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河南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河南省的“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河南省農業和農村發展、增強農民生活幸福感的關鍵時期。河南農村經濟發展要想在新時期有新突破,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民增收為基本任務,發展農業為基礎和前提,發展非農產業為擴展和延伸,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推進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和培育農村經濟組織,最終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農村經濟發展新局面。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農村經濟河南省
  一、引言
  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的支撐,更離不開農民這一經濟主體的行動。農業產業是實現農村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農民脫貧致富是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意義。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黨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的提出,為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如何更好地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農民的創新精神?如何穩步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優勢?如何盡快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這為河南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河南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河南省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其中按產業計算第一產業增加值428938億元,約占生產總值的892%。在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指導下,河南省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平穩,農業綜合產能穩定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鄉村產業振興開局良好。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部分農產品收益下降,抗風險能力不高
  河南是全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作為河南人民的基礎糧食產品,2018年以來小麥價格持續下降,而以飼料、化肥等為代表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連續上漲,導致小麥畝均產值下降和生產成本上漲,種植收益明顯下降。河南是全國生豬養殖量排名第二的省份,2018年河南省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后,生豬價格持續下跌。一些地區為了防范疫情,甚至采取嚴格的限制性措施,造成生豬銷售困難,嚴重影響了生豬生產,在生豬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村養殖者不得不承擔相應的損失。由于河南農業發展的科技水平普遍不高,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的能力不強,風險一旦出現都會對農產品產生嚴重影響,不但影響農民種植、養殖的積極性,也給農民增收帶來困難。
 ?。ǘ┗A農業與第二三產業融合度偏低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河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與第二、三產業逐漸滲透融合發展。圍繞優勢資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河南省已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小麥生產加工基地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食品產業集聚發展成效顯著。然而從總體來看,目前農業產業基礎仍顯薄弱,帶動力不強,農業延伸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太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偏低等,帶動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還有一定的困難。例如,河南食品工業雖然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肉類生產加工、速凍食品、面粉及肉制品生產加工基地,但仍處于初加工階段,精深加工企業數量不足,缺乏高端融合。
 ?。ㄈ┺r產品供給結構不合理
  河南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之間不平衡。從本質上看,河南農業的深層次矛盾明顯,要素配置不合理,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等問題突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要求也由數量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農產品供給,一般低端產品供給較多,而品質優良、特色鮮明、消費者青睞的綠色優質產品供給較少,出現“生產的賣不掉,需要的買不來”的兩難現象。例如,河南是盛產小麥大省,但不是小麥生產強省,還存在產業大而不優、量多而不強、品牌雜而無名氣等問題,導致供給品種不全,無法滿足市場上對小麥不同結構的需求。同時由于小麥生產成本持續增加,現階段銷售價格反而下降,導致小麥收益明顯下降,直接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意愿和積極性。
  (四)農村集體經濟薄弱
  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河南大多數村級集體經濟都比較薄弱,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農村基礎設施較差,農村集體用地偏少,農村金融供給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農村很難引進有創新的發展項目,即便引來也是落實難,極大制約鄉村振興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在不同區域差異較大,城市的郊區與偏遠鄉村之間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郊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遠遠好于偏遠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由此帶給村民的收入也較懸殊。集體資產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管理不到位。不少農村集體經濟所辦的加工制造業都是在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初級工業產品,一些企業為了利益甚至不惜以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造成嚴重的外部不經濟問題。
  三、把脈河南農村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
  河南省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注重創新發展結構模式,理清農村、農業、農民三者之間關系,著力解決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三大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優化種養業結構、增強農產品加工能力,擴大經營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協調農業供給和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最終達到農業農村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和發展產業化。
