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和工具的現代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鄧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當今教研領域的現代化而言,主要體現為將信息化手段作為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建立共建共享的信息化課程平臺。為此,當今一線教研工作大量體現在三個方面:微課資源、云課堂服務、大數據評課。
微課是自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成果。隨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普及,國內外微課、公開課等資源以其更貼近日常瀏覽習慣的優勢廣泛涌入師生視野,因此對碎片化學習模式的研究成為教研領域的一大熱點。隨著一線教育工作者對應用數字化手段輔助教學的探討越來越深入和細致,使得微課資源體系已經呈現龐雜趨勢,為此很多教師致力于打造系統化和精品化的微課群。微課是對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高度凝練,除了考驗基本教學業務更考驗獨特的教學魅力,這是自媒體的傳播方式所決定的。
云課堂通常基于公有云服務而實現師生互動,虛擬化軟件和用戶數據都在第三方提供的云平臺,師生只需注冊賬號就可以通過該平臺傳輸數據,借助網絡的時空彈性提高互動效率。利用互聯網抓取信息并由大數據技術提出決策參考,也是各領域管理工作的大勢所趨。如,學校可以利用課堂觀察平臺將特定的評價量表與網絡觀課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采集“教”與“學”的各類數據并進行量化分析,教師參考此統計數據和結論,反思如何提高教學實效。
筆者認為教師務必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其符合時代環境,換句話說數字化教學是教情、學情背景的組成部分,而教師作為課堂主導的教學思考不能被“現代化”教具所替代,此外還需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將更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領域雖可能推進教學實效,但并非必然。微課資源的內容未必比二十年前教師使用PPT演示文稿所包含的內容更充實,乃至借助最新社交工具所傳達的信息未必比手寫信件更精確。技術是一把無差別的雙刃劍,能否切實提高效率首先在于使用者本人的主客觀環境,其次才是操作水平;舍本逐末縱然能炫人耳目,但也不過是徒有其表,若不能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出發點,那么對教具技能的研習無論成敗也是殊不足道。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貫徹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與時俱進。
?。ㄗ髡邌挝唬汉颖笔〗逃茖W研究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059.htm