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紫荊公園植物景觀美學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在對紫荊公園植物資源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介紹了紫荊公園的設計手法、主要月季品種。選取園內51個典型的月季景觀作為評價樣本,組織60位評分者運用美景度評價法(SBE法)對樣地照片進行美景度評價。采用描述因子法,選擇能反映月季景觀特征的7個景觀評價因子,利用統計學的方法構建景觀因子與美景度分值間的評價模型。結果表明,各景觀因子對月季景觀的美學影響不同,其中有3個因子對月季景觀美景度影響顯著,即景觀奇特性(0.108)、建筑/景觀小品(0.041)、景觀層次(0.08)。對紫荊公園月季主題景觀構建美學評價模型,旨為今后國內月季主題公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紫荊公園;設計手法;月季;月季景觀;美景度評價
中圖分類號 TU98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0-0104-05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botanical resources of Bauhinia Park, the design techniques and main rose varieties were introducted. 51 typical rose landscapes we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on samples,which were scored by 60 evaluators using SBE method. Seven landscape evaluation factors which can reflect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se were selected,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between landscape factor and beauty scale was constructed by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cape factors had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aesthetic effect, three factors which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s, that was,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0.108), the architectural / landscape sketches (0.041), the landscape level (0.08).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rose landscape of Bauhinia Park was constructed, whi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construction of the domestic theme park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auhinia Park;Design techniques;Rose;Rose landscap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植物專類園是指具有特定的主題內容,以具有相同特質類型的植物為主要構景元素,以植物搜集、保存、研究、觀賞為主,兼顧科普、繁育、同行交流交換的植物主題園[1]。《詩經》中曾記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展現了桃園勝景,世界各地也有類似的園地建設,如古埃及的海棗、葡萄等專類苗圃,中世紀歐洲的草藥園等[2]。后來演變成在一定的范圍內,種植同一類觀賞植物的植物專類園,如梅園、竹園、牡丹園、桂花園、月季園等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觀賞園地,它可存在于植物園中形成園中園,也可獨立形成花卉主題園。月季專類園即指以現代月季為主,結合薔薇科薔薇屬的其他植物形成的花卉專類園[3]。該研究的紫荊公園以栽植月季(Rosa chinensis)為主,形成獨立的月季主題公園,它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東北部的創意產業園內,2012年10月,紫荊公園憑借其獨特的中國古老月季文化、豐富的月季品種、引人入勝的月季景觀、豐富多彩的月季花展以及具有教育性等優點,得到了世界月季聯合會的認可,短短2年多時間就獲得了“世界月季名園”稱號[4],成為我國繼深圳人民公園后第2個獲得“世界優秀月季園”稱號的公園。紫荊公園已成為常州市民文化交流、陶冶情操的天然場所,是一座月季品種的天然博物館[5]。目前國內對專類園植物主題公園的主題植物景觀的美學評價研究相對較少,而國際上公認的景觀美學評價方法中,心理物理學派的美景度評判法是各種評價方法中最嚴格、最可靠且實用性強的一種方法[6]。筆者利用SBE方法對月季景觀的美景度進行客觀評價,以期能夠豐富植物主題公園建設的相關理論。
