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視角下建筑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篇文章以2013到2018年間建筑行業滬深兩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標的,利用stata軟件,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在供應鏈的前提下研究了鏈內核心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源及變動原因。通過構建的面板數據數據模型,結論是核心企業規模越大,其財務風險也會相應提高;而隨著公司流動資產周轉率的增加,財務風險則會有所降低。
【關鍵詞】供應鏈 財務風險 核心企業
一、引言
隨著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企業與之間的較量逐漸向供應鏈相互間的較量轉變。供應鏈是一個較為完整且繁雜的鏈條結構,由零售商、供應商、制造商和分銷商組成,其各個部分間以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等作為媒介,相互聯系,彼此影響。但是,隨著供應鏈網絡的不斷擴大,其風險也隨之增加。由于各個節點企業環環相扣,任何一家企業出現問題,都可能引發一系列多米諾骨式反應,從而導致無法預知的災難。由于這種原因,這些年來,供應鏈風險的識別和評估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焦點。
二、文獻綜述
(一)供應鏈財務風險
在供應鏈運作中存在許多隱患。財務風險也是其中之一。財務風險是指受內外部意外因素影響,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現金流動被干擾,實際收益與預期不符,從而使企業承擔損失的,主要可分為籌資風險、經營風險、投資風險和信用風險等(何方,2018)在供應鏈體系中,各節點企業利用商業信用,共享財務資源,而一旦鏈內的某一家公司出現財務方面的困境,極有可能威脅其上下游企業,嚴重的還會導致鏈內資金無法及時流轉,影響供應鏈的順利運作(彭麗,2014)?;诖?,關注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有利于及時識別并規避風險,避免危害進一步擴大。
?。ǘ┕満诵钠髽I
姜麗(2016)指出核心企業是鏈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其在改善公司管理模式的時候,也面臨了較多的風險因素。核心企業是供應鏈的信息調配核心、權衡和組織核心,也是運輸匯總的中心,其對節點企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已有研究表明,核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來自于擔保風險、節點企業存貨短缺的風險、資金流轉效率、現金流管理和商業銀行信用問題等。下文將通過實證的方法,研究具體財務指標對核心企業的影響。
三、研究設計
?。ㄒ唬颖具x擇及數據來源
文章將中國建筑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實證分析的對象,時間段確定為2013-2018年。為了減少異常數據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對樣本在1%和99%水平上進行了處理,依照上述標準,最終得到461個研究樣本。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國泰數據庫。
?。ǘ┳兞慷x
被解釋變量——并購成功率。財務風險的表示方法有很多,本文用財務杠桿作為代理變量,以企業經營者的視角,測度風險的大小,計算數據可以取自公司的年度報表或網站披露。財務杠桿是指稅后利潤與息稅前利潤的比例,一般來說,杠桿越大,金融風險就越高。
解釋變量。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財務風險由多方面共同決定,在選擇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時,從自由現金流、盈利水平、營運水平、投資回報和發展潛力六個方面進行分析。
?。?)擔保風險。姜麗(2016)的研究中提到,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為其他節點企業的誠信作保證,同時也承擔相應風險,一旦有企業出現財務問題,其打款償還的壓力也會轉嫁到核心企業。
?。?)營運能力。核心企業在整個網絡結構中有整合并重新分配資源的作用,因此,其流動資產周轉率既體現了該企業的運營能力,也標志著整條供應鏈的周轉能力,反映了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配合是否高效。作為建筑行業企業,存貨周轉率尤為重要,它反映了企業對其存貨的管理水平、和對供應鏈內外部企業訂貨需求的回應能力,對保證供應鏈的順利運行至關重要,因此,在進行實證分析時將存貨周轉率作為自變量之一,并將應收賬款周轉率作為控制變量。提出假設:
H1:核心企業存貨周轉率與財務風險呈負相關。
?。?)發展能力。核心企業發展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強相關供應鏈的適應能力。影響發展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也包括企業規模,規模越大,意味著該公司的總資產越多,未來創造價值的可能性也越大,但相應的籌資需求也越大,因此財務風險較高。文章選擇企業規模作為解釋變量,并將凈利潤增長率作為控制變量,提出以下假設。
H2:核心企業規模與財務風險正相關。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因變量描述統計。本文選取的行業為建筑業,以中國中鐵為例,建筑業核心企業的上下游融資需求較大,且獲得貸款的能力較差。以資產負債率為財務風險的代理變量,其平均值為0.64,方差為0.026,表明建筑業平均財務風險較高,但各年份平均值相差不大,發展較穩定。
(2)自變量和控制變量描述統計。描述統計結果顯示,各年各公司營運效率和發展潛力的代理變量相對于其他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標準差較大,主要原因是這兩個變量都與企業的資產規模相關,而作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公司合并或分公司成立等業務均會使企業資產總額發生顯著變化,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公司間的企業規模和營運效率的差異較大。
(二)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財務風險與公司規模呈正比,與營運效率呈反比,而現金收回率與資產回報率呈明顯的反向關系。為驗證回歸結果不受多重共線性干擾,通過VIF驗證了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小于5,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相關性問題不會干擾回歸分析的結果。由于篇幅限制,在此處不做披露。
?。ㄈ┠P偷倪x擇和估計
?。?)模型的選擇。不同的模型所得的回歸結果不同,本文通過面板數據常用的檢驗方法來確定最適合的模型,Hauseman檢驗結果顯示拒絕原價說(Prob chi2=0.0000),因此下文將使用固定效應回歸模型。
?。?)回歸結果與分析?;貧w結果顯示,方程的F值為11.72,P值趨近于零,通過了F檢驗。主要解釋變量存貨周轉率與資產負債率在5%的水平下呈顯著的負相關,驗證了假設1,說明核心企業的流動資產管理越適當,在上下游企業間的調配水平越高,供應鏈間的資產利用效率較高,從而使財務風險降低;在1%的顯著水平上,公司規模與財務風險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驗證了假設2企業想要擴大規模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核心企業原本擁有的資金沒辦法達到發展的要求時,公司債務將有所增加,從而帶來財務風險。
?。?)穩健性檢驗——其他代理變量。本文上述模型所使用的因變量是資產負債率,但衡量財務風險的方法還有其他的一些,為檢驗財務風險與解釋變量之間相關性關系的穩定性,我們分別將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變為權益乘數和產權比例。穩定性試驗結果與主試驗基本一致,公司規模與財務杠桿呈正比,而資產的周轉率和公司的財務杠桿呈反向關系。同理,當被解釋變量為產權比例時,得到的結論也與主檢驗一致。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財務風險將對到各節點公司的前景產生影響,為確保供應鏈順利運行,作為企業管理者應從以下幾點做出改變。首先,要適當限制擔保額度,合理評估企業的回款期限,降低為其做保的風險;其次,作為供應鏈的核心,要充分利用信息傳遞功能,加快流動資產的周轉速率,利用閑置資產創造利益;此外,還要合理管理現金、合理控制企業規模等,從運營能力,現金流和開發能力等方面,我們努力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受數據限制,文章選擇的變量均局限于為與財務相關的變量,在后續研究中,可在解釋變量中加入非財務指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5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