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路徑下,我國市場經濟需要全面轉型,不斷對經濟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與整合,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無限動力。為此,本文將以“創新”、“開放”、“協調”、“共享”、“綠色”等新興發展理念為基礎,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途徑進行研究與探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關鍵詞:現代化經濟體系;問題;建設途徑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005-02
  一、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思想內涵
  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已確定一定的實踐成果,但是這些實踐成功與發達國家之間相比,尚且存在較大的差距;同社會主義經濟強國的建設目標相比,依然存在諸多發展性問題。實踐證明,經濟結構問題是我國現如今市場經濟體系中所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不斷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優化經濟產業結果、全面解放并發展生產力,提升企業發展活力,維持市場平衡,使市場能夠長期處于一個良性發展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應全面開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并針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提出新的發展要求與建設目標,在本世紀中葉將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和諧”、“文明”、“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若缺乏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強國將無從談起。因此,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成為現代化強國的基本特征?,F如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正式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國民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我國想要從“大國”轉變為“強國”,僅對經濟運營模式、經濟運營速度進行優化與提升是難以解決這一問題的,需要全面提高對化解結構性問題、解決機制性問題、處理發展不平衡問題、規避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短板問題的重視,依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完成,堅持“創新”、“開放”、“協調”、“共享”、“綠色”等新興發展理念,全面實施“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總布局,協調并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所面臨的發展性問題
  現如今,我國社會已經正式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但是我國社會并沒有走出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尚且存在諸多問題,在國際市場發展中面臨多種挑戰與困境,其中,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1.經濟產業結構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從世界經濟發展結構與產業升級規律來看,服務產業在三次產業的重要比重,這一現象在發達國家經濟產業結構中顯得尤為突出,例如美國的服務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總產業量的78%,我國服務產業雖然在三次產業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但是與美國這些發達國家之間尚且存在較大的差距。制造業作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產業類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以制造業大國的形象呈現出來,在未來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國需要不斷朝著制造業強國的方向轉變。然而,從第二產業的建設與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先進制造業與傳統制造業之間呈現一種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局面;從第三產業建設與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先進制造服務業在現代服務行業中同樣呈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2.經濟需求結構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消費產品的生產活動與投資活動之間所呈現的比例結果被成為“需求結構”。需求結構不僅對產業結構具有決定性作用,還能夠反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因此,一個國家的需求結構直接決定著該國家的產業結構,將該國家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直觀的反映出來??v觀我國社會發展歷程,我國前30余年主要依靠投資驅動、消費驅動、出口驅動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投資在三種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現如今消費驅動逐步取代投資驅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依靠消費帶動經濟的發展,有效提升國民收入水平,使基本物價能夠趨于一個穩定水平,促進居民消費,但是產業供需與公共服務之間的存在較大差距。
  3.經濟發展驅動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從原有投資驅動、消費驅動、出口驅動朝著創新驅動方向轉型,但是我國創新驅動作用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呈現一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消費驅動、投資驅動、出口驅動所構建的經濟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經濟增長動力隨之發生改變,這一現象成為我國社會邁入新時期的必然發展趨勢。在整個經濟結構中,消費驅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需要從穩步培育視角出發,從中尋找發展機遇;投資驅動是經濟發展的關鍵,需要在結構上下功夫,做好結構的優化工作;出口驅動是經濟發展的支撐,需要提高對質量的重視,確保經濟發展質量。
  4.城鄉區域結構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傾斜性的發展策略時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超過發達國家百余年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使我國從原有農業大國轉變成工業大國,極大程度上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進步,與此同時導致我國區域經濟與城鄉經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急需攻克的一大難題。
  三、新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實現路徑
  發展是處理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體系中各項問題的關鍵,需要將全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將“創新”、“開放”、“協調”、“共享”、“綠色”等新興發展理念滲透到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各個領域,堅持“質量第一”原則與“效益優先”原則,正確把握供給側結構改革這一發展主線,全面推動社會經濟的質量變革、效益變革與動力變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快科技創新、實體經濟、人力資源、現代金融的建設與發展,構建多位一體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切實保證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效性、宏觀調控的合理性、微觀主體的靈活性。
  1.提升質量,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   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高速增長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將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為經濟發展主線,堅持“質量第一”原則與“效益優先”原則,將實體經濟作為現代化社會經濟的出發點,將提升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有效提升我國經濟質量與效率,全面推動從制造業大國到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大量發展先進的制造業與現代化服務業,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實體經濟巧妙的聯合到一起,全面生活“互聯網+”理念,推動傳統行業的變革與發展,使我國產業朝著全球中高端價值鏈邁進。全面提高對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工作的重視,堅持“三去一降一補”戰略目標,將法制化、市場化作為資源配置的優化措施,實現對無效供給的有效規避,全面淘汰“僵尸企業”,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最大限度維持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全面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投身到市場經濟體系的創新創業活動中,全面打造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創新性、知識型人才發展隊伍,有效提升人力資源的人才水平、就業水平與就業質量。
  2.強化基礎,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嚴格遵循創新原則,做好理念創新、策略創新、結構創新,從長遠、全面的視角出發對經濟發展所應遵循的客觀規律進行深入解剖,將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念直觀的展現出來,堅持新時期正確的發展理念,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與統一性,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過程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做好實現對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將企業作為經濟發展主體,將市場作為經濟的發展導向,將“產”、“學”、“研”進行深度融合,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注重文化的創新,全面推動大眾文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激發全體社會成員的創造潛能與創新能力,培養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實施具有開放性、積極性、有效性的人才培養政策,打造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綜合性、創新性的發展團隊。
  3.齊頭并進,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作為經濟體系建設的基礎內容與核心內容,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活動離不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從新時期發展視角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涉及多個方面,例如現代化制造業、現代化服務業等;從產業運營形式來看,可將產業體系分為兩種形式,即現代化實體經濟形式與現代化虛擬經濟形式。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只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將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凸顯實體經濟在產業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將服務業中的現代化金融行業凸顯出來,并將其納入產業體系之中,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全面提高對現代金融、科技穿心、人力資源要素的重視,并將其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之處,使產業體系與實體經濟能夠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于菲菲.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J].北方經貿,2018(6):3-4+33.
  [2]劉文娟.基于新時代的視角探討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J].經濟師,2018(6):8-10.
  [3]張煜婕.淺析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8(11):32-33.
  [4]史守劍.基于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探微[J].商場現代化,2018(10):172-173.
  [5]許經勇.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J].湖湘論壇,2018,31(3):96-10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5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