1 月季主題景觀營造
1.1 公園設計手法
紫荊公園于2010年4月建設完工并對外開放,占地20.15 hm2,公園的場地呈不規則五邊形,公園總體的布局手法依據地形、位置及背景的不同,采用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方式。全園的景觀分區被劃分成1軸5區,1軸為120° E經線,因常州是120° E經線唯一穿越城區的地級市,而紫荊公園恰好在經線穿越的區域,因此根據這一特色,公園規劃中,將該經線設計成公園的主要景觀軸線;景觀軸線中央是“時來運轉”摩天輪,其長為85 m,高達84 m,已成為常州市的地標性建筑;摩天輪座落在面積約3 000 m2的半圓形人工湖上,湖面南側也以圓形的摩天輪為依托,形成另一個半圓形的植草坡地。5區分別為月季景點展示區Ⅰ、國際月季園、常州市月季展園、月季景點展示區Ⅱ、體育活動區(圖1),曲折變化的不規則式游路串聯起各個景區,讓游客在游覽時始終參與其中,保持新鮮感[4]。 1.2 主要月季品種
在月季盛花期(5—9月)對紫荊公園的月季品種進行調查,據統計,園內月季覆蓋面廣且品種繁多,月季種植面積約16 162 m2,公園中常用的月季品種共270種[7-9], 其中雜種香水月季(HT)152種、豐花月季(F)36種、微型月季(Min)9種、地被月季(R)3種、灌木月季(S)27種、藤本月季(Cl)25種,以及18種古老月季品種。各展區月季品種數量見表1。
2 月季景觀美學評價
2.1 研究方法
2.1.1 評價因子的選取。為保證評價的準確性,科學合理地選取景觀評價因子至關重要,通過參照和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紫荊公園月季景觀的自身特點,選取7個景觀評價因子:月季蓋度、景觀層次感、色彩、景觀奇特性、視線開闊度、建筑/景觀小品等、地形。 由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共9人對評價因子進行打分(表2),評判者為每張照片各因子評分后取算術平均值的整數作為景觀因子量化值。
2.1.2 景觀美學評價。采用美景度評價法對月季主題景觀進行評價。全程采集采用像素為2 010萬的SONY ILCE-5000數碼相機;根據月季的習性及生長規律,采樣時間集中于月季盛花期,于2017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以及8月上旬至9月下旬天氣晴朗的日子,拍攝時間為 09:00—11:00、14:00—16:00;拍攝高度保持在1.6 m,保持相機光圈值、曝光度等相關因素的一致,不使用閃光燈,以橫向拍攝為主,盡量避免豎向拍攝。研究表明,用照片作為風景質量評價的媒介同現場評價無顯著差異[10]。用多少張照片代表一種景觀,國內外不同學者選用的數量不一致,實際上每個樣地應該用多少張照片來代表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照片的數量主要取決于樣本景觀的多樣性程度,對于比較單一的景觀可能1~2張就足夠[11]。按照月季景點展示區Ⅰ、月季景點展示區Ⅱ、常州市月季展園、國際月季園、花壇、節點進行分類,從1 230張拍攝照片中選出典型的月季景觀照片51張,并對照片進行編號。結果表明公眾被試反映存在一致性,且不同職業的人士在選擇評價上無顯著差異,因此為了方便取樣,以學生為主要受測者進行研究[12],該研究選擇65名南京林業大學不同專業的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對紫荊公園月季景觀進行評價,評判標準采用-3~3分的7分制形式,在室內采用幻燈片評價方式進行試驗,每張幻燈片的播放時間為 8 s,評價者在打分表上填寫對每個景觀的反映分數值,計算各景觀的美景度值。
2.1.3 數據標準化處理。采用幻燈片方法計算景觀美景度值,評判結果由景觀自身特征和評判者的審美尺度兩方面共同決定,為消除不同個體間因評價起點及度量尺度的差異,需要對所得的評價結果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化Z值,即SBE值。
2.2 評價結果
2.2.1 景觀SBE值與因子量化值。將9名景觀因子和65名美景度評判者的評分值分別輸入Excel 2007,根據取算數平均值及標準化公式計算出51個月季景觀的SBE值和景觀因子量化值(表3)。
2.2.2 月季景觀美學評價模型。
以各月季景觀SBE值為因變量,景觀因子量化值為自變量,運用SPSS 23.0軟件,采用BACKWARD(向后剔除變量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建立月季主題景觀的美學評價模型。從表4中選擇調整判定系數最大、標準估算誤差最小的模型3,最終被引入模型的變量有3個,分別是景觀奇特性、建筑/景觀小品、景觀層次,其中復相關系數R為0.850,判定系數R2為0.722,調整R2為0.705,擬合優度較高。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模型滿足F檢驗,且顯著性Sig值為0.000<0.050,這說明模型中3個景觀因子與月季景觀美景度SBE值之間顯著相關,SBE值可以與3種變量建立線性模型(表5)。
