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概述了植物景觀評價的相關概念,介紹了植物景觀評價的方法和學派、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評價的指標與權重,總結了影響評價體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相應的理論幫助。
關鍵詞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117-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related concepts of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was summarized,the methods and schools of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valuation system,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weights were introduced,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were summarized,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so as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Key words garden plant;landscape evaluation;research progress
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人類開展的各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導致許多城市環境惡化。城市居民作為城市的主人,渴望擁有風景優美、綠色健康、空氣清新的生存環境,對城市綠化有了更高要求,綠化景觀布局不僅要發揮其美化作用,還要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因此,園林植物景觀的構成,需要增加具有豐富層次、多變空間的景觀,重點建設區域就是城市公園,為了提高該領域的科學性,進行公園綠化植物景觀的科學評價成為當今的研究熱點。
1 植物景觀評價相關概念
公園,是隨著時代發展,逐步成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現代化公園,是根據現代城市建設標準,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鍛煉等功能,包含各種完善設施的場所;景觀,是特定區域內自然界中所有物質構成的一個整體,其中包含人類活動對自然作用結果的影響;植物景觀,是景觀延伸的一個概念,是特定區域內所有植物組成的整體,以供人們活動、觀賞、休憩所用;園林植物,是城市公園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由人工種植,具有觀賞價值,能夠美化公園環境;植物造景,是通過對自然因子的綜合利用,設置在植物景觀當中,體現每種植物的特點,營造特殊的植物美景,合理配置植物景觀中的每個要素,最終達到空間藝術的整體效果;植物群落,是在特定區域的所有植物的組合體;景觀評價,是指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評價人員運用美學理論,對現有景觀的綜合評價,是一種對景觀的特點解析[1-2]。
2 植物景觀評價的方法及學派
植物景觀評價的方法較多,在學術界常見的有調查分析法、認知評判法、民意測驗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植物景觀評價的學派主要有專家學派、認知學派、心理物理學派和經驗學派[3-4]。
調查分析法的難度非常大,需要對植物進行全面調查,具體的定量指標有景觀時序多樣性、景觀空間多樣性等,具有大范圍評價景觀的特點,同時存在很大的主觀性,要將每個要素的評分標準逐一羅列;認知評判法是通過對他人的意見進行總結測評,該方法的優點是非常方便,評價人員可以不去現場,但缺點是所選用的照片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應所要評價的風景特點;民意測驗法與認知評判法類似,是通過問卷或其他形式對普通民眾進行意見搜集并整理分析,該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將人的趣味性作為評價標準,具有較高的時效性,缺點是問卷既要通俗易懂又要科學嚴謹,很難兩者兼顧并完整回收;層次分析法也叫AHP法,是通過遞階層次結構模型獲取每個具體目標的權重,再對多個目標進行分析,該方法可以充分體現人們的決策思維,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融合;模糊綜合評價法,是運用模糊數學理論基礎,把特定的因素定量化最終得出評價結果。
專家學派認為符合形式美的風景均有較高的質量,并概括了色彩、線條、質地和形體,在景觀評價中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對景觀進行時效性評價。認知學派認為人是景觀評價的主體,風景是因人的存在而有了意義,評價過程主要從人的活動出發,將風景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程度設立為評價標準,也因此是各大學派中最具時效性的。心理物理學派是從物理學的角度,將風景欣賞過程看作物理界的一種正常反應,進行評價時,首先評估大眾評價對象的反應,建立量表,使用數學物理模型來評估量表與公眾態度的相關性,這種學派的特色是把評價者的主觀因素與風景存在的客觀因素結合,缺點是過于機械,難以推廣;經驗學派相對于認知學派而言,評價主體的作用被進一步提升,在進行深入評價時,將風景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人的審美觀結合起來作為標準,具體的評價過程忽略了客觀環境的特點,人的主觀性提升度太高,缺乏實用價值。
