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觀及人文內涵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杭州西湖風景如畫,四季皆有其獨特的韻味,植物景觀作為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四季景觀的構成及特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選取四季有代表性的植物(春桃、夏荷、秋桂、冬梅),通過對歷代文獻的研讀,研究歷史上相關的重要景點及造景手法,并探討其中的審美意趣,以期對今后西湖景區植物景觀改造及其他城市植物景觀設計中融入更多人文內涵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特色植物;景觀;人文內涵;審美意趣;杭州西湖
0緒論
2018年6月24日,西湖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拔骱厣参铩弊鳛椤拔骱坝^”6類基本組成要素之一,是西湖文化景觀遺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拔骱厣参铩钡亩x如下——西湖景觀在植物景觀特征上具有悠久歷史和突出文化象征含義的特色植物有:始于宋代(11~13世紀),并傳衍至今的沿西湖堤、岸間種桃、柳的特色景觀,與“西湖十景”的四季觀賞特征相應的“四季花卉”(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以及分布于湖西群山中承載了中國茶禪文化重要價值的傳統龍井茶園及其景觀。
其中“西湖四季花卉”又在“西湖特色植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桃、荷、桂、梅是西湖景觀的四季特色花卉,分屬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植物觀賞主題,在湖光山色中交替綻放飄香。作為杭州地區的傳統植物品種,這4種植物不僅形態優美,而且具有獨特、深刻的文化象征意義,隨著西湖景觀的營造與發展,逐步形成了凸顯觀賞主題的特色植物景觀,至遲在南宋文獻《夢粱錄》中,已特別指明了這4種植物賦予西湖景觀的獨特美感。千百年來,每當花期來臨,引發詩人、畫家創作了無數的雋詠詩篇和精美畫作,同時吸引了杭城市民紛紛出游賞花,成為了延續千年、至今不衰的市民文化娛樂傳統。
1“西湖四季花卉”景觀及其文化內涵
1.1桃花
桃(Amygdalus persica)隸屬于薔薇科李屬,為落葉小喬木,又名“桃花”。分果桃和花桃2大類?!秹袅轰洝分刑峒暗那~桃、緋桃、香梅均為桃的變種,屬于花桃類。通常想要桃子好吃,一定要用其他樹來嫁接,未經嫁接的桃花,顏色極為嬌艷,酷似美人的面容。人們所說的腮若桃紅、面似桃花,都是指天然未嫁接的桃花花色,不是今天所說的碧桃、絳桃、金桃、銀桃之類。當今詩人所詠、圖畫所繪的,也是這種天然的桃花。這種樹往往在鄉村籬笆之間,牧童樵夫所住之處。要看桃花的人,必須騎驢到郊外去,信步漫游,就像武陵人偶然進入桃源那樣,才能重見那種樂趣,欣賞到桃花的真趣。通過研讀歷代文獻,西湖桃花的植物景觀及其形成的文化意趣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1燦若云霞。桃花成片栽植,往往會形成強烈視覺沖擊力和濃烈的美感。南宋著名賞桃勝地——包家山便以成片栽植的桃花而聞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云:“包家山,多桃花,宋時有關,扁日‘蒸霞’。二月游人最盛,號小桃源?!遍]從‘蒸霞’二字可以想像當時漫山開遍桃花的勝景。胡仲參《和伯氏包山觀桃花韻詩》也間接反映了當地種植桃花數量之多:“因訪桃花到嶺根,御嶺春色此平分。千株未數栽唐觀,一幅猶堪畫晉源。仙在云間無處覓,人行風外有香聞。笙簫隱隱宮城隔,立盡黃昏更斷魂。”此外,棲霞嶺也是桃花集中栽植之地,據記載“棲霞嶺,宋時桃花燦爛,色如凝霞,故云。嶺畔有水一道,名桃溪,經岳墳前入湖?!鼻尻悤r《棲霞嶺》詩云:“嶺上何所有,夾路多桃花。沿緣一萬樹,芳春燦紅霞。下有岳王祠,墓樹啼棲鴉?!?