2.2.3 月季景觀評價模型的應用。
將評價中選擇的51張月季景觀樣本的景觀因子反映值X1~X3代入到評價模型中,得到51張照片的月季景觀美景度排名。通過評價模型計算后,月季景觀的美景度評價與評價者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月季景觀中,排第一的是花壇景觀HT3,此景觀為布置在湖中靠近岸邊的花壇。上層使用樹狀月季;中層運用蘇鐵(Cycas revoluta)和微型月季,如‘矮仙女’(Short Fairy)‘太陽姑娘’(Sunmaid),下層擺放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黃金菊(Perennial chamomile)、瑪格麗特(Argyranthemum frutescens)、夏堇(Torenia fournieri)、矮牽牛(Petunia hybrida)、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等;花壇中間布置有小品雕塑作為裝飾。岸邊嬌嫩的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作為前景,花壇在湖水中成為中景,銀白色的摩天輪作為背景,倒映在安靜的湖面上,景觀奇特性高,層次豐富,色彩多樣且色調和諧,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園林圖畫(圖2)。
其他排位較前的還有CZ7,其植物組成包括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法國冬青(Viburnum odoratissimum)-梔子(Cape Jasmine)+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月季+韃靼忍冬(Lonicera tatarica)等-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首先,彎曲流轉的花壇如火紅的絲帶,成為景觀中的亮點,增加了景深感,同時也起到引導游人的作用。花壇中微型月季的選用也非常謹慎,選擇開紅色和白色花為主的‘紅斯柯特’(Red Sikete)‘你和我’(You'n 'Me)等月季品種,避免花色過多與紅色花壇相互沖突。其次,白色的沙石小路中和了花壇大紅色的跳躍感,使得整個景觀協調、完整(圖3)。景觀GJ5以觀賞月季為主,花架的運用提高了整個景觀的觀賞性、奇特性和趣味性,藤本月季的花色以紅色系與淡粉色為主色調,色彩豐富而不雜亂。下方草地上種植觀賞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成花境景觀(圖4)。景觀GJ16是國際月季園中東區的景觀,月季與喬灌草相結合,形成復層植物群落,翠綠的草坪作為基底,上層喬木形成優美的林管線(圖5)。景觀Y12的植物組成主要包括香樟+垂柳(Salix babylonica)+旱柳(Salix matsudana)等-紫薇+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桃樹(Prunus persica)+梅花(Prunus mume)+柞木等(Xylosma racemosum)-杜鵑+月季-狗牙根。巨大的茶壺雕塑置于圓形空間的中心,大花月季沿弧線種植;道路穿插其中,將其劃分成2個面積不等的半圓形場地,雕塑后方的木屏障起到限定空間的作用;該地塊周邊喬灌藤合理搭配,季相變化明顯,植物群落豐富(圖6)。 3 結論
(1)該研究利用SBE美景度評價法對紫荊公園中的51個月季景觀進行美學評價,運用SPSS軟件將月季景觀SBE值與各景觀因子之間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建立紫荊公園的月季景觀美學評價模型:Y=-1.164+0.108X1+0.041X2+0.08X3。其中,景觀奇特性是月季景觀美景度影響最顯著的因子,月季景觀奇特性越高,越容易吸引游人的眼球,讓人們駐足觀賞,月季景觀的奇特性與月季蓋度、月季品種顏色無絕對聯系;景觀層次對美景度的影響也較大,豐富的植物景觀層次可以產生景深感和意境美,使游人產生較好的視覺感受;建筑/景觀小品的運用也會影響游人對景觀的喜好度,提高景觀的美景度。
?。?)紫荊公園功能分區上,月季專類園因受到場地的局限,一般按月季的觀賞特性進行分區,而紫荊公園則利用占地面積廣的優勢,按照游園功能進行分區,將月季與景觀建筑小品結合,分布在園區各景點內,既能增強游人游園的體驗感,又能在不同景觀分區中營造喬灌草復層植物群落,豐富園內景觀層次,打造特色月季專類景觀。其次,公園主題植物月季具有覆蓋面廣、主題突出、品種繁多、應用形式豐富、科普教育性強等特點,尤其是紫荊公園每年舉辦的市花月季花展,極大地增強了市民的參與熱情及愛綠護綠的環保意識。今后紫荊公園的發展中,可以進一步加強月季品種的搜集與開發,注重景觀小品與月季花文化的表達,完善月季與其他植物的標識與科普內容。
