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杭州地鐵某區間風井深基坑圍護方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杭州某區間風井深基坑圍護結構設計方案,該區間風井基坑開挖深度大,周邊環境復雜,地質條件較差。通過研究分析得出較為合理的基坑圍護設計方案,為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區間風井 深基坑 圍護結構
  1工程概況
  杭州地鐵某區間隧道單線長約2110m,為滿足系統通風要求,須在該區間設置區間風井。
  區間風井設置于紫荊花北路與萍水西街丁字路口處,西側為紫荊花北路,東側為西環河與西環河橋,東北角為綠地。西環河河床標高0.62m,寬約26.0m,水深約2.1m。西環河橋需要拆除復建,風井圍護結構與既有橋橋樁的最小凈距為8.56m。
  2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2.1工程地質條件
  風井處各土層參數如表1所示。
  2.2水文地質條件
  1)地表水
  浙大紫金港站一三壩村站區間工程地表水屬東苕溪水系,擬建風井緊鄰西環河,西環河河床標高-0.62m,寬26.0m,水深2.1m,淤泥層厚0.7m。
  2)地下水
  潛水:場地潛水主要賦存于淺(中)部填土層、粉土、黏性土及淤泥質土層中。工點勘察測得穩定水位埋深為地面下1.1~4.7m,相當于85國家高程0.20~5.15m,潛水主要受大氣降水、河流地表水與含水層側向徑流補給,以豎向蒸發及側向徑流方式排泄,并隨季節性變化。
  承壓水:場地承壓水主要分布于下部的第一承壓水層12-1粉細砂、12-4圓礫和第二承壓水層14-1粉細砂和14-3圓礫中,含水層總厚度較大??辈煺{查可知,上述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密切,各含水層之間局部分布有相對隔水層,如12-4圓礫、12-1粉細砂之間局部分布有13-2粉質黏土層,因13-2分布不連貫,上下兩層含水層之間或直接接觸或存在越流補給,因此可視為同一承壓含水層。根據詳勘鄰近工點承壓水觀測資料,此層承壓水水頭埋深在地面下8.5~3.1m,相當于85國家高程為-3.8~1.0m左右。
  3風井基坑圍護結構設計
  3.1連續墻嵌固深度
  風井四層段基坑開挖深度約28.51m,擬采用1200mm厚地下連續墻作為基坑施工的圍護結構。
  基坑底位于10-1粘土地層,下部存在兩個承壓水層12-1粉細砂、12-4圓礫和14-2中砂、14-3圓礫,含水層總厚度較大。
  經計算,兩層承壓水均不滿足要求,因此考慮用連續墻將承壓水隔斷,連續墻伸入強風化凝灰巖,嵌固深度25.59m。
  3.2施工降排水方案
  設計采取地下連續墻截斷承壓水措施,設兩口承壓水降水井,將承壓水水頭降至基坑底下1m。考慮到連續墻隔斷承壓水效果,施工期間要求隨時監測水位,并根據要求補充降水,基坑降水期間,利用兩個備用井作為承壓水降水監測井。
  3.3圍護結構計算
 ?。?)內力包絡圖
 ?。?)地表沉降圖
  計算結果可知連續墻最大水平位移為29.44mm(≤0.14%H=0.14%×28.51m=39.9mm),最大彎矩標準值為:內側2482.44kN.m,外側2637.81kN.m,最大剪力標準值為1115.65kN。
  地表最大沉降量為26mm(≤0.1%H=0.1%×28.51=28.5mm),發生在距坑邊19~21m處。
  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整體穩定性及抗傾覆穩定性均滿足要求。
  4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杭州某區間風井深基坑圍護結構設計方案,該區間風井基坑開挖深度大,周邊環境復雜,地質條件較差。通過研究分析得出較為合理的基坑圍護設計方案,為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7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