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黨建工作融合路徑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黨的思想引領作用,探索創建“黨建+創客文化”校園黨建品牌。對其進行分析,以其為創新創業教育與黨建工作的相互融合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 創業教育 黨建工作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已越來越普及和受到重視,并不斷從外延到內涵深化。課題組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詳細研究,以期為創新教育與黨建工作的融合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一、融合的前提
?。ㄒ唬﹥烧呔哂泄餐姑?
創新創業教育從教學理念、教育實踐活動等方面,嘗試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采用開放度更高、靈活性更強的教學方式,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原則。黨建工作是貫穿創新創業教育的靈魂,也是進行教育改革把握的重點,有助于幫助學生們深刻體會社會主義建設重要意義,擺正品德與能力的位置,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兩者目標具有一致性
在開放性學習環境之下,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們對學習和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團隊之間的合作還可以讓其樹立良好的協作精神,有利于其未來個性化發展。高校黨建工作要讓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意識,進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三)兩者具有開放共享性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黨建工作要想有條不紊的持續進行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二者的信息共享。各個高校的黨建工作運行模式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時空的局限以及各領域、各組織之間的障礙隨著信息的開放和共享而打破,各個要素的靈活性較高、流動性較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黨建工作的建設和研究過程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黨建工作屬于教育活動的范疇,必須要符合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保證教育制度的正常運轉。
二、融合途徑分析
(一)發揮黨建創新服務
黨建工作引領學生發展,可嘗試邀請專家學者入校舉辦講座、鼓勵學生們進行黑板報宣傳欄設計、開展主題演講活動等等,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發展氛圍。黨組織不能被動接受學生的建議,而是要貼近學生實際,了解其真正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工商學院以“創”立學,通過與政府、行業、企業、基層社區合作共建以創業園為平臺的”政校企”三元聯辦制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以校外創業孵化器為平臺的”校社”雙元社區學院制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另外通過眾創空間平臺、創業沙龍平臺和創客志愿者等載體,形成想創業、敢創業和拼創業的良好創業氛圍,大力推進學院學生創業教育工作。
學校致力于區域布點,精準服務。以學校為中心,方圓十里內形成電商產業新經濟業態,有力地推動了義烏”淘寶村”的規?;⒓夯l展。青巖劉村大學生創業實驗室、浙江省婦女創客園、義烏佛堂智創園等“基層駐點”孵化器,為區域電商產業發展、電商人才培訓提供精準服務。
?。ǘ┌l揮黨建教育功能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以求真務實為基礎,運用創造性的方法尋求創造性的成果。高校黨建也要善于發現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當中的問題,敢于樹立新觀念,力求將創新因子深入到各個環節、各個層次當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方面不斷優化升級。另一方面,要注重對于互聯網+黨建新模式的拓展和領悟,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教育功能。
學校通過支部共建,省內外輻射為目標,大力推廣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經驗和模式,致力于區域布點,精準服務。以學校為中心,方圓十里內形成電商產業新經濟業態,有力地推動了義烏”淘寶村”的規?;⒓夯l展。青巖劉村大學生創業實驗室、浙江省婦女創客園、義烏佛堂智創園等”基層駐點”孵化器,為區域電商產業發展、電商人才培訓提供精準服務。
(三)發揮黨建引領
在教育過程中,黨建工作的管理與教育形式也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們的主動性。工商學院積極搭建社會服務平臺,建立同創基金,發動優秀畢業生們成功創業后,心懷感恩。組建畢業生和在校生幫帶平臺,分享自身創業經驗,為在校創客們答疑解惑。通過電商下鄉等途徑,以培訓、講座等形式對外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將志愿服務拓展到市場、社區、農村、醫院、民工子弟學校等諸多領域,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得以發揮到極致。
?。ㄋ模┘訌娊M織保障
要不斷優化和完善對于校內相關組織機構的管理,設置多種多樣的服務機構,并與學校專業教育相聯系,結合各門類課程特點,滲透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要求,確保將創新創業教育具體落實到教學每個環節當中。
考慮到創業的特殊性,為方便學生靈活掌握學習時間,工商學院鼓勵黨員教師帶頭通過自我研發、校企合作等形式開發在線課程,幫助和指導更多的學生、校友和社會人士從事創業,充分發揮服務功能,用”互聯網+”思維辦創業教育。創業學生們可在創業空檔完成課程學習,做到創業學習兩不誤。圍繞”專業+創業、崗位+創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每個黨員教師帶頭建立的工作室孵化30余名學生進行創業。此外,工商學院還經常組織好書推薦、經驗分享、干貨共享等活動,以多種形式搭建在校大學生及畢業生電子商務創業分享、互助、共成長的平臺。
三、結語
實踐結果證明黨建工程與創客文化工程的互相融合促進效果顯著、成果豐厚,在時代潮流的前端走出了一條以服務為本,創新創業為核心的創業型高校黨建之路。繼續深化打造”黨建+創客文化”校園黨建品牌必將會收獲更為豐碩的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7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