 ?。ㄒ唬┐罅Πl展特色農業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就是要推動河南農業綠色發展,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相協調的農業新生態。河南農業要從低水平的規模種養發展到高抗風險性有特色的新型農業,必須充分利用河南區域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等條件,充分利用傳統的種植、養殖、加工方法和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大力培育特色農產品。把新品種培育和技術創新作為提升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戰略措施,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和較好的經濟效益。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建立符合河南實際的特色農產品生產標準和評價標準,對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和全程監督,保證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加強產銷對接,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加大農業農村信貸支持力度,強化農業資金保障;大力推進農業保險,增強農業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   加快構建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河南農業自身優勢,利用“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創新模式,促進河南農業在走向全國的基礎上,加快與境外農業合作的步伐,大力開拓農產品、農機設備和農業技術國際市場,實施農產品走出去戰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鞏固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的基礎上,建立集農業科技創新、休閑觀光旅游、引進配套農資生產和制造融合發展于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擴展農業產業內涵。特色農業最終要落實到經濟效益上來,通過規?;洜I,降低產品成本,提升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切實保障農民增收。
 ?。ǘ┓€定糧食產業經濟
  糧食作為農業生產的第一要義,河南必須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糧食經濟強省,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有效解決市場化條件下農民售糧問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農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既要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加糧食作物的耕、種、收效率,又要注重提高質量,繼續走規?;a,科學化管理之路。在此基礎上,持續降低生產成本,發展高端食品加工業,提高農民種糧收益,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
  在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方面,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構建從田間地頭到居民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在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通過開展標準引領、質量測評、品牌培育、試點示范等,為農戶提供糧食儲運、加工、銷售等流通服務。在服務“三農”的同時,加快糧食行業轉型升級,謀求糧食產業經濟的更快發展,要突出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個鮮明主題。實現由以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撐為主導向創新驅動為主導轉變,激發糧食產業技術創新活力,促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成長,從而引導糧食產業由粗放型模式發展轉向集約型模式發展。鼓勵大型糧食龍頭企業,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為河南糧食走出去,省外乃至國外糧食走進來搭建共贏平臺。
 ?。ㄈ┡嘤滦娃r業經營主體
  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承受者和受益者,也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動力源,積極鼓勵農民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技術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支持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精心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主體,按照形成的生產主體、加工主體、服務主體進行分類管理。鼓勵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無縫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農業產業資源配置。集中扶持經營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和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業經營組織,增強他們的輻射帶動能力,發揮資源聚集效應,引領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培育新型特色農業經營主體首先要抓好生產主體的培育,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這是保持農產品特色的源頭。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規范他們的特色農業生產的行為,發揮好示范作用,然后逐步擴大范圍,實現特色農產品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生產。加工主體需要以特色農產品為優質原料才能加工出更優質產品,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這必然要求培育科技水平較高、經營管理規范的農產品加工主體。加快建立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必須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等系列化服務入手,盡可能地減少交易環節提高效率,促進特色農業快速發展。加快培育新型服務主體,為農民提供發展特色農業所急需的適用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和銷售服務。
 ?。ㄋ模┘涌燹r村三產融合
  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路徑。農村產業融合作為一種突破傳統范式的產業創新,可以促進產業結構更加合理有序,增加農業產業附加值,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河南農村三次產業融合必須突出“三農”的特點,從而帶給農村更多的資源要素和經濟效益,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等在農村優化重組。進一步加快推進河南現代農業生產、加工、服務一體化經營管理融合步伐,普及農村互聯網、發展農村電商和農村物流,緩解農產品賣難問題,為農民和企業之間搭建信息化橋梁。
  產業融合既要體現農業產業內融合,重新優化組合農、林、副、牧、漁等農業產業;又要立足農業產業,依托農業產業的優勢資源,加強農業和工業、服務業的緊密聯系。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體制機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農業資源等要素進行跨產業集約化配置,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生產效率提高和農民增收。大力開發農業示范園、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農業特色小鎮,發展農家樂、休閑農莊、鄉村旅游等多元化經營模式,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產業融合過程中,大力發揮河南的農業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作用和帶動作用,促進河南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秋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
  [2]解安三產融合:構建中國現代農業經濟體系的有效路徑[J].河北學刊,2018(03).
  [3]郭震河南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1,19(05).
  [4]郭瑞強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河南農業經濟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6).
  (岳愛嫻,河南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460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