1.1.2綠煙紅霧。綠煙紅霧即垂柳和桃花,春天垂柳依依,桃花嫣然,是西湖最有代表性的景觀之一,雖然如今在西湖周邊很多地方都能見到桃柳相依的美景,但最具代表性的非白蘇二堤莫屬。在兩宋時桃花還不是蘇白二堤的主角,但仍能從相關文學作品中找到兩堤一帶的桃的蹤影,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張元斡有《浣沙溪·武林送李似表》一首,“燕掠風檣款款飛,艷桃秾李鬧長堤”。張磁的《四月上浣日同寮約游西湖十絕》其六“夾堤全少露桃紅,獨許垂楊翠拂空。”王镃的《斷橋春望》“誰家庭院東風里,飛出桃花不見人?!泵鞔?,蘇白二堤已成為當時的賞桃勝地,袁宏道在《西湖記述》中有“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笨梢姰敃r桃柳景觀之勝。高濂在《四時幽賞錄》中將蘇堤看桃花列為春時幽賞之一,且詳細描繪了蘇堤賞桃花的6種幽趣。
1.1.3水上桃花紅欲然。水邊桃花別有韻味,因此桃花與水總是連在一起,桃花開在水邊,落在水里,還逐流水而去。桃花倒映在水中,水面上的桃花影與岸上的桃花連成一片嫣紅,遠遠看來,好像桃花貼著水面開放一般。西湖邊有諸多桃花美景與水有關,南宋時的下竺御園以桃花勝景最為著名。名臣周必大曾和友人游此,坐在枕流亭上觀賞桃花隨流而下,并賦七絕一首:“萬點紅隨雪浪翻,恍疑身到武陵源;歸來上界多官府,人與殘花兩不言。”清時清波門外學士港,一村臨水,四壁俱花,為觀桃花佳處。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以花著魚身魚嘬花為意境,從明代吳從先的詩“余紅水面惜殘春,不辨桃花與錦鱗?!笨梢钥闯銎渲兄饕幕ň褪翘一?。
1.2荷花
荷花(Nelumbo nucifera)又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等,蓮科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荷花雖然只有6~9月3個月的花期,但其四季可賞,即使秋冬殘敗于水面的植株也頗具美感,杭州觀荷,早在唐代已經聞名。南宋,西湖有紅白色千葉荷花,香飄十里,聚景園中有繡蓮,紅瓣而黃綠,極名貴?;蕦m御園內有五花同稈的荷花。明代時西湖荷花主要有紅白2種,白者香而結藕,紅者艷而結蓮。清代時出現了缸荷名種——杭州大紅,民國時在曲院風荷多有并蒂蓮。從歷代文獻來看,西湖荷花植物景觀及其形成的文化意趣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2.1十里荷香?!笆锖上恪背鲎粤涝娋洹叭锕鹱?,十里荷香?!笔锊⒎菍嶋H距離,而是泛指荷花栽植面積之大之廣。西湖水域面積遼闊,為荷花成片栽植提供了先決條件,一到荷花盛開的季節,荷塘滿是一望無際紅綠交錯的色彩,美輪美奐,微風襲來,荷香四溢,沁人心脾。在唐代,荷花就沿著杭城種植范圍達15000m,形成西湖“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的山水景觀格局。南宋時的聚景園后湖、皇宮御園以及曲院風荷都有大面積荷花栽植的記載,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中的如禁中避暑有:“寒濕飛空,下注大池可十畝。池中紅白菡萏(古人稱未開的荷花,即花苞)萬柄,蓋園丁以瓦盆別種,分列水底,時易新者,庶幾美觀?!泵鲝堘酚校骸霸律n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氣?!? 1.2.2曲院風荷。曲院風荷為杭州著名的賞荷勝地,南宋這里辟有宮廷酒坊,湖面種養荷花。