?。?)在植物配置上,公園除月季外,常用的配景植物種類共215種,其中喬木類植物68種,灌木類植物55種,草本類植物73種。園內以國槐(Sophora japonica)、香樟、樸樹(Celtis sinensis)、榆樹(Ulmus pumila)、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巨紫荊(Cercis gigantea)、水杉和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等大喬木為骨架;在光照充足的地方選用日本晚櫻(Prunus lanneisiana)、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梅花、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紫荊(Cercis chinensi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開花及香花樹種和金葉女貞(Ligustrum vicaryi)、金邊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Aurus’)、杜鵑、法國冬青、紅葉石楠(Photinia ×fraseri)等為主的常綠灌木為配植樹種;以澳洲茶(Leptospermum scoparium)、熊掌木(Fatshedera lizei)、叢生福祿考(Phlox subulata)、柳葉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多花筋骨草(Ajuga multifloraicus)、松紅梅(Leptospermum scoparium)等大量新優特植物作為月季的主要點綴材料,形成花境景觀;林下栽植了八角金盤(Fatsia japonica)、玉簪(Hosta plantaginea)、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耐陰植物,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為了使秋冬季的景觀效果更為明顯,種植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烏桕(Sapium sebiferum)、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茶梅(Camellia sasanqua)等植物,使整個公園的景觀效益與生態效益大幅提升。此外,園內還大量運用野薔薇(Rosa multiflora)、刺梨(Rosa roxbunghii)、重瓣黃木香(Rosa banksiae ‘Lutea’)、棣棠(Kerria japonica)等薔薇科植物與月季進行搭配,以起到點綴、突出、襯托的作用。全園根據植物的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進行合理的種植設計,水生、濕生與旱生植物自然過渡銜接,體現公園的生態植物景觀。喬木或列植于路側,或作為景觀點綴于草坪、色塊中間。植物廊架、組合造景與主題花境有機結合,分布于園內各處,綠籬、地被和草坪合理配置,覆蓋全園,極大地豐富了園內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坤.植物專類園建設研究:以建設中的辰山植物園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2] 夏夢.月季專類園景觀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3] 余樹勛.花園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
[4] 于慧.常州紫荊公園舉行月季名園授牌儀式[J].中國花卉園藝,2013(20):36.
[5] 靳艷蘇.淺談月季在園林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09(10):28.
[6] 楊善云,陳翠玉,劉云峰,等.柳州市居住區植物景觀美學評價與優化策略[J].北方園藝,2014(11):80-84.
[7] 張佐雙,朱秀珍.中國月季[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177-207.
[8] 薛麒麟,郭繼紅.月季栽培與鑒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5-147.
[9] 朱秀珍,金波.月季花[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3.
[10] SHUTTLEWORTH S.The use of photographs as an environment presentation medium in landscape studie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80,11(1):61-76.
[11] 張艷峰.竹林景觀美學價值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9.
[12] 周春玲,張啟翔,孫迎坤.居住區綠地的美景度評價[J].中國園林,2006,22(4):62-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