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與發展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已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世界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和教育的競爭。而創新作為時代的主流,國家與社會在對高校培養創新人才以及創業人才的創新教育理念與模式方面越來越重視。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創業人才”,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為主要目標,建立更加實用的教育體系與更加專業的學科系統,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十分重要。通過構建創業文化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引導學生的創業方向,為發展地方經濟培養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必要性;問題;目標定位;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5-0013-03
  在創業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核心的必然趨勢下,明確的規定以及強硬的保障手段代替了原來政府的宣傳與號召。在社會轉型與創新創業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政府對于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因為在新時代的大潮流下,不斷提高人才的創業能力,才能為適應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但在實踐中,即使對于創業教育發展成熟的國家來說,創業教育也是一個十分模糊并且頗具爭議的概念,難以擁有普遍共同的認知。
  一、深刻認識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開展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知識經濟對資源進行優化分配,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模式,其將知識等許多無形資產作為主要投入的特點,決定了其需要更多新型創業人才的加入與奮斗。而大學生作為新世紀的年輕人以及未來社會與國家的接班人,靈活的頭腦、開闊的視野、專業的素養以及迅速接受新鮮事物等特點,再經過國家對大學的創業教育,他們很容易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先進的創業理念轉化為更加高層次的社會生產力,特別是在服務行業前景十分廣闊的今天,更加能夠為我國進行的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貢獻巨大力量。
  2.開展創業教育是加快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當前社會背景下的創業者,需要掌握現代先進的管理知識以及組織能力,其次更需要具有對當前經濟發展的預測以及前瞻意識,這就給高校培養人才與提高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帶來了新的難題。另一個方面,新形勢下,新型的創新創業教育為我國傳統教育帶來新的理念,以培養出可以面向世界積極探索與挑戰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這也是推動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與推進素質教育的一條捷徑。
  3.開展創業教育是疏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來,因為我國人口眾多并且人口老齡化嚴重造成的社會就業壓力巨大,一直是困擾我國的一大難題,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業市場仍將會是一個供大于求的局面,就業難度將逐年增加。而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要開闊眼界,不能拘泥于一個就業崗位,而應該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入創業市場,順應創業的潮流,從需要就業崗位,逆轉變成提供就業崗位的人。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減小社會壓力的意識與能力,為學生創業提供便捷的服務,給學生創業發展打好基礎。
  二、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1.對創業教育的意義認識不足
  創業與創新教育在我國仍屬新鮮事物,雖然國家與政府在不斷加大力度推進創業教育發展,但教師和學生普遍缺乏對社會與行業發展的前瞻性與應有的魄力,主要是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國內教育界對創業教育認識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國內高校現在基本處于認識程度深的推進力度大而認識淺薄的并不重視的尷尬局面,高校對于創業教育的實施與推進還停留在初步探索階段,沒有統一的思想與科學的體制。
  2.創業教育的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高校對于創業教育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層面,以課堂上的教育為主,教學沒有新穎的課堂模式,使學生難以產生興趣。教師講課一味死板灌輸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教育只能局限在課堂上,沒有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平臺與機會。教師與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也基本不聯系,無法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行指導與評價。
  3.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
  作為一個新的事物,由于創業的特殊性,因此對教師的能力以及專業水平要求極高。因為其特殊的實踐性與枯燥的內容,使得教師必須具有強大的課堂操控以及渲染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而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絕大部分并沒有真正的創業經驗,對于市場發展與運作也沒有親身體會,所以課堂教學只能局限在簡單的理論以及概念等抽象的方面,無法以自己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拓學生的思維,更無法在學生以后的創業實踐中提供及時與有效的幫助。而且繁重的教學工作很容易使得教師產生敷衍的想法與行為,對發展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也沒有對創業教育進行探討與研究。
  三、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
  1.創業教育應立足于應用型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高等化教育的不斷普及,國家立足于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的高度做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決定,但同質化現象仍存在于不少院校中。高等教育的分類發展改革與管理指導,仍然是教育部門所關注的重頭問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高校轉型與創業教育已然是必然趨勢。因此,創業教育,特別是新建院校的創業教育都應該基于傳統教育模式發展更合理的教育模式,將以往的注重學術人才轉型為應用人才的培養,以側重地方經濟與行業發展為目的,培養出更注重創新發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2.創業教育應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分類原則,大學所承擔的職責不僅僅是培養相關人才與進行相關的科研工作,社會服務也是大學所承擔的重要職責之一。尤其是新建高等院校,更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社會建設與發展地方經濟為目標。而隨著我國所處的經濟轉型與調整國內產業結構的階段,新建地方高等院校所承擔的職責將更加重要[1]。隨著調整產業結構步伐的加快,創業教育更應改革調整教育發展方向,根據地方與社會的發展需要,定向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以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減輕國內就業壓力為目標,培養出復合型的創業人才,以展現地方發展特色為目的,促進地方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結合。   3.創業教育應注重構建應用型學科體系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相關高校應將建立應用型學科體系作為學科改革的主要任務。新建地方院校的創業教育更應以應用型學科建設為中心。從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與需要的人才培養出發,加強注重技術性的復合型學科的建設,以不斷完善與發展學科構建體系的方法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將創業創新的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以及實踐能力的同時,通過各學科的交流互補豐富內容,促進學科體系的建設發展,更好地為專業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4.創業教育應加強實踐教學,貼近創業實際