夏日清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下飄逸,為西湖十景之一。此處的曲院風荷非景點的曲院風荷,而指代一種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后的意境。曲指酒曲,荷花雖好,更需美酒助興,荷香、酒香,相得益彰。自古文人雅士在西湖品酒賞花,別有一番意趣。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有:“西湖夏夜觀荷最宜,風露舒涼,清徐細。傍花淺酌,如對美人倩笑款語?!表n克莊《湖亭宴賞有懷徐復初》詩:“芙蓉花開一萬頃,錢塘最好是湖邊。晚風得酒更留月,春水到門還放船?!蓖瑫r曲也指代水邊賞荷建筑的形態,因曲而有了變化,因曲而活潑了場地的空間,也為賞荷帶了更多的可能性。風是一種自然現象,賞荷因為有了風而變得更有詩意,白居易在《孤山寺遇雨》中有:“拂波云色重,灑葉雨聲繁。水鷺雙飛起,風荷一向翻。”把風吹碧荷寫得形神畢現,給人以無窮遐想。
1.3桂花
桂花(Osmanthusfragrans),杭州的市花,因葉像圭而稱“桂”;紋理如犀,叫木犀;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古時多生長在山坡巖嶺間,又叫“巖桂”;桂樹開花時令人心曠神怡,其香氣具有清濃兼具特點,被譽為清香可蕩滌,濃香可致遠,故有“九里香”之美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杭州賞桂,盛于唐代,南宋,木犀有黃、紅、白3種,紅色特少。宋四明人史氏,家有木犀,忽變紅,色異香,因接本以獻。張公圃花園內有丹桂五六十株。宋人張邦基說:“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漚郁,余花所不及也。一種色黃,深而花大,香尤烈;一種色白,淺而花小者,香短。清曉朔風,香來鼻觀,真天芬仙馥也。翻閱歷代文獻著作,西湖桂花植物景觀及其形成的文化意趣主要反映在如下3個方面:
1.3.1叢桂夾道。道路兩邊皆桂叢,秋天花開時,滿樹金黃,人在桂花樹下行走,聞香賞桂,別有一番意趣。明代的張京元在《西湖小記》中有:“出石屋西,上下山坂,夾道皆叢桂。秋時著花,香聞數十里,堪稱金粟世界。”闖如道路在山谷中更妙,桂花那沁人肺腑的甜香因谷地而更容易聚集,杭州著名的賞桂景點滿隴桂雨便位于一條山谷中,沿途山道邊,植有7000多株桂花,每年8月桂花盛開季節,在桂花樹下漫步,香氣襲人,花落一身,似花似雨,令人陶醉?!肮鹩辍敝灿纱硕鴣?。明高濂《四時幽賞錄》載:“滿家弄者……一村以市花為業,各省取給于此。秋時,策蹙入山看花,從數里外便觸清馥。入徑珠英瓊樹,香滿空山,快賞幽深,恍人靈鶩金粟世界”。
1.3.2聞香悟禪。西湖主要的賞桂景點,多從寺院發展而來,西湖早期植桂也多為寺廟僧人所植,如西湖北山靈隱、天竺一帶原有諸多寺院,而賞桂勝地滿覺隴,是明代以后才形成規模氣候的,原有滿覺院,最初的桂花應也為寺僧所植并漸成大觀。從歷代留下的詩詞歌賦可見一斑,如唐代宋之問《靈隱寺》中那句有名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睆堉倥e游寺詩“西湖之西天竺深,天香滿風多桂林?!惫饦渖?,常綠,花小,香幽,與寺院幽靜的氛圍相得益彰,在寺院遠離塵世之地聞得那沁爽的桂花香,能抖落一身的俗塵,借助香氣之韻,聞到自性心香,感悟生命之芳華,領會禪意之修身,不失為人間雅事。春星堂詩集中的《輛川館看桂》有:“秋深籬菊且含芳,丹桂南山傲早霜。金粟移來堪斗色,露華團就自矜香。談禪上士天機顯,招隱幽人逸韻長。醉飲直教花底臥,風風雨雨任重陽別?!?
