3.加強個性化引導。當代大學生注重個性化發展,一些大學的心理素質、文化選擇、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文化自信培養中要因材施教,求同存異,充分尊重學生發展實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中傳統精神的融入。例如創新創業教育中,大學生創業精神不足,則通過艱苦奮斗、集體觀念等實現能力與意識的培養,以獨立生活以及抗壓能力等為立足點,通過集體式的鍛煉以及傳統文化、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有效融合傳統與現代思想,確保學生能夠認同民族優秀文化,克服標新立異等行為,實現誠信價值觀以及文化自信源泉的探索,從根本出發,從文字、思想入手,豐富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堅持主流文化,實現傳統文化教育,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的通力協作,確保大學生整體文化自信水平的提升,引導學生認知文化自信,以傳統文化內涵加強文化自信。
三、結語
共享發展理念下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目標,面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必須實現文化深層次的共享,通過民族文化共享重構文化自信,避免盲目認同外來文化,而以民族文化為基準理性對待外來文化,促進國家政策方針以及相關思想的構建,傳承國家思想及靈魂,優化大學生的素質培育及價值觀形成。當代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要建設者,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和穩定國家發展的重任,必須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各種文體活動以及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與傳承。
參考文獻:
[1]黃秋生,薛玉成.當代中國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02):110-113.
[2]馬寶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1(01):104-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