3 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構建
自然生態、美學藝術和文化歷史在園林植物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制訂一個完整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時,需要將三者融合在一起。首先,植物景觀要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其次,景觀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在植物造景過程中力求實用性和美觀性兼顧[5-6]。自然生態包含的內容主要是植物的結構豐富度、種類多樣性、周圍環境與空間異質性的協調關系等,具體要考慮植物的種類、存活區域、成活率以及數量等;美學藝術涵蓋了觀賞造型構圖、色彩搭配、觀賞特性及時序文化等內容,需考察植物景觀在色彩美學方面的合理性,花葉搭配設計需從美學角度進行操作,同時結合季節規律、現代審美的發展以及植物造景技術的演變來綜合考量;文化歷史應涵蓋當地人文景觀、區域特色、鄉土文化以及傳統教育等方面內容,探究園林植物景觀和當地文化的匹配度,并結合現代園林景觀建設中的硬質景觀,從整體角度出發建設植物景觀的文化教育功能。 4 植物景觀評價的指標與權重
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指標,主要根據專業人士所提供的基本標準來定,或者通過科學合理的問卷調查方式量化大眾的標準,最終通過劃分植物景觀等級得到評價結果。
植物景觀評價的權重,應該在具體確定的時候兩兩判斷,進行對比分析,確定結果的精準性。評定結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權重值,可以精準地體現每個評價因子的重視程度,一般情況人們比較關注植物的外形,但植物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植物景觀評價因子中,視覺質量所占的比例較大,其中植物的形態、季節交替時的色彩變化尤為重要。園林植物景觀的觀賞性主要從遠距離視覺角度下的色彩、形態等方面來考量。人們的視線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例如觀看花草時,會被枯枝落葉影響,因而相關條件的重要分配需要結合人類的感官。在服務的具體評價因素中,植物景觀所帶來的觀賞性受各方面限制,容易與各事物相協調,觀賞性的重要性是評價時的主體。綠化帶,是具有抗干擾能力的景觀之一,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噪音,發揮植物景觀服務大眾的功能,其中公園綠化帶在保障隔音效果的同時,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不同的休息場所。
5 影響評價體系的因素及解決措施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工作主要在城市中開展,園林植物運輸問題尤顯重要。由于園林植物體型較大,既要滿足時效性又要保證園林植物的成活率,運輸難度較大、成本高。園林植物景觀施工企業應加強和運輸公司的合作,逐步改善現有問題,突破瓶頸,實現互利共贏。
園林植物景觀工作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設備故障,由于機械損耗等多種原因,常常在施工中影響植物質量,也有些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產生較大誤差。要使該問題得到解決,需要在施工前進行設備故障排除,通過現代化的大數據搜集與分析,嚴格把控機械故障的發生率,合理有效地排除解決問題。植物種類的選擇,需要在滿足基礎功能的前提下,考慮服務功能、美化以及文化底蘊的匹配,利用不同形態的植物來增加園林景觀的多樣性。具體可采取灌木、草叢、喬木、藤本等植物合理搭配,構建容易被大眾接受的園林植物景觀,在種植過程中注意自然斑塊的交錯,增加景觀的層次感。此外,需要及時合理地修剪,定期施肥,根據生長季的不同綜合考慮景觀的長期觀賞性。
6 參考文獻
[1] 宮春亭,許先升,張蕊.基于游憩行為的??谌f綠園調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5):312-316.
[2] 羅鵬輝.建設生態型園林營造人工植物群落:以廈門城市綠化為例[J].福建熱作科技,2008(2):32-34.
[3] 胡莉莉.福州城市綠地景觀格局分析及其景觀評價與LUCC的相關性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8.
[4] 方亞君.節約型園林規劃設計原則及施工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6):84.
[5] 蘆建國,李舒儀.公園植物景觀綜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139-142.
[6] 何昕,王立.談園林植物景觀的定量化評價方法[J].山西建筑,2015(26):200-201.
作者簡介 羅蕓(1979-),女,廣西浦北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風景園林綠化及花卉布展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