1.3.3金雪覆地。桂花雖小,但細細密密,且數量眾多,遠遠望去如金雪一般。在《湖蠕雜記》中也有關于將桂花比作金雪的記載:“滿覺弄桂花可名金雪?!比藗冑p桂,不僅賞開在枝頭的桂花,也賞被風吹落時的桂花,清人張云敖的絕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倍浜螅毤毭苊艿劁佋诘厣弦矂e有幽趣。萬歷年間,明代文學家王稚登至杭州,本欲游西湖,卻生了一場大病,不能成行,于是去了西溪賞桂。在其《西溪寄彭欽之書》中有:“桂樹大者,兩人圍之不盡。樹下花覆地如黃金,山中人縛帚掃花售市上,每擔僅當脫粟之半耳。”這段文字讀來令人心動,可見沿途風景之美?!皹湎禄ǜ驳厝琰S金”,即便是凋落也充滿了詩意之美。
1.4梅花
梅花(Prunus mume),薔薇科梅屬,落葉小喬木,芳香,通常杭州梅花花期為每年1月底至2月中旬。但因品種不同,或梅花栽植小環境的差異,花期也有早晚之別,這從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的張鎡一年中的賞梅安排中可見一斑:“正月孟春有“玉照堂賞梅”、“湖山尋梅”,二月仲春有“玉照堂西賞湘梅”、“玉照堂東賞紅梅”、十一月仲冬“孤山探梅”,十二月季冬“湖山探梅’’、玉照堂賞梅”。但開花最早的梅花當屬范成大在《范村梅譜》中提到的錢塘湖上的早梅,在重陽節開放,與菊花同時。梅花由于具有古樸的樹姿,素色的花色,秀麗的花態,恬淡的清香,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謳歌的對象。梅花在唐代品種漸多,北宋時杭州的梅花以紅梅為主,主要品種有福州紅、潭州紅、柔枝、千葉、邵武紅等。在南宋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學圃雜疏》記載的玉蝶,《夢梁錄》記載的綠萼、千葉香梅,此外孤山西村也曾大量植梅,包括綠萼、橫枝等紅白20多個品種。明朝九里松至天竺路上(梅園)有梅樹幾萬株,品種有千葉梅、重臺梅。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提到7種梅花,除了常見的紅白2種外,還有綠萼、照水梅、千瓣白梅、單瓣紅梅、墨梅。研讀歷史上關于西湖梅花的文獻資料,其植物景觀及其文化意趣主要包括如下3個方面。
1.4.1花繁似雪。白梅片栽,當梅花盛開時,冬末春初,往往給人以飛雪漫空的錯覺,歷史上西湖周邊有諸多梅花花繁似雪的勝景,如伍相廟片栽白梅,花開如雪,白居易有詩云“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明朝的王在晉的《西溪探梅記》中:“白花平鋪散玉,棹約幽芬……十余里遙天映白,如飛雪漫空,六花亂舞?!边蠊律轿鞔迤跃G萼、橫枝,在宋代姜夔的《白石道人詞曲》中的《鶯聲繞紅樓》中有“十畝梅花飛作雪?!笨梢韵胍姰敃r花開時的壯觀景象。
1.4.2暗香疏影。暗香指梅花的香味清幽,若有若無,疏影則指梅花的姿態,自古文人賞梅以老干蟠曲、疏瘦橫斜為美。西湖梅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北宋林和靖“梅妻鶴子”的佳話使得西湖梅花成為高潔隱士的象征,也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賞的對象,文人賞梅花更注重其韻味和格調,暗香疏影為文人品賞梅花的主要特征,林和靖《山園梅花》中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北闶亲糇C,此外筆者認為,暗香疏影還暗喻梅花栽植地環境的清幽,西湖歷史上有名的賞梅景點如孤山、靈峰、西溪都是遠離鬧市,極其幽靜之所。
1.4.3梅竹相映。梅竹自古以君子寓,作為君子的象征,國人也多以梅竹喻品德高潔,在西湖諸多賞梅景點中梅花常常與竹子栽植在一起,竹掩梅,梅映竹,相映成趣。林逋在孤山時便將梅竹栽植在一起,《梅花二首》:“宿靄相粘凍雪殘,一枝深映竹叢寒?!薄冻厣洗喝铡罚骸耙怀卮核G于苔,水上花枝竹間開?!薄渡酱宥骸罚骸把┲竦秃?,風梅落晚香。”“風梅”與“雪竹”相映成趣。清代文人章次白專門在西溪建有梅竹山莊,以梅花象征孤標傲世,以竹子代表高風亮節,為西溪一景,陳鴻壽先生有《詠梅竹山莊》詩:“擁雪萬樹梅,成町千笛竹?!贝送馇宕馁p梅勝地靈峰也是一處塢麓幽深,林竹茂郁之所。
2結語
“西湖四季花卉”作為“西湖文化景觀”中重要的植物景觀,同時也是各階層游賞活動的重要對象,其誕生、形成和西湖山水景觀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又與自古以來杭州市民的生活習性息息相關,其所呈現出的豐富文化內涵有力提升了植物景觀的深度和厚度,可以說是江南園林中植物景觀營造的典范之作。筆者相信,在廣大園林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過認真梳理西湖四季花卉景觀歷史沿革,深入挖掘其植物景觀形成的文化肌理和人文意趣,必將有助于增進對西湖景觀發展史乃至杭州地域文化和社會生活史的研究,進一步提升西湖文化景觀遺產的文化影響力和杭州文化軟實力,為推進杭州展示東方文化重要窗口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