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態園林建設中植物品種選擇與配置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綠地”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城市的生態園林綠化成為城市建設的必然趨勢,生態園林建設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內,設置一個生態圈,促進生態健康的良性循環,要達到這種目的,在其建設過程中植被的品種選擇與植被配置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關鍵詞:品種選擇;配置方式;生態園林
  近年來在飛速發展經濟的同時,隨著人們對“環?!?、“綠色環境”等理念的認知,綠化生態建設在發展過程中也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生態園林的建設,不但可以綠化環境、維護生態,更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起到改變自然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促進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對于人們的生活環境更是有著極大的改善。
  1生態園林概念
  生態園林是指以生態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適宜的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征的植物能各盡所能,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2生態園林的主要功能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人類的生存不僅需要一個優美、舒適的環境,更需要一個協調穩定、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生態園林的產生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順應時代發展和人類物質、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夠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降低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是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3生態園林建設中植物品種的選擇
  生態園林的核心就是植物,而植物的選擇尤為重要。隨著環境、氣候、光照等的改變,在植物選擇中要從以下3方面人手。
  首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光照等環境條件選擇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輔以其他樹種合理種植。鄉土樹種抗逆性強、適應能力強,生長健壯,景觀效果顯著,生態效益能得到極大的發揮;選用鄉土樹種節省了運輸時間和費用,節約了成本。其次,根據環保的要求選擇植物。許多植物具有防風、固沙、防火、殺菌、隔音、吸滯粉塵、吸收有害氣體和抗污染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應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宜的植物。例如,在粉塵較多的工廠附近、道路兩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應選擇一些枝葉茂密、能分泌油脂及汁液的樹種,如臭椿、懸鈴木、女貞等易于吸滯粉塵的植物;在排放有害氣體的工業區特別是化工區,選擇吸收或抵抗有害氣體能力較強的樹木,如吸硫較強的垂柳、法桐、女貞等;吸氟化氫較強的榆樹、烏桕、女貞、臭椿等。最后,根據綠地性質選擇植物。如設計烈士陵園綠化,樹木選擇常綠樹和柏類樹;在幼兒園綠化設計,選擇低矮和色彩豐富的植物,但不能選擇有刺、有毒的植物。因此,在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時,合理地選擇植物,使喬、灌、草有機地結合,構建具有不同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增強園林的抗干擾能力和穩定性,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4植物的配置探討
  植物選擇好之后,相互的配置問題也非常重要,雖然在一開始選擇時就考慮了環境、美觀、經濟等諸多因素,但在配置的過程中,這些因素也不能拋棄。
  4.1植物生態配置
  植物的配置首先來說就是植物性質的配置,畢竟建造生態園林并不是幾株或者幾十株植物可以解決的,需要的是多個植物群落。而植物群落之間的配置,首先就要考慮能否相互融洽,不能產生相克的情況。
  4.2植物美觀配置
  在調和了植物的生態之后,就要考慮到美觀性的問題,從藝術觀賞的角度來說植被之間的搭配,相互的距離,更具有層次性和結構性。畢竟植物不同于家具,不可隨意搬動,在種植植物之前,就要將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以達到美觀的藝術效果。
  4.3植物功能配置
  生態園林并不只有美觀的作用,其功能更是重要,通過不同的植被來達到不同的效果。例如:為了環保而建造的園林,那么主要的功能自然是降低噪音、吸滯粉塵、凈化空氣等。如果為了起到健康作用,那植物的功能自然是要氧氣充沛、殺菌消毒之類的作用。再者如果是專門用來觀賞的園林,那對于美觀性的要求就更高了,相互之間的配置就更要體現藝術理念。
  4.4植物的配置方式
  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分為自然式配置和規則式配置。規則式配置有行置和幾何形配置;自然式配置有孤置、群置、叢植、帶植等形式。如在道路行道樹種植中多采用規則式種植,在游園、公園等綠地中的植物多采用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進行種植。不同的配置方式,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4.5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4.5.1對比和襯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征,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叢組合時,運用水平與垂直對比法、體形大小對比法和色彩與明暗對比法較適合。
  4.5.2動勢和均衡。各種植物姿態不同,有的比較規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種動勢,如松樹。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4.5.3起伏和韻律。韻律有2種:一種是“嚴格韻律”;另一種是“自由韻律”。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最容易體現出韻律感,但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這樣才產生節奏韻律感,盡量避免布局呆板。
  4.5.4層次和背景。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針、闊葉樹合理搭配、常綠與落葉的合理搭配等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宜高于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加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
  4.5.5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植物配置時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歷史文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體現地方風格才能提高園林綠化的品位。如大量的鄉土樹種不僅能較快地產生生態效益,還能體現地方特色。
  5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園林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而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對于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尤為重要。植物的選擇要考慮多個方面,植物的配置更要在此基礎上深入思考,選擇的關鍵是美觀與功效,而配置的關鍵則在于光照、溫度、環保等,只有將這些方面全都考慮到了,才能夠建設出科學、合理的生態園林,才能夠美化城市,改善環境,促使人類、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9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