  實踐教學是創業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認知,也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更是使學生通過自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并親身實踐增加經驗的有效平臺。新建院校以培養社會與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因此,學校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培訓內容更應注重應用與實踐性。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解答專業上的問題,更要強調學生對于一些非認知性內容的體驗,同時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創業教育也應該打破傳統教學觀念與模式的束縛, 注重實踐,根據社會與行業需要定向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采用靈活多變的授課模式,重視并且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加強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的結合,實現教學生產與研究一體化。
  四、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
  1.以創業文化激發創業意識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核心,然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良好的學校氛圍與校園文化對學生思想與理念的改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各高校應將創業文化融入學校文化的建設中,將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從而激發學生創業實踐的興趣與魄力,促進學生基于自己個性的多元化創業發展。
   將創業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首先應在師生群體之間營造鼓勵創業、敢于創業、有能力創業,同時鼓勵寬容失敗、理解失敗并且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的積極文化氛圍[2]。高校相關部門應加強自身對于鼓勵實踐并服務于學生創業的認知,制定對于創業實踐者幫扶的措施,通過不定期舉辦相關活動,營造校園內積極創業的文化氛圍,使學生通過各項活動切身體會與領悟創業的意識與精神。學校管理方還應積極與地方相關部門取得聯系,通過加強與外界的合作與政府制定相關幫扶政策,來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良好便捷的外部環境。同時,學校更應該重點關注人才的培養,對有能力的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指導與便捷服務,通過宣傳學生成功創業的典型事例,對其他學生形成帶動效應,以激發學生敢于創業的決心。
  2.以專業教育培養創新精神
   專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在創新過程中需要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積極探究的鉆研精神,而專業教育本身具有的特點可以很好地滿足創新中所需要的條件。學校方面應該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與年輕人特有的創造性,為學生營造積極學習的校園氛圍。其次,學校打破傳統教育應試模式重結果輕過程的束縛,提高對考試過程的重視程度,構建學科的評價體系,從評價機制方面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構建一套嚴謹科學的學科體系,建立可以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新精神的相關課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授課進程的安排,注重課堂效果課后反饋與對課程的及時調整。
  3.建立以創業能力為導向的內容體系
   雖然創業教育與商業管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并不能將創業教育的概念與經濟管理類學科混淆,產生經管專業教育的堆積物。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應發展由基礎、橫、縱三個坐標軸組成的三維體系。根據“三維坐標系”從基礎方面而言,專業、基礎以及第二課堂等教育的改革應以培養創新創業精神與意識作為核心理念與發展道路[3]。就橫向而言,創業管理應當以創業的準備管理以及規劃等一系列創業路上所必須的準備條件為核心內容。就縱向而言,創業管理應以實際的能力為主,例如對機會的把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組織交際處理能力等創業路上所必需的能力要求所形成的完整而科學的管理機制。即使創業管理與已經發展成熟的企業管理有著本質的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也很明顯,所以創業教育要走出自己鮮明特色的路子。
  4.建立基于學生不同需求分層次的創業教育體系
   不同學生對于創業有著不同的想法,有積極想要創業的,也有不愿創業的。所以創業教育雖然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必修知識,但不能強迫每名學生接受完整的創業教育,也不能強求將每個人都培養成為成功的創業人士。所以創業教育應分層次地根據學生所需開展,重點系統地培養創業欲望強烈以及能力突出的學生,對于對創業沒有興趣或創業意識較弱的學生進行基礎性的教育即可。
   創業教育不僅要顧全眼下,更要立足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與需求。有些學生愿意在當前形勢下進行創業,然而更多的學生是在工作中積攢經驗與對經濟發展的觀望后產生創業的意愿。所以創業教育的開展不僅僅要注重培養有能力、有意愿創業的學生,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為學生未來的創業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學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來自校方與社會的幫助。
  五、結束語
   創業教育的開展與發展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教育工程,應充分利用學校以及社會資源,以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人才。以推進教育改革以及構建系統科學的學科體系為目標,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豐富高校創業教育的校園內文化,學校聯合地方開展多樣性的實踐活動等具有建設性的方法,建立分層管理的創業教育體系,對于隱形知識教育模式的改革發展,實現培養新型創新創業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寶翠,張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路徑與機制——基于對國辦發[2015]36號文件精神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11):63—68.   [2]李長萍,呂安琳,方亮.創業教育的定位與發展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2):28—31.
  [3]溫濤,王維坤,郭欣,李揚.基于創業型應用技術大學目標定位的民辦高??茖W發展路徑——以遼寧省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5(2):37—41.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YANG Ru
  (Anhui Artistic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People’s life style and ideology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with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oday’s world, whatever aspects of competition, it is essentially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and the competition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as the mainstream of the times has gaine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innovative ideas and model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as the main objective, establish a more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a mor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education we can stimula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guide students’ dire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rain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cessity; problem; aim orientation; practice path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5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