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植物配置與生態功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城市居民對城市綠地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公園綠地成為城市綠地的主要構成部分,而植物景觀又是公園綠地的主要內容,植物配置方法直接影響著公園的景觀效果。公園植物優化配置對所在環境有明顯的美化和改善作用,且植物的多樣性與景觀效果、城市環境優化和生態平衡有密切的聯系。因此,進行公園植物配置與生態功能分析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诖?,筆者結合實踐經驗,以廣州曉港公園植物配置為例進行討論,以尋求適合該公園植物配置生態優化的方式。
關鍵詞 公園;植物配置;生態功能;優化
公園內植物是多年來歷史發展變遷所形成的,其植物配置的變化關乎公園整個生態功能變化,是重要因素。這些年隨著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公園周邊商業地產增加和公園拆除了大量沿街門面,還建了大量綠地栽植了大批喬灌木提高綠質,這些都使得公園生態功能發生了變化,分析研究公園植物配置情況和生態群落,為公園建設提供參考依據,更好發揮公園城市“綠色心臟”的生態功能,
1 概況
廣州是經濟發達人口超過1200萬的大城市,企業眾多,大氣粉塵等污染狀況及熱島效應均較為明顯,城市熱島與郊區的最大溫差可達6.7℃,與周邊的森林區等差異為3.8℃-6℃。城市植被是改善和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構建良好人居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曉港公園位于廣州市海珠區,曉港公園是海珠區最大型的綜合性公園,被中山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環繞,周邊物業毗鄰江南西商圈,人文及商業氛圍相當濃厚,人口素質也較高。曉港公園的造園藝術采用中國傳統山水園林布局手法,巧妙地把游憩觀賞設施與詩情畫意景觀融為一體。高坡疊山,低臺挖池,使山得水而活,水伴山而媚,相映成趣。園內設花卉館、亭、水榭、花架、橋、景石等景點[1]。
2 公園植物配置與生態現狀分析
在對曉港公園的調查數據中,曉港綠地人工群落垂直結構類型以喬灌草為主,喬草結構和喬灌結構類型群落次之,都以常綠的植物為主,喬灌草共30科28屬48種,種類數目不多,其喬木層的豐富度14、灌木層14、地被層7,地被層的植物豐富度較喬灌層的低。
曉港公園在植物配置方面較多的注重喬灌層多樣性的建設,而忽視了草本層植物多樣性建設,灌木層和草本層植物明顯多樣性不足,喬木層的多樣性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園綠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構建中,并沒有重視群落自身的更新演替的能力和好處,還有很多的園林養護工作者并沒有人工植物群落能夠更新演替的思想意識,這就導致了城市公園人工植物群落太“人工”化了,沒有充分尊重人工群落自身的生存能力[2]。
3 優化建議
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和實地觀察曉港公園植物配置的情況,給出以下的建議,希望能夠對未來城市公園的植被建設提供借鑒以及對曉港公園的優化有一定的幫助:
(1)針對偏種現象,我們應著力提高生物多樣性,尤其是灌木層和草本層的多樣性,應用豐富地被植物素材,營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觀,在植物群落的生態性的基礎上,盡量使樹木之間的搭配符合美學的分布原則,并且應當適當采取人工干預措施,協調種間的關系,抑制有害競爭,促進和諧共生,為植物的自然更新創造適宜的生存空間。因此,在城市人工植物群落的構建中要充分尊重并保護群落的更新演替功能,使其發揮自身的能力自我維持能量運轉平衡,并充分發揮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能。
(2)要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觀觀賞效果,可以從形式美和意境美兩個方面入手。選擇合適的體量、外形、色彩和質感的植物是提升植物群落形式美的基礎。主景的突出和配景的襯托,更能相得益彰提升植物群落的形式美,從豐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汲取創作源泉,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為題材來創作景觀,將植物群落傳統的被觀賞功能提升到維持城市生態平衡、保護植物多樣性,模擬自然并再現自然的高層次意境。
?。?)在曉港公園中可以看出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定的風景風格,但各區域界限明顯使得公園被區分為不同的區域,模糊界限有利于風景融合和游客的感受度,然而人是公園的使用主體 ,植物是公園最重要的造景元素 ,現代城市公園要做到“可觀、可游、可憩、可樂”的要求 ,就要求公園的植物造景適合游人的需求 ,即要“以人為本”?,F今公園中應盡量避免將鳳尾蘭、小聚等硬刺類地被種植于道路轉角 ,將夾竹桃等有毒地被種植于路緣 ,將花朵艷麗的引蜂或蜜源地被種植于坐凳旁等應用方式。
(4)均衡綠地分布,不斷挖掘綠量。公園綠地還存在許多不均衡地方,有的地方鋪裝面積太大,游客游玩時無避陽處。在游樂場公共綠地分布不均衡、缺少植被情況下應該減少硬質鋪裝或采用過渡形成,在游樂設備附近鄰建筑物配置喬灌木、攀緣植物來增加該區域綠地面積的綠量。同時應在公園圍墻、大門內外鄰近建筑也應挖掘潛力增加綠量,配置喬灌木、攀緣植物等以豐富這些地方綠化景觀。
(5)增加季相的變化,在曉港公園多以常綠植物為主,落葉植物很少而且,應該增加落葉的、開花的、高大的喬木,提高欣賞性以及增加草本層植物和灌木層植物的多樣性,園林地被植物的顯著特色是其景觀具有季節性的變換,突出的表現為色彩極其豐富。在公園的地被植物配置中,地被植物往往與上層喬木一同出現,它們有這各式各樣的葉色、花色和果色。因而,在植物群落搭配時一方面要依據上層喬木的落葉與常綠型相應選擇常綠與落葉型的地被與之搭配,另一方面要使上下層的色彩協調,花期、果期錯落有序,創造豐富的季相變化,季季有景可賞[3]。
4 結束語
公園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共綠地中的精品,公園園林景觀配置與生態優化,要針對其特點,應該在征求多方意見的前提下,反復論證,分階段、分部分項實施,點、線、面逐步推進,歷史的經驗證明,一個成熟的園林景觀需要歲月的洗禮。本研究僅是對針對公園綠地植物群落配置的拋磚引玉之作。謹希望以此為未來園林植物配置的研究提供參考,以更好地去服務于城市公園綠地植物景觀的營造,為人們提供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蕓.廣州市植物多樣性和景觀構成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2] 黃玉源,羅國良,倪才英,等.廣州部分城區綠地系統結構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1,(05):13-16.
[